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教案3

教案设计

一、导入课文

《秋声赋》教案3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美的,春光灿烂,艳丽动人;夏天也是美的,热情奔放,令人回味无穷。那么,秋天呢?更是令人难忘的。在中国的诗句中,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有哪些诗句是描写秋的。比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再比如马致远的《秋思》“”,当然还远不止这些大家一起看屏幕,这些都是描写秋的佳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同样是描写秋天的,却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讨论一下,不同在什么地方。

左边的诗句描写的秋天的哪些景象:枫叶、排云直上蓝天的鹤,这些景物充满了生计和活力,右边的诗句描写的秋天景物凋零,一片萧条的景象。同样是写秋天的,却体现出了不同的美,那么,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又是怎样来写秋天的呢?

二、自由朗读课文

下面我们先从头至尾把文章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同时思考一下,文章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写秋天的

三、研读课文1-2小节

先一起回答哪些自然段是直接描写秋天的1-2

第一自然段是描写的什么?秋声

先一起把这一段齐读一遍

找找看,在这一段中哪些词是描写秋天的?

谁给我解释一下“如赴敌之兵”

这些词写出了秋声的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再把这些句子读一读,看看作者是用哪些方法来写出秋声的这些特点的?

比喻本体是秋声,喻体是

如果说第一段是写的秋之声,那么第二段写的又是什么呢?讨论一下,如何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这一段从表达方法上看又可分为两部分哪两部分?

从“秋之为状---余烈”是描写,后面是议论

从字面上看第一部分是写秋之状,怎样来写秋之状的呢?色容气意

这四个字里面又体现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秋之意是什么?神韵由形到神的过程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在写秋之状,接下去作者写道:“故其为声”我们先来翻译一下

可见作者写秋状其实是为了写秋声的由来,写出了秋声什么样的特点?悲

下面把“摧败”翻译一下注意“气”应该怎么理解----肃杀

古代杀人犯处斩,大都放在秋季,称之为秋后处斩。如果说第二段前半部分是在写秋之状,那么后半部分就是在议秋之心,突出秋心的肃杀

再一起把第二段朗读一遍

小结:第一段写秋之声,突出其悲的特点,第二段写秋之声,交代悲切的原因,后半部分议秋之心,突出肃杀之气

那么第三段写的又是什么呢?

朗读下面听我把这一段翻译一遍

先看写的是什么--议人生发表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叹?

感叹为追逐一时的功名,而落得心力交瘁,华发早生。联系一下欧阳修的生平

从“百忧--------星星”再齐读一遍

板书:

角度 特征 主观感受

秋声 淅沥萧飒如风雨骤

奔腾砰湃如波涛夜惊鏦鏦铮铮如军队夜行 凄切悲凉

秋状 惨淡清明栗冽萧条丰草色变佳树叶脱 肃杀寂寥

对于自然之秋的这种肃杀之气,古人也有种种说法,如《礼记》:“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气也。”称秋气为义气,《礼记》云:“孟秋之月,征不义,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可见在古人心目中,早已把秋与杀戮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在接下来的内容中作者又列举了哪些跟秋有关的例子?

秋义 刑官兵象

阴阳五行

五声六律 肃杀寂寥

六研读课文第三小节

面对充满肃杀之气的自然之秋,作者又会产生怎样的人生感悟呢,下面我们一起来齐读文章第三小节。

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这是一篇典型的悲秋之作,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所说的“这是一篇以悲秋为主题的赋体散文,抒发了作者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的郁闷心情。”另一种认为“同以往的许多‘悲秋’之作相比,本文既无失意的惆怅,又无身世的感伤,体现了作者豁达超然的情怀。”

你认为哪一种观点能够成立。也可以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欧阳修的作品来谈一谈。讨论三分钟,然后告诉我你的观点和理由。

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谈得都非常好,那么大家想不想听听我的看法呢?

我从这篇文章中读到的是欧阳修的一种超然情怀,但这种超然不同于那种从容地面对现实,襟怀旷达的人生态度,而是历尽沧桑之后的一种透悟一种淡泊的心境。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欧阳修的生平。

投影:欧阳修为人刚正,敢于直言,但他的一生历尽艰辛,宦海升沉20多年,29岁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夷陵;39岁再度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48岁那一年,又被宦官诬陷,几乎出知同州。他本来体弱多病,40岁就白发萧疏了。虽然自至和元年开始结束贬谪外放的生活,重新获得朝廷重用,官职也一路升迁,但长年的政治斗争使他感到心力交瘁,所以在这篇53岁时写成的《秋声赋》流露出了这种希望与世无争,修身养性的思想。

《秋声赋》作于嘉佑四年(1059),欧阳修时年53岁,是他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它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

文章第一段写作者夜读时听到秋声,从而展开了对秋声的描绘。文章开头,作者简捷直人地描画了一幅生动的图景:欧阳修晚上正在读书,被一种奇特的声音所搅动。这简捷的开头,实际上并不简单,灯下夜读,是一幅静态的图画,也可以说,作者正处于一处凝神的状态中。声音的出现是以动破静,引起了作者的注意,不禁去倾听它,同时,也就惹动了文思。这样由伏到起,在动静的对比中,文势便蓄成了,有了这种文势,下面的文章便仿佛是泉水涌出,自然流泻。接下来,是作者对秋声一连串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作者通过由“初”到“忽”,再到“触于物”,写出了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凭虚而来的撞击物体的秋声夜至的动态过程,突出了秋声变化的急剧和来势的猛烈。这也就回答了作者闻声惊惧和感叹的原因。

第二段是对秋声的描绘和对秋气的议论。首先,作者概括了平日观察所得,运用骈偶句式和铺张渲染的赋的传统手法,抓住烟云、天日、寒气、山川等景物,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绘出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而对秋状的描绘,正是为了烘托秋声的“凄凄切切,呼号愤发”。然后,是对秋气的议论。“丰草”四句,作者把草木在夏天和秋季作对比,通过对比,指出草木之所以摧败零落,是秋气施加强大威力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议论又进一步展开。“夫秋,刑官也”到这一段结束,作者吸收前人种种说法,又运用骈偶句把秋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等配属起来,甚至用“伤”解释“商”,用“戮”解释“夷”,极力铺张,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力量,说明万物盛衰的自然之理。这是宇宙生成的哲学思考,写出了秋声中永恒的悲伤,为下文进入本文主题起了铺垫作用。

第三段是全文的题旨所在,作者由感慨自然而叹人生,百感交集,黯然神伤。这一段,作者在极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植物摧残的基础上,着力指出,对于人来说,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

第四段是全篇的结束,作者从这些沉思冥想中清醒过来,重新面对静夜,只有秋虫和呜,衬托着作者悲凉的心境。结尾处秋虫的和鸣,更衬出作者的感慨与孤独。戛然而止的结尾,给文章增添了不少的感染力,在秋虫唧唧中,读者似乎也要同声一叹j,。

欧阳修在宋仁宗嘉佑占四年(1059)春天辞去开封府尹的职务,专心著述。这时的欧阳修,在政治上早已经历了多次贬官,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正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在《秋声赋》中,作者以“无形”的秋声作为描写和议论的对象,采用赋的形式抒写秋感,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实际上融人了作者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

《秋声赋》写秋以立意新颖著称,从题材上讲,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永恒题材,但欧阳修选择了新的角度人手,虽然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但却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所创新。

更应该提到的,应是《秋声赋》在文体上的贡献。注重骈偶铺排以及声律的赋到了宋代以后,由于内容的空乏和形式上的矫揉造作,已经走向没落。欧阳修深明其中之弊,当他的散文革新取得了成功之后,回过头来又为“赋’’体打开了一条新的出路,即赋的散文化,使赋的形式活泼起来,既部分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且增加了赋体的抒情意味。这些特点也使《秋声赋》在散文发展史上占有了一席很重要的地位。

【译文】欧阳先生我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一听,惊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声,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好像金属相互撞击。再(仔细)听,又像奔赴战场的军队正衔枚疾进,听不到到任何号令声,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于是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声,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恍然大悟,叹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什么而来呢(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秋天的情景是:它的色调凄凄惨淡,烟霭飘散,云气密集;它的形貌爽朗清新,天空高远,日色晶明;它的气候清冷萧瑟,悲风凛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冷落苍凉,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时而呼啸激昂。秋风未起时,绿草彼此争盛,丰美繁茂;树木葱茏青翠,令人心旷神怡。然而一旦秋风吹过,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肃杀之气的余烈。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时令上属阴;秋天又象征着用兵,它在五行中属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义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凡万物过了繁盛期,都会走向衰败。

“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费心劳神,必然会损耗精力。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鲜红滋润的肤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光亮的须发变得花白斑驳。(人非金石)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磨难,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书童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只听得四壁虫鸣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查看更多
【《秋声赋》教案3】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94736/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