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建筑艺术
十一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52年8月1日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纪念碑,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
课文正标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大字是纪念碑的主题,由毛泽东亲笔题写,以此为题,表明了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意思。副标题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标明了本文说明的对象,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作者的思路是:点题总领全文--介绍碑身浮雕--抒写瞻仰感受。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基础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挑衅(xìn) 旌旗(jīng) 逾越(yú) 瞻仰(zhān)
上溯(sù) 矗立(chù) 奠基(diàn) 镏金(liú)
五卅(sà) 天堑(qiàn) 发髻(jì)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义
1.重点词
瞻仰:恭敬地看。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
遥遥相对:远远地互相对峙,对立着。
镶嵌:把一物体卡在另一物体的空隙内。
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形,表现,显露。于,在。色,神色。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2.近义词
雄伟·雄壮:
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含有强有力,有气魄的意思。区别在于:雄伟表示雄壮而伟大,多从气魄、气势的角度形容建筑、自然景物、伟人塑像、蓝图等;雄壮表示强大有力,多从气魄、声势的角度形容声音、歌声、诗篇、队伍等。
旌旗·旗帜·旗子:
这三个词都是名词。在实际运用中有所区别。旌旗是各种旗的通称,多用于书面语。如,旌旗招展。旗帜比旌旗旗子常用,多用于具体意义和比喻义,带有庄重色彩。如,树立旗帜。旗子一般只用于具体意义,不用于庄重场合。
3.成语
永垂不朽:(英雄或伟大的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四、文学常识
周定舫,浙江定海人,1953年8月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担任记者。在漫长的记者生涯中,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剖析:瞻仰一词既提示了本文述说的主要内容,也与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扣合,体现了全文感情的基调。
2.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
剖析:这一句一语双关,既指镏金大字本身在阳光下具有闪闪发光的效果,又含有烈士精神永存的意思。
3.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剖析:说明纪念碑的高,作者不仅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同时还使用了作比较的方法,将纪念碑与十层楼,与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作比较;天安门在人们的印象中就已经很高了,纪念碑比天安门还要高4.24米,足见其高大了。
4.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上。
剖析:打断撕碎践踏等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起义者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也揭示了清王朝腐败的本质。
二、重点语段
1.开头至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剖析:第一段开头点题,总领全文,说明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纪念碑的总体特征。
全段仅两句话,却很有分量。第一句话告诉全国人民: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落成了。落成一词表明这一工程已胜利结束,内含庄重、庆贺之意。第二句话进一步点明了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印象和当时的心情。巍峨、雄伟、庄严既体现了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印象,又概括了纪念碑的总体特征;瞻仰......纪念碑既提示了本文述说的主要内容,也与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扣合,体现了全文感情的基调。
2.看完了所有的浮雕至我再一次向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
剖析:这一段作者抒写瞻仰后的深切感受,呼应标题和开头。作者第三次写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字,紧紧围绕纪念碑的主题,反复强调对人民英雄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颂,有力地突出了本文的中心思想。抒写瞻仰后的深切感受,点明了建造这座纪念碑的目的和意义。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引出结尾,呼应开头;默默致敬不仅与开头的万分崇敬相互应,而且深沉地表达了人民英雄的革命业绩感人之深以及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与深切悼念。这样写,不仅使全文布局严谨,结构完整,而且使中心意思更加鲜明突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