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溯源

教学分析

天安门位于北京市区中心的,它是中国的象征,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天安门,原是明、清两朝的正门,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当时为三层楼式木牌坊,名叫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为今天的样式,更名为天安门。

天安门溯源

天安门城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上覆黄琉璃瓦,成排的斗拱、大小梁枋以及天花藻井上绘有金龙彩画和吉祥图案,正脊、垂脊末端有鸱吻和仙人走兽,楼内六十根巨柱排列成行,方砖铺地一平如砥,南面有菱花格扇门三十六扇,全楼内外油饰一新,色彩绚丽。

在封建时代,天安门是北京城最高的建筑,通高九丈九尺,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加上正脊的鸱吻,通高三十三点七米。城台用四十八斤重一块的大城砖筑成,建在近五尺高的石筑须弥座上,整个城台高三丈九尺。城台上建有木结构双檐城楼,宽九间,进深五间,面积达二千平方米。城台下有五个券门,中间是正门,最高大,过去只有皇帝可以进出;其余四个依次减小,供不同级别的人进出。

天安门前有一条玉带般的金水河,河上建有七座秀丽的汉白玉石桥,城门前后的两侧各有一对雕刻精美的华表和石狮。这些精心的设计装饰和天安门融为一体。

从前,天安门是封建朝廷举行“颁诏”大典的地方。后来,天安门前成为人民举行爱国民主运动的集会场所。1919年的“五四运动”,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都是在这里集会游行,而后向全国各地扩展。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亲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查看更多
【天安门溯源】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87650/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