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基础知识之词类活用
如何判别词类活用?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一、名词活用。
主语 + [状语] + 谓语 +〈补语〉+宾语
如上所示,名词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如若它处在了谓语或状语的位置,则必活用。要么名词活用为动词,要么活用为使动或意动。文言文中的使动,其实就是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文言文中的意动,其实就是一种“主语以宾语怎么样”的句式。
(1)左右欲刃相如。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以上四个例句都是名词处在了谓语的位置,它首先必须活用为动词。例(1)、(4)分别活用为“用刀杀”、“把鼎当作”“把玉当作”“把金子当作”“把珍珠当作”。但(2)、(3)却不能直接翻译为“称王他”、“当作宾客他的父亲”,而必须翻译为“使他称王”、“以他的父亲为宾客”。中学语文资源网教案|课件|试卷|论文|总结|教育教学资源下载www.zxywzy.cn
(5)君为我呼之入,吾得兄事之。
(6)(愚公等人)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以上两例名词都处在了状语的位置,而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做状语的,所以如果名词处在谓语的前面,它不是做主语,就是活用为状语。(5)、(6)两例分别译作“像对待兄长那样”、“用箕畚”。
(7)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所字结构,“所”的后面一般跟动词,起着改变词性的作用,如“说”是动词,而“所说”则指“所说的话”,变成了名词。(7)中的“罾”本意是“渔网”,是名词。所以此处应活用为动词“捕捉”。
二、动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
动词一般处于谓语的位置,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分,及物动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可以带宾语,而不及物动词现代汉语中不能带宾语,文言文中如若带了宾语,则一般活用为使动或为动。同时,现代汉语中动词不能处于宾语的位置,文言文中如若处于宾语的位置,则须活用为名词。
(8)项伯杀人,臣活之。
(9)曹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之)也。
(10)等死,死国可乎?(《陈涉起义》)
(8)、(9)两句,现代汉语中没有“活了他”、“逃跑了他”这种说法,都属于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都应活用为使动:“使……活了下来”、“使……逃跑”。(10)不能译为“死了国家”而应活用为为动“为……而死”。
(11)惧有伏焉。(《崤之战》)
动词“埋伏”处在了宾语的位置,必须活用为名词“伏兵”。
三、形容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
现代汉语中,形容词可以做谓语,但不能带宾语,一旦带了宾语,要么活用为动词,要么活用为使动或意动。同时,形容词不能处在宾语的位置,如若处在宾语的位置,则活用为名词。
(12)(项伯)素善留侯张良。
(13)大王必欲急臣。
(14)且庸人尚羞之。
以上三例,都是形容词作谓语,且都带了宾语,(12)可直接活用为动词“与……交好”,但(13)、(14)却不能直接译为“着急我”、“羞耻这件事”,而必须分别活用为使动和意动,分别译为“使……着急”、“以……为羞耻”。
此外,数词也有活用现象,也可以用分析语法的方式加以判断。
(15)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唐雎不辱使命》)
(16)二三其德。(《诗经•氓》)
分析语法,(15)中的“四”处于谓语的位置,故活用为动词“成为四个人”。(16)中的“二三”也处于谓语的位置,但后面带了宾语,故活用为使动,“使……二三”,即不专一。
总之,纷繁复杂的词类活用,只要用分析语法这一种方法,根据词语所在的位置,就可正确的判断其活用的情况。
课堂练习: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⑶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⑷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⑸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⑹左右欲刃相如。
⑺人皆得以隶使之。
⑻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⑼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