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道德血液”不应缺失》,完成问题。
“道德血液”不应缺失
何勇
(1)一个不会赚钱的企业家不是合格的企业家,一个只会赚钱、抛弃公众利益的企业家绝不是真正的企业家,最终也会被消费者所抛弃。
(2)经济和道德,似乎是一对矛盾。然而,二者实际上是统一的。前者依附于后者。作为企业家,守不住社会道德这条底线,就谈不上利润,谈不上企业的发展。
(3)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谈及三鹿奶粉事件时,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而不能只流淌利润的血液。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关心社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4)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自古以来即强调商家的道德修为,追求“儒商”,重视商业道德,不义之财不取。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儒商”,则把儒家追求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和市场经济的新道德观有机结合起来,有着正确的义利观。
(5)企业家的性格,决定产品的品质;企业家的高度决定企业的寿命。改革开放以来波澜壮阔的实践,产生了一大批负责任、担道义、求创新、创品牌的民族企业家。汶川大地震后,无数企业家的义举,已说明这一点。
(6)但也有一些企业家,见利忘义,见钱忘责,置广大消费者利益、安危于不顾,追求昧心的利润。最近的三鹿劣质奶粉,以及此前的“苏丹红”、“瘦肉精”等影响恶劣的事件,都是企业丧失基本道德后的“恶果”。
(7)人无信难行,企业有责乃远。企业家的竞争力、公信力和道德水准,从来就不仅是企业家个人的事情,它关乎着一个企业、一个产业,甚至公众的生命安全。一些知名企业、百年老店,之所以多少年来一直得到社会信任,就是因为除了遵纪守法外,还将道德,将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而反观那些曾红火一时的短命企业,多是只顾及蝇头小利、缺乏长远眼光之辈。
(8)当然,除了企业自律,政府、社会对企业的他律约束是必须的,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是必要的,但监管不是万能的,再好的制度也有漏洞。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一刻也不能忘掉社会的道德建设,不能忘记企业家的道德意识。
(9)除了追求利润这个天然基因,企业家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担当起一个社会法人的责任,最基本的要保证产品质量的安全;要承担起对员工,对股东,对社会公众,对环境应负的责任;有作为、有追求的企业家,还应肩负起自主创新、打造民族品牌的责任——这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必须担负起的义务。(摘自《新华文摘》2009年第1期)
1.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第7段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写出文中采用的正、反事实论据。
正面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面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开头和结尾论述真正企业家标准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一刻也不能忘掉社会的道德建设,不能忘记企业家的道德意识。(句中加粗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作为企业家,守不住社会道德这条底线,就谈不上利润,谈不上企业的发展。
2.人无信难行,企业有责乃远。
3.正面论据:1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儒商”传统;2汶川地震后企业家们的义举;3知名企业、百年老店的被社会长期信任。(答出两点即可)
反面论据:1三鹿劣质奶粉以及“苏丹红”“瘦肉精”等影响恶劣的事件;2那些红极一时的短命企业。
4.开头从反面论述了什么样的企业家不是真正的企业家,结尾从正面论述了真正企业家所具有的特征(或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若答“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真正企业家的标准”也可。)
5.(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道德比作制度运行的土壤,形象地突出了道德对于制度的基础地位。把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比作唇与齿的依存关系,写出了二者的缺一不可。
(2)不能删掉。“一刻”指出了道德建设和道德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长期性(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