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知识复习(5)
1、名句默写(10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凌万顷之茫然 。
(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而吾与子所共适。
(4)、不吾知其亦已兮, 。
(5)、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6)、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7)、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2-5题(每题3分,共12分)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2.下列各句加黑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就着,随着 )
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高,长)
C.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趋向,取向 )
D.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奔向)
3.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
①岂不痛哉 ②死生亦大矣 ③当其欣于所遇 ④则与斗卮酒
A.①感叹句 ②感叹句 ③宾语前置句 ④陈述句
B.①反问句 ②判断句 ③介宾结构后置 ④省略句
C.①反问句 ②判断句 ③陈述句 ④宾语前置句
D.①感叹句 ②反问句 ③介宾结构后置 ④省略句
4.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译文) 、原来所感到欣慰的事,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5.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A.后来读到这个集子的人,也会对其中的作品产生同样的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阅读下列文段,翻译划线的句子。(7分)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kūn]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而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它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6.出而饮之,去而飞亡。(3分)
翻译:
7.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4分)
翻译:
阅读古体诗,回答问题(6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无言。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3分)
答:
9.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成“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3分)
答:
(一)、名句默写(10分)
(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纵一苇之所如
(3)、耳得之而为声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4)、苟余情其信芳
(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6)、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7)、亦足以畅叙幽情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2-5题(每题3分,共12分)
2.D 3.B 4.C 5.A
(三)、阅读下列文段,翻译划线的句子。(7分)
6、放它出来喝水,天鹅就离开我高飞逃走了。(离开、逃走各1分,大意1分)
7、齐王有像这样忠信的贤士好啊!(忠信、像这样、主谓倒装各1分,大意1分)
(四)、阅读古诗,回答问题(6分)
8、刻画了一个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3分)
9、“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