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梦的故园

教学分析

有人说,梦是非常美妙的“愿望的达成”,“语文教育应该给孩子以梦” 。

如何创设梦的故园

确实,童年是多梦的季节,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他们的心中充盈着想象的激情,蓄积着创造的欲望,扑棱着翻飞的诗性。对学习,对生活,对理想,对这个五彩的世界,他们有着太多太多梦幻般美好的期待。而语文,是为着放飞儿童的多彩梦而存在的。在这儿,荷花会与“我”共舞,多希望凡卡来到我们中间……儿童在这美丽的追梦中,固有的灵性得以迸发,原始的诗情得以生长,潜具的悟性得以唤醒——与此同时,他们对祖国语言、对民族感情开始了美好的体验。在当今语文教学高扬人文性的旗帜下,我们的首要工作便是让孩子在语文课堂幸福成长,拥有丰富精神世界与创造力量。为此,语文教学应还孩子以“梦”的快乐与自由。

一、营造“梦”境

营造的与儿童心灵相通的情境,

有利于儿童的自主体验、想象放飞、个性张扬,诱发和促使“梦”的发生。这是学校的研讨课《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挂在“蓝天”,轻缓的音乐在室内流淌。王教师指着画面,动情地描述着:“这弯弯的月儿多像一条小船哪!你们听着琴声,身体随着音乐轻轻地摇摆,慢慢地你可以眯上眼睛

……你们是不是好像飞上了蓝天,坐在月亮上了?……”孩子们美滋滋的,脸上写满了兴奋:

“我身子变轻了,好像飞上月亮了!”“我乘着月亮船在银河里穿梭。”……一个个沉浸在无限美好的遐想中,忘情地描述着,激动地诵读着,智慧的火花燃烧得如此炽烈。

诚然,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氛围,与儿童的情感、心灵会发生共鸣而契合。

1、情境召唤着“梦”.

种子发芽离不开阳光雨露,儿童“梦”的生成也需要一定的外部催化。当情境——这一儿童乐于亲近的胶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的形态呈现于面前时,他们内心的潮汐开始涌动了: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喜欢的角色让他们关注;蝙蝠怎么能在漆黑的深夜自由飞行呢?与既有经验的冲突让他们好奇进而探索;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诗情画意让他们心驰神往;泰山之行,……儿童置身情境,强烈地感受着无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2、情境生成着“梦”。

情境召唤起孩子的注意后,即会帮助他们寻找到自己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孩子们物我同一,激情飞扬、神思畅达,

会有力地促进“梦”的生成。教学《泊船瓜洲》一课后,教师问:学完了诗歌,用什么方式来证明你学得最好呢?(学生有的默不作声潜深思;有的摇头晃脑诵课文;有的小组合作演小品;有的以诗为词谱新曲……)就这样,文字材料被儿童激活为生动的场景、形象的画面、动态的世界,儿童神游其内,飞向蓝天,潜入大海,越过崇山峻岭,趟过历史的长河。心灵在体验、思想在碰撞、精神在对话,有了会心的微笑,充分激活了原本凝固的语言。而其主体意识就在其间逐步形成,逐步深化。

二、张扬“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教学中,我倡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会学习,鼓励学生挑战性同伴、挑战老师。在《田忌赛马》一课教学中,为了让每个学生真正致力起来,我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分解色演练田忌、孙膑、齐威王的对话。学生根据故事中人物性格特点及自己的朗读,表演技巧选择角色,有的还大胆邀请老师加入,他们在小组里互教互学、互演互评,结果表演的小组一组比一组出色。孙膑从容镇定、胸有成竹,齐威王得意忘形的形象演得栩栩如生。

三、欣赏美“梦”

欣赏孩子的梦,是聆听儿童自由成长的心声;

欣赏孩子的梦,就是珍惜孩子童年天然的丰富的想象世界和精神需求;欣赏孩子的梦,是语文学习固有特点的呼唤。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由于认识的深浅,思考的角度,生活阅历和个性差异等因素,必然表现出理解差异。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自由而多样的思考方式,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语文。教学《画》时,教师让学生体会“近听水无声”。可一位学生反复强调自己听到了声音。教师没有简单否定,说:“我想你一定有和大家不一样的体会,先回座位,想清楚后再告诉大家。”即将下课前,这位学生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是看着图上的瀑布,心里边感受到了声音。”“真了不起,你有一颗诗人的心!”可以想见,这般褒奖该让孩子产生何等强烈的幸福体验啊!

欣赏孩子的梦,教师要拥有一双“儿童的眼睛”。用儿童的眼睛观察,与学生心灵的沟通,重捡久违的纯真、善良,接纳“老鼠和猫交朋友”的离奇、怪诞,微笑着面对这些天然智慧的闪光。让学生获得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宣布只属于“我”的与众不同的发现的自由。

四、体验“梦”

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入了自己的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因引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学《小珊迪》时,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到故事的角色中进行朗读实践。学生朗读到珊迪一次次乞求“我”买他火柴,特别是第三次时,多少孩子的声音颤抖着,眼里含着泪,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那可怜的孩子,可见他们已把自己当作珊迪;当读到珊迪身受重伤还让弟弟送回零钱,读到临死的他躺在破床上还在牵挂弟弟时,学生把那句“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读得是那么坚定。这时候,他们又俨然成了文中的“我”了。

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说,国语“是川流不息的生命”。语文课堂应该放飞浪漫的诗情,充实睿智的感悟,激发豪迈的胸襟,应该给予儿童超凡脱俗的精神层面的提升。为了高高托举儿童的“五彩梦”,就让我们不断向往,不断追求吧!

查看更多
【如何创设梦的故园】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94309/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