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接了一个新班。一位性格偏执的聋生因学习成绩不好,被老师留级,我们班的同学都不喜欢他。一天,其他的同学让他回到原来班级去,他不高兴,与同学发生争执,大打出手。我知道后,把他叫过来,没有喝斥,没有教训,我平静地对他说:“你成绩虽然不出色,不过你在我的印象中还是相当不错的,你的顽强精神常常令老师为之感动。”接着我给他讲了一个《黑气球也能飞起来》的故事:一个黑人小孩常常受到白人孩子的欺负,他想买一只气球,只有在白人买完气球之,才怯怯地来到卖气球的老人面前,要买一个气球,而且是黑色的。卖气球的老人摸着黑人小孩的头说:“气球能不能飞起来,关键在乎里面是不是充满了氢气,而不是在于它的颜色。”他后来成为该市的市长。
本以为受到严厉批评的他在听了我的这一番话后流下了眼泪,因为他从老师的语言里读出了真诚和尊重,看出了信任和期望。后来这位聋生进步相当快,令其他同学刮目相看。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他告诉我们不能以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要求我们的教育者放下架子,去尊重学生,为人师者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定位。
一、理解体现尊重聋生
尊重是一种情操。作为一种美德,它的感激力是巨大的,在管理中,班主任一保存由衷的赞赏是聋生不竭努力的动力源:一次热切的目光的接触会使聋生奋发进取,克服困难;一次亲切的交谈会如春风沐面,化解聋生心头的烦恼并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我们要像于永正老师那样“蹲下来看聋生”,要用平常心去对待聋生,去理解聋生,不要搞师道尊严那一套,用爱心去抚平聋生心中的创伤。
二、说服体现尊重聋生
聋生犯了错误,班主任批评聋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情形:班主任暴跳如雷、怒吼:“犯了错误为什么还不承认?”聋生就是不回答或者说:“没有”、“真”(手势语表示)。任班主任摔桌砸凳仍是我行我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原因就在于班主任用的是压服,而不是说服。
说服就是要对聋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莫近乎于理。”情通理自达,理明情更深。聋生有着丰富的个性,在每个聋生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生活环境、文化水平、个人的认识观念等差异,对问题难免有各种想法。如果扳起面孔不讲情理地简单干预、粗暴压制,这既不利于聋生的个性发展,更不利于班级的良性建设,这样带来的只能是对立、冲突、矛盾,在平时的管理中,我非常注意这一点。
三、言行体现尊重聋生
作为一名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不要言语粗鲁、行为粗暴,更不搞“师道遵言”、“唯我独尊”,或说一套做一套,无形中伤害聋生的身心,更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楷模,要处处体现出“为人师表”的形象。平日,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总是首先做到:外出参观要求学生步行,我从不骑车;运动会要求学生带凳子走进操场,我也拿着一张凳子走进操场;集体劳动,我拣最脏最重的活干。有时,我工作不细,脾气急躁,事后我总主动作自我批评。聋生犯错误,我总是耐心教育,不是恶语相向,诸如“你滚回家去”、“你就知道偷”、“你笨得跟猪一样”……
新的课程标准的核心之一就是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实践证明:在班级工作中,以人为本,尊重聋生,张扬聋生的个性,才能为班级营造理解、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班级的活力。我们相信在这样优良的环境下,每一位聋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