一、语文积累及综合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B
A.霎时(shà) 猝然(cuì) 头晕目眩(xuàn) 忍俊不禁(jìn)
B.洗濯(zhuó) 酝酿(niànɡ) 踉踉跄跄(liànɡ) 获益匪浅(fěi)
C.贮满(chù) 滑稽(jī) 春华秋实(huá) 随声附和(hé)
D.雏形(chú) 磅礴(bó) 玲珑剔透(tì) 苦心孤诣(zh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C
A.喧腾 蹂躏 海枯石滥 慧心未泯
B.喑哑 眩耀 千恣万态 瘦骨嶙峋
C.奢望 弥漫 心旷神怡 窸窣作响
D.静谧 峰峦 闲情逸至 轻飞曼舞
3.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修改。(4分)
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但是我却在任性中忽略了父爱。因此,从今天开始,① 我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理解父亲,走近父亲,感受父爱。② 我认为一个能否读懂父爱的孩子是幸福的。
①句改为: 。
②句改为: 。
4.古诗文默写。(8分)
(1)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4)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5) 曹操的《观沧海》中,借奇特的想象表达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6)朱熹《观书有感》说明要不断更新,才能不断发展的哲理名句是: , 。
5.名著阅读。(2分)
《爱的教育》中老师讲的九则故事,大致可以分为爱国故事和美德故事两类。其中的爱国故事包括 、 、《少年鼓手》三篇。
6.某班开展“我爱我家”综合性学习,主题为“感知母爱,懂得感恩”,他们搜集到不少的资料,下面是其中的三则。
材料一:汶川大地震令人震惊的情景:废墟下面一位已经停止呼吸的母亲双膝跪着,上身向前匍匐,用身体护着襁褓中的孩子,孩子的被子里塞着一部手机,手机的屏上是一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孩子,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材料二:一个中学生与妈妈闹矛盾后离家出走,饥饿中得到一位陌生人施舍的一顿饭,竟然双膝下跪,这位陌生人问清了缘由,说:“还是给你的母亲下跪吧,至少她给了你十五年的饭吃。
材料三:调查显示,某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中,清楚自己、好友、明星、母亲生日是哪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58%、37%、7%。
(1)根据上面的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3分)
(2)每年的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是中国人的母亲节,在母亲节到来之前,请你向班内同学提出一项活动建议。(2分)
(3)依照示例仿写一句话。
示例: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是寒冷的冬天如春。
二、阅读(40分)
(一)(14分)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着。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①[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②[可怜的老大臣的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嗳,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③[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了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7.这段文字从 、 、 等方面描写了老大臣“看布”的经过,由此可看出老大臣是一个 的人。(5分)
8.这段文字中有三处写老大臣的眼睛,都分别表现出他不同的内心活动,请结合课文,做简要分析。 (3分)
9.“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中的“这一点”指的是什么?(2分)
10.老大臣说假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11.文段为什么详写老大臣看新装而略写其呈报皇帝?(2分)
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15分)
刚读大学时,我的兴趣十分广泛,阅读、摄影、书法、吉他,再加上各种体育、娱乐方面的爱好,一天到晚忙的不亦乐乎。自己心里也觉得挺充实的,心想,终于闯过了高考这座独木桥,还不赶紧享受自由自在的大学生活?于是,我整日追随着各种热闹事,虽然有时候师兄师姐也会好心地提醒我不可太过闲散率性,但我总能给自己寻找到率性而行的理由。
可是,大一一年下来,我心里总有些忐忑不安:专业方面的知识,说不懂吧,似乎全都懂;说懂吧,似乎又都不完全了解。那时候,虽然我的心里隐隐有了不安,但我并不知道这些不安的来由,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克服。
正在这时,中文系新上任了一位主管教学的副主任。这位搞古典文学出身的老先生可谓三句话不离本行,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要求全系学生每人背诵一百篇古代文学作品。全系顿时哗然了!当时正值全民热衷于经商,许多大学生也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在商海的岸边跃跃欲试,哪有有工夫正正经经地早起背古文?回想起平时上古典文学课,我们都忍不住要问老师一句:“学古典文学到底有什么用?”如今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求每个人先背一百篇古典文学作品,我们去哪儿给自己找到兴趣,找到动力呢?
于是,很多同学决定采取磨洋工的方式跟系里对抗,我自然也是其中一块超级耐磨砖。想想,背一百篇古典文学作品,该耗掉我多少参与各种热闹事儿的时间啊?我怎么可能沉得下这份心呢。
然而,系里的执行措施却似铁板钉钉不折不扣。那时候高校还没有扩招,全系才二百来个学生,却有四十多个老师,所以,老师管起学生来也特别积极勤快。我们的班主任与教古典文学的老师分头紧盯学生,务必保证人人过关。老师们还干脆定死过关的时间,到时过不了者一律加倍背诵!
虽然我们已经松散了一年多,但毕竟架不住系里这种高强度的执行力。于是,每天早起晚睡的有之,每天互相帮忙考试的有之,每天躲在小树林里大声朗读的有之,每天一个人躺在床上喃喃自语的亦有之,总之是人人拿出自己的过关法宝,筋疲力尽地对付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奇迹般,我们真的人人都过关了。
直到这时,发起这次被我们称之为“魔鬼训练”的老先生,才到班里与我们对话。他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顶多只在幼儿启蒙阶段哄给孩子们听。对于一个肩负事业重任的大学生来说,怎么能仅仅由着自己的兴趣一日日得过且过呢?过分广泛的兴趣,过分肤浅的阅读,只能给人带来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收获。这些收获根本无法给你们今后的事业带来强力的支撑!”
最后,老先生还引用朱自清先生的话告诫我们:“学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行的……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这三百首诗虽少,却是你自己的,那十部诗集虽多,看过了就还给别人了!”
我豁然开朗,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此前感到不安的原因,也明白了自己一年多来忙忙碌碌却没有多少收获的原因。此后,我学会了集中精力,不再过分泛滥地参与各种校园活动。不久,我又自觉地找来《李清照全集》、《舒婷诗集》等大部头作品,一遍又一遍地诵读,直至多数都能够背诵出来。很快,我也能写一些诗歌了,并且不断,同时我对今后的职业道路也有了明确的规划。
大学毕业以后,虽然我的第一份工作和大学所学的专业没有多少瓜葛,更谈不上有多少兴趣,不过,我并没有感到失望。就像那位老先生说的——对于一个肩负着事业重任的大学生来说,怎么能仅由着自己的兴趣一日日得过且过呢?何况现在我已经走出了校园,复杂的社会充满了竞争,更不能任着自己的兴趣去做事了。所以,每当面对厌烦的工作或事情时,我总是想起老先生的话,于是,不管我是否喜欢手头的事,我一般都能沉静、耐心地对待。
12.结合全文,说说题目——“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的妙处?(3分)
13.来到大学,“我”过着一种自由充实的生活,为什么“心里隐隐有了不安”(3分)
14.通读全文,找出点明主旨的句子。(3分)
15.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分)
16.背诵古代文学作品这件事,给“我”带来哪些影响?(3分)
(三)(11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1)不知其旨也。 旨:( )
(2)然后能自反也。 反:( )
(3)其此之谓乎? 其:( )
18.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19.的中心句是 。(2分)
20.“教学相长”与“学学半”这两句话是什么关系?(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