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假”》《快乐,作文教学的永远追求》——一次作文沙龙纪实

教案设计

指导思想:

《说“假”》《快乐,作文教学的永远追求》——一次作文沙龙纪实

为了实践新的课程标准,提高写作指导课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开设了拓展课,通过举办沙龙,去拓展学生思路,锻炼学生思维,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开创性的个性。

教学策略:

尝试对话式教育,改变作文教学重技法传授和模式化训练的传统做法,在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下,对作文话题进行探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课堂实录:

(年级:高一; 学生人数:25人 地点:阅览室)

师:同学们,今天的沙龙开始了。我先让大家看一段电视录相。

(录相的内容是2004年发生在安徽阜阳的假奶粉案,案情触目惊心,观者受到震撼)

师:同学们,造假者简直是在图财害命哪!他们不讲公德,没有良知,视法律为儿戏。假奶粉造成的那一个一个大头娃娃,我相信会给同学们强烈的震撼,“假”确实害人哪!今天我们沙龙的话题就是:说“假”。

生:假奶粉案确实令人气愤,一定要将制假者绳之以法。

生:假东西实在太多,我们经常听到假农药、假种子的坑农事件,听说过假酒喝死了人,去商场常常会买到假货,甚至连我们的人民币也有假的,演艺界出现了假唱,竞技场上出现了黑哨、假球等等。如果我们不加强对假东西的打击力度,我们很难相信将来还会有什么东西是真的。

师:谈到“假”,同学们都很激动,很气愤,因为假东西给我们社会带来的危害太大了。

生:其实“假”已经侵蚀到我们了,比如说,我们会对父母说假话,我们会抄作业,考试会作弊。(哄笑)

生:你说的对。“假”的形态很多,不仅指具体的某件事物,而且还包括虚假的感情,我们平常说的“虚情假意”也是“假”。

师:大家说的很好,不仅认识到“假”有物质形态,而且还发现意识形态中也有“假”,同时对“假”的危害深有感触。不过我提醒大家,在认识到“假”的种种现象及危害之外,想一想,“假”具备什么样的特性呢?

生:我认为“假”的最大特征是有欺骗性。

师:哦,是吗?请为大家解释解释。

生:制假者往往是以名利为目的,以次充好,或以美善掩丑恶,让别人上当受骗。

生:“假”往往不以真面目示人,它总是要伪装,达到迷惑人的目的。

生:造假者往往不顾社会公德,不惜触犯法律,所以“假”总是与“恶”、“丑”联系在一起。

生:我不同意这种说法。

师:有人要提反对意见了,我们是不是听一听他的看法,掌声鼓励一下。(掌声响起)

生:“假”不是总跟“丑”、“恶”在一起的。虽然说“假”具有迷惑性和欺骗性,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假”并不“丑”,也不“恶”,比如说医生对重症病人隐瞒了病情,说了假话,这就是善意的谎言了。

生:再比如魔术,我们都知道是“假”的,可是大卫·科波菲尔来华演出,不是很多人都宁愿受骗,花钱去看吗?(激烈的场面安静了下来,同学们在思考)

师:好一个善意的谎言!又好一个花钱买受骗!同学们确实动了脑筋,把对“假”的认识逐步引向了深入,不过真理是越辩越明的,当我们一时感到模糊,往往是被表面现象迷惑了,挡住了我们的眼睛。

生:老师,我认为善意的谎言,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假”,而是以“假”的形式出现的“真”。

师:哦!很新鲜!愿闻其详。

生:善意的谎言,虽说形式上是“谎言”,但它没有危害性,更重要的是说谎者的动机是善良的,目的不是欺骗,相反,这种谎言里包含着一种真情。至于魔术,我认为它是一门艺术,虽说是假的,从艺术的角度看,它又是真的。

师:“假”总是以“真”的面目出现来迷惑人,“真”有时也会以“假”的形式出现,这就叫做“假亦真来,真亦假”,所以我们应该要有孙悟空的金睛火眼,辨别真假。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很好,识别“假”,不仅要看它有没有欺骗性,还应该看它有没有危害性,更要分析制假者的动机和目的。

生:老师,我现在懂了,看上去是真东西,它的本质可能是假的,看上去是假的,它的本质有可能是真的。比如,公园里的假山,医生给病人安的假牙、假肢,虽说名字上都有一个“假”字,但它们是真的,假山是艺术品,假牙和假肢可以具有真牙和真肢的功能与价值。这就叫做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掌声再次响起)

生:老师,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老师带头鼓掌,课堂情绪高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有个叫做“鉴宝”的节目,不知大家看过没有。有一次,现场观众呈上一幅人物画,上面的署名是唐朝著名画家吴道子,请求专家现场鉴宝。没想到专家鉴定的结果是赝品,不过它是出自同时期的无名画家之手,然而更没有想到的是专家居然开出了80万元的高价,而且说还有升值的空间。现如今,我们对假冒商品是要进行严厉打击,可是一幅赝品画竟有如此天价,实在是不可思议。

师: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从他说的故事中,我们体会到事物本身的复杂性。我觉得我们应该有一个科学的态度,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大家可以先讨论一下,再来发表意见。(学生讨论,几分钟后有学生发言)

生:赝品画虽说是模仿品,但毕竟经历了一千多年了,它已经是文物了,你们有没有听说秦砖汉瓦都是很珍贵的,何况那还是一幅画呢?

生:那幅画之所以值80万元,我想它肯定具有它的艺术价值,它还不只是年代久远而已。

生:我认为那幅画虽说是赝品,那是因为它是模仿了吴道子,从这个角度讲,它固然是假的,但是它又是一幅真正唐朝画家的作品,能够保留至今,就应该有它的价值,不仅是艺术方面的,还有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价值。

师:精彩!精辟!思维活跃,表述也生动。

生:老师,我还想到一个问题。

师:是吗?(很兴奋地)说来听听。

生:我们平时说的“水中月”、“镜中花”是不是也是假的,有如何看待这些东西?

生:还有像我们晚上做的梦,阳光下的阴影。

生:还有海市蜃楼。

师:(开心地笑了)你们这是向我开炮嘛,而且是连珠炮。(哄笑)其实你们刚才说的已经是一个很深刻的哲学问题了,同时又是一个艺术论题,那就是:虚与实。看来你们已经把对“假”的认识升华了。

今天我们只能讨论到这里,课后请大家以“说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下课铃声响起)

教后反思:

思路闭塞,不会分析,不会想象和联想,是学生作文的通病。于是,初学者总是认为写作有诀窍。学生向老师讨教经验者有之,寻求捷径者有之。有些老师为了应试,规定如何开头,教学生怎样结尾,中间安排几段,不一而足,结果学生欢迎,家长满意。殊不知这种做法弊多利少,堵塞了思路,扼杀了创造,养成了惰性。

本堂课改变了单向灌输的传统教法,没有向学生讲授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而是在努力营造平等宽松的对话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思考,踊跃交流。教师自始至终仅仅是交流的一分子,没有居高临下的地位,没有洞知一切先知先觉的姿态,也没有盛气凌人的语气。对话的形式是自由民主活泼的,发展没有预设轨道,然而教师不是无所作为,更不是置身事外,而是彻底融入对话的环境中,在关键时刻能渲染气氛、激起思考、引向深入,或者积极鼓励、适时提示、及时归纳。

从本堂课的效果看,最大的收获是学生能积极参与自主思考,改变了教师替学生思考,或教师把自己的思考强加给学生的现象。学生在讨论交流和对话中完成了对知识客体的理解和认识,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同时养成了合作学习的习惯。

2004年12月18日

快乐,作文教学的永远追求

上海青浦区第一中学 吴晶球

我们总喜欢把作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统统归罪于应试,直接把矛头指向高考和中考。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我们不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而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快乐作文的理念,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反思。

自主是快乐作文的第一步

从信息论来看,作文是一个外界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编码、输出的过程。信息的输入是前提,加工是中介,输出是结果,而这个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全仗主体积极而有成效的工作,离开了主体的主动精神,信息既不能输入,也不能加工,更不会有信息的输出了。这里说的主动精神,就是写作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就能从作文中体会到乐趣与快感。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写作,是一项任务,是训练系列中的一个环节。教师为了应试有很强硬的理由,学生则有太多的无奈。他们没有选择余地,不能自主,写作也不是一种内在需要。因此交还学生作文的自主权,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写我心”,是我们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第一步。

自主性首先体现在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时限量的作文训练会使每个人感到畏惧,因为每个人的写作冲动不是恒定不变的,有些东西稍纵即逝,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要教会学生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那么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应是学生练习的常用形式,或洋洋洒洒,或三言两语,兴之所至,挥洒即就。

自主作文还要保障学生在写作空间上的自由。想写什么,不想写什么,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应该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透视生活,观察事物,不囿居于校园和家庭,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用自己的心灵观照现实生活。强调观察、体味、思考,反对被动的、机械地模仿和重复,对现实做出真善美、假恶丑的判断。惟有如此,学生才能体会到一种自由和快乐,凭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围的事物。信心十足地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

自主探究和发现要比被动接受快乐。写作的规律和技法不是靠教师的灌输得到。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学习就是依靠发现,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或者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动的进行学习,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索和发现事物,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如果教师只满足在课堂上传授写作技巧,他肯定不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发现学习的“发现”与科学家的“发现”,只是形式和程度的不同,性质是相同的,都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发生的,其智力功能和发展价值是相通的。因此写作的经验、技巧乃至规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写作的乐趣也就在此,否则它就成了别人嚼过的馍馍。长期以来,教师是在做学生的事情,剥夺了学生探索发现的乐趣,结果教师“喂”得津津有味,学生却饥肠辘辘。

激情是快乐作文的助燃剂

自主写作确实轻松自在,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作文教学,是快乐作文的起点。然而它的前提是要有激情,学生要爱作文。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自主只能是给不自觉者大开了方便之门,自主只会导致作文教学的无政府状态,使作文教学无所作为。那么这种激情,这种对作文的热爱又该怎样去点燃和呵护呢?

学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对生活的激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 美国学者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再说,我们的作文教学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几个作家,而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创造文学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十几岁的孩子对生活的激情可以用大海来形容,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作文的快乐是可以想见的。

有人把教师比做火把,那么学生作文的激情就需要教师去点燃。语文老师对写作要热爱,要率先垂范,经常“下水”作文。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只会整天谈经验说技巧,多少显得有些滑稽,不亲自“下水”试一试,怎么能体会得了写作的艰辛与快乐。鲁迅先生当年曾讽刺过那些专职的“批评家”:“你这么会说,那么你倒来做一篇试试看!”如今我们不少的语文老师也只是会说而不能写,甚至因为不会写而只能空洞的说。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以写作见长的语文老师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也只有这种老师,才能说得出经验和技巧,而且是同学们乐意接受的。师生之间能就写作的具体感受进行交流,达成心灵的撞击、共鸣、磨合与默契。试想,当一个班级乃至一座校园形成了一股热爱写作、交谈写作经验、探讨写作经验的风气,谁能相信写作文在这个班级或者这座校园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呢?

分享成功是快乐作文的最大奥秘

教育心理学表明,生活使人面临难度不同的任务,他们必然会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取成就,并选择能有所成就的任务。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他们预计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有50%的把握时,因为这给他们提供了最大的现实挑战。如果他们认为成功完全不可能,或者胜券在握,动机水准反而下降。所谓“跳一跳,摘桃子”,如果使劲跳了,“桃子”还是遥不可及,那再次跳起的动力就丧失了。学生学习数理化的兴趣往往高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解答理科习题的劲头要比写作文的劲头足,原因在于一道理科习题解答出来,学生就摘到了“桃子”,能尝到成功的甜头。而作文写出来了,只有少数同学有“摘桃子”的感觉,大多数人换得的是老师的冷冰冰的评语,甚至是讽刺和挖苦,有太多的失败和苦水。在此,我奉劝所有一线的语文老师,不要高悬你们的“桃子”,不要拿“思想深刻,构思精巧,风格独特,语言优美”的要求苛刻学生的作文。

建立一套多元评价标准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正视学生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的差异,全班自始至终一个尺度无疑是违背教学规律和教育科学的。对学生作文的起始状态教师要进行摸排、定位、建立档案。作文评价要重过程,看发展,不搞一刀切。在评价机制上,教师不搞一言堂,而是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要平等对话,没有高下之分,只有思想碰撞和逆耳忠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一些比较差劲作文,教师要宽容,要尽量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因为我们的理念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成功。

此外,搭建展示平台也十分必要。比如,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精致的小本本,写上自己的得意之作,以供交流;班级可以设论坛、劈专栏,既可以评论身边的人和事,也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年级可以出优秀作文选,让优秀作文变成一个一个的铅字,供人传阅;学校要有文学社、广播站,搞辩论、办演讲、设沙龙,让有写作专长的同学一展风采。总之,机会要多,舞台要大,才可以形成强力磁场,展示才华,调动兴趣。

快乐地作文,又因作文而快乐,这是广大师生的永远追求。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一线教师要尽快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努力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转变态度,培养习惯,视作文为乐事。惟有如此,才会有新鲜活泼、个性突出、思想丰富的作文涌现,教师的快乐也莫过于此吧。

20041218

参考书目:1、叶圣陶《文章例话》

2、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

3、陈学法主编《语文素质教育研究》

4、程红兵《本质论:拨开迷雾,反璞归真》

5、孟繁华、顾明远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

联系方式:上海市青浦区第一中学吴晶球 邮编:201700

查看更多
【《说“假”》《快乐,作文教学的永远追求》——一次作文沙龙纪实】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91793/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