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的歇后语分享

课外知识

无论在游牧时期还是农耕文明中,马都是先民不可缺少的帮手,马就是生产力的标志。以下是关于马的歇后语分享,欢迎阅读。

关于马的歇后语分享

1、马鞍套在驴背上——对不上号。

2、马背上打电话——奇闻。

3、马背上钉掌——离题太远。

4、马背上看书——走着瞧

5、马槽里的苍蝇——混饭吃

6、马槽里伸出个驴头——多一张嘴。

7、马长犄角骡下驹——怪事一桩。

8、马打架——看题(蹄)

9、马大哈当会计——全是糊涂帐

10、马儿护虎儿——没那回事。

11、马儿伸腿——出题。

12、马蜂过河——带(歹)毒

13、马蜂窝——捅不得

14、马蜂蜇秃子——没遮没盖(比喻没有可掩饰的了)

15、马蜂针,蝎子尾——惹不起

16、马过竹桥——难拐弯。

17、马后炮——弄的迟了

18、马缰绳栓羊头——路子不对。

19、马驹子拉车——上了套。

20、马嚼子戴一牛嘴上——胡来。

21、马拉独轮车——就翻就翻

22、马来西亚的咖啡——耐人寻味

23、马撩后腿——逞强

24、马笼头给牛戴——生搬硬套。

25、马路边上的痰盂——人人啤

26、马路不叫马路——公道

27、马屁股上的苍蝇——瞎嗡嗡。

28、马散宠头——自由自在。

29、马上耍杂技——艺高。

30、马勺里的苍蝇——混饭吃

31、马勺碰锅沿——常有的事(比喻屡见不鲜)

32、马尾巴绷琵琶——不值不谈。

33、马尾巴拴豆腐——提不起来。

34、马尾巴提豆腐——串不起来

35、马尾绑马尾——你踢我也踢,你打我也打

36、马尾搓绳——用不上劲

37、马尾做弦——不值一谈(弹)

38、马戏团的猴子——随人耍。

39、马戏团的小丑——走过场。

40、卖豆腐的扛马脚——生意不大架子大(比喻本事不大,架子却不小)

41、盲人骑瞎马——乱闯

42、霉蛇的牙齿马蜂针——最毒

43、庙里的马——精(惊)不了

44、拿五马倒六羊——赂了个头朝下

45、你有骏马我有金鞍——配得起你

46、牛背上放马鞍——乱套了

47、牛栏里伸进张马嘴——没你开曰的份儿

48、女儿国招附马——一厢情愿

49、爬上马背想飞天——好高鹰远

50、拍马屁拍到马嘴上——会咬一曰

51、拍马屁拍到蹄子上——倒挨一脚

52、跑马使绊子——存心害人

53、骑老牛追快马——望尘莫及

54、骑马背包袱——全在马身上

55、骑马不带鞭子——拍马屁

56、骑马过独木桥——回头难

57、骑马过闹市——岂有此理

58、骑马上独木桥——回不得头

59、骑马上天山——回头见高低

60、骑马时间少,擦镫时间多——本末颠倒

61、骑马嫌摇晃——有福不会享

62、骑牛追马——望尘莫及

63、秦叔宝的黄骡马——来头不小

64、全漆马桶——外面光,里面臭

65、拳头上跑马——能人儿

66、瘸子骑瞎马——各显所长

67、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推车的——比上不足,比下亲

68、山羊野马在一起——不合群

69、捎马子里摸花生豆——大把地抓

70、捎马子里装针——容易出头

71、失马又丢车——大势己去

72、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73、死牛拉木马——动不动

74、孙猴子封了弼马温——自个不知道是多大的一个官儿

75、套马杆子逮兔子——瞎胡闹

76、剃头的拍马掌——完事

77、娃娃骑木马——不进不退

78、窝里的马蜂——不是好惹的

79、瞎子骑瞎马——乱撞

80、鞋壳篓里跑马——没几步跑头

蒙古族马文化介绍

蒙古马与蒙古民族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没有任何一种动物的影响对人类文化的推动作用超过马,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

马成为人类的交通运输工具之后,极大的提高了古代人的迁徙能力。尤其是蒙古族骑兵和战车的出现,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许多民族的盛衰荣辱。从而,在人类文明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历史产物——蒙古族马文化。 对“马文化”概念的界定,各国民俗学者们认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动物民俗中的一类,即本意;二是指驯马人和骑马人的民俗,即引申意。后者探讨与马有关的人类社会行为。这一引申意的马文化概念,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以不同文化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诸环节。

这种民族传统文化和人类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人类生活习惯的例子很多。因此,我们不能说人类征服了大自然,而只是人类适应了大自然。

马的物质文化

从历史的角度看,亚洲人发明马的物质属性以来,马被人类重视的原因,首先是马最初成为游牧民族所依赖的交通运输工具;其次是马变为游牧民族狩猎的快速扑猎工具;其三是马的速度被跳跃到政治、经济、军事、战争和民族文化教育等一系列领域中发挥主要作用。经过这个转变,关于人类对马的物质发明,就大范围的迅速发展起来了。这些发明,体现了游牧民族用马观念和方式的纵向历史变化过程。

世世代代在草原上过游牧生活的蒙古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生活用具等均反映了马背生活。因此世人把蒙古民族称作马背上的民族。久而久之马文化就变成民族文化。比如,游牧生活所需的蒙古袍、蒙古靴子等民族服装;马鞍、套马杆等马具就是典型的马背文化之组成部分。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当中马是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有了马才能够了解辽阔的大草原的内涵,才能够准确挑选出下一次游牧的理想草场;有了马才能使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分散居住的游牧民得以相互来往和交流;有了马才能够在无垠的大草原上放养成群的牛、马、羊和骆驼等五大畜。蒙古袍和蒙古靴子最适合在寒冷的冬天骑马奔跑,骑马时蒙古袍能盖住整个腿部挡风遮寒,并对马减少风所带来的阻力和负担。在草原野外过夜时,马鞍是最适用的用具,把鞍垫(蒙古语为Tohoom)垫在底下,枕鞍架就可以安心的睡觉,既不着凉,又不受风(鞍架两边的高出部分可以挡风)。套马杆除套马之外,还有很多间接作用。草原上见到插在地上的套马杆就表明年轻美丽的姑娘和健壮善良的小伙子在那里谈恋爱,草原上的人们见到了这种情景就绕道而行。

体现蒙古族适应大自然的能力和聪明智慧的产物—酸马奶是草原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天然绿色保健品。亦是招待贵客的一种营养丰富香甜可口的消暑良饮。蒙古族人民长期饮用酸马奶,在酸马奶制作、医药作用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酸马奶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肺和健胃等功效。蒙古人因为每天饮用这种天然绿色保健饮料,才会有强壮的体魄和能够在恶劣的大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马壮的时候,是酿制奶酒和酸马奶的季节。勤劳勇敢的蒙古族妇女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每日搅拌数千次,数小时后便乳脂分离,发酵成酸马奶。这时举行马奶节,亲戚朋友都欢聚在一起,共饮马奶,长辈们说着祝福词,是草原人们贺丰收、相互交流的时光。蒙古族牧民在长期的游牧实践中发现了酸马奶的许多独特之处和医疗保健作用,创立了蒙古医学的“酸马奶疗法”。蒙医典籍中记:“酸马奶是味酸、甘、涩;酸能开胃、助消化、祛温、行气;甘能健身补虚、疏通食道、治伤、接骨和解毒,并增强五官生理功能;涩可治血热、化淤血、消肥胖、祛腐生皮和润滑皮肤”。

在民间流行着许多以马为名的服饰,如马甲:即指坎肩。马褂:清代满族男子上衣,流行于全国各地,始于乾隆,盛于嘉庆,短衣短袖,便于骑射。马尾帽:汉族传统男帽,流行于贵州。由马尾加工编织而成。马靴:蒙古族传统靴子,流行于蒙古地区。马司吐兰:旧时高山族泰雅人男子臂饰,流行于台湾地区。马蹄袖:清代满族一种礼服袖头样式,流行于东北地区。

马的民间信仰

有史以来,人类日常生活、商贸、战争中,马一直成为忠诚的伴侣,尤其是蒙古族牧民把骏马当作最忠实的伴当。蒙古族人民非常喜爱马,甚至当做最崇拜的偶像之一“神骏”。因此,在草原人们的心目中马是一个神圣的动物。老牧民们都说马是有灵性的动物,一定要好生善待。对那些不爱护自己的马,乱打乱骑乱使用的人,长辈们要严厉的训斥,同时传教怎样调教生个子马的技巧。尤其是那些有特征的骏马,譬如一根杂毛都没有的纯白马、有特殊花纹毛色的马都受到主人的爱护和重视。同时,当地的牧民们都认为马是苍天派来的使者,它象征着草原更加美丽富饶、象征着牧民善良纯洁的心情,祝福牧民的生活更加繁荣富强。所以,这种特征的马从小就不能套套马杆、不架马鞍、更不能骑乘,把它当作当地草原的圣物骏马(蒙古语意为Onggon Mori)。这充分说明,蒙古族崇拜骏马的文化形态以及蒙古族把马当作神圣的精神之物的文化内涵。因此,蒙古族用马奶当作圣洁、辟邪之物。譬如,老母亲用勺子把酸马奶向天洒散,祝福远出的孩子和亲戚朋友一路平安。

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每年一次举行庆贺牧业大丰收的传统盛会——那达慕大会,其中必有的一个项目就是赛马。据史料记载,在草原上举行赛马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娱乐活动,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草原游牧生活,马的训养给草原牧民的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譬如,草原五畜中马跑得最快,一天就能跑到人徒步走路10天的路程,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放牧时节省劳动力等。在草原放马的过程中,套马是一项难度比较大的技术。所以,牧民们找最快的马训练成套马专用马。因此,草原上的牧人们都希望得到几匹跑得最快的马,这样放马人聚到一起时比一比谁的马跑得最快。这种选快马的活动,跟随着历史和人类生活意识的改变,逐渐变成了北方游牧民族特有的传统娱乐活动—赛马。

游牧民族信仰的喇嘛教中有一些神的坐骑是草原五畜或者野兽。除此之外,还有马等动物的演化物—即精神产物的虚拟动物。比如,麒麟和翼马等既有灵性,又有神性。这也是草原人们追求速度而想象出来的精神虚构产物,表明辽阔大草原游牧人们一直追求向往的“速度感”。

北方游牧民族自古有祭马的民间风俗,流行世界各地。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马祖为天驷,是马在天上的星宿;先牧是开始教人牧马的神灵;马社是马厩中的土地神;而马步为马灾害的神灵。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契丹族民间信仰白马神。相传古时有一神人乘白马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泛潢水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神人与天女结为夫妇,生子8人,繁衍为契丹八部。契丹以白马取象天神,每次行军或春秋时祭祀,必杀白马青牛以祭天地。

查看更多
【关于马的歇后语分享】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94580/
课外知识推荐
热门课外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