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万顷的洞庭湖边上有一座岳阳楼,登上岳阳楼观望湖景,顿时觉得天水之间有股神奇的能量冲击着视觉,难怪历代文人骚客要选择此地吟诗作赋抒发情怀。然而岳阳楼并非单凭洞庭景观而闻名于天下,而是更因中国宋代仁宗皇帝期间,有一位受贬的参知政事(相当于有实权的副宰相)范仲淹,应同窗好友也是一位受贬的州官滕子京的要求,写了一篇《岳阳楼记》的散文,引得天下仕者的共鸣而誉满千载。
范仲淹和滕子京是同榜进士,做官后又同在御使台为谏官,滕子京因心直口快,上朝言责仁宗皇帝:“日居深宫,流连荒宴,临朝多赢倦色,决事如不挂圣怀。”因此得罪仁宗。仁宗怒斥他乱言宫闱之事不实,将其贬官出朝,放至凤翔府为知府。庆历改革之际,滕子京又被人弹劾私自动用小金库的资金。范仲淹宁愿辞官不做来为滕子京辩护,好不容易保住了滕子京,但滕子京还是再次被贬,到岳阳为知府。滕子京精明能干,善长经营之道,来到岳阳后,凭借岳阳地处水路交通要道的优势,大力发展商业和实业,大搞招商引资,兴建公共设置,兴办学校,一下子推动了岳阳的经济发展,岳阳城内旧貌换新,他的执政措施深得人心,又募得资金重修了岳阳楼。这座楼在当时是过往官员迎进送出的地方,滕子京在楼前为自己的政绩感到欣慰,又为遭贬之事忿忿不平,心情十分复杂,寄书一封并附上一幅洞庭秋色图,请求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范仲淹接信后,生怕滕子京忘乎所以再遭人嫉恨,闯出祸来,于是规劝滕子京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不要过于计较个人得失,挥笔而就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宋代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多出文人和多产故事的朝代,范仲淹虽然没有被人编成故事和搬上舞台加以称颂,但历史书上却对他评价很高。南宋人认为“本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宋儒气象由范仲淹以身作则首开。明代人认为“宋亡,范公不亡”。欧阳修评价他“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舍取”,这种不为一己私利,敢于直言明理,锐意改革进取,心忧天下,为国为民的精神,堪为中国士大夫的楷模,后人用他自己的题词来赞颂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范仲淹在军事上的成就是巩固了西北边防,他主持训练乡兵、番兵、弓箭手,三者都是当地民兵,使得西夏骑兵不敢轻易前来进犯。西夏军都敬畏他是“小范老子”、“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
范仲淹在政治上的建树是制定和推行庆历新政,主要内容是整顿吏治、加强军备、发展经济。其中心是吏治改革,由于损害了不少官僚的既得利益,得罪了不少的人,被反对派攻击为朋党之首,改革也喜忧参半,很多措施不了了之。后又被仁宗免去参知政事一职,官贬邓州为知府,改革也就此告终。
其实范仲淹是一位很懂经济的专家,这方面少为人知。庆历年间,范仲淹出任杭州知府,当时江苏、浙江两地天灾严重,饥民遍地,他调发了朝廷运来的救灾粮食,还募集了很多民间资金来救灾,使灾民们生活安定,社会秩序平稳。此间,他鼓励杭州百姓划龙船,举行龙舟比赛,鼓励城内居民到郊外游玩。还召集各大寺庙的主持开会,告诉他们灾年工价低廉,可以大兴土木工程,于是杭州一方建筑工程兴盛。他又带头修建仓库和官员宿舍,每天动用民工一千多人。监察机关弹劾他嬉戏游乐,毫无节制,耗费民间财力。范仲淹上书朝廷说:“杭州一处,每日就有好几万灾民就业,这是再好不过的救灾措施了。”这种措施赈救了灾民,又兴了民间之利,后被人称为圣古先王之美德。范仲淹在一千年前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似现代西方凯恩斯理论和罗斯福的新政。也颇似当代中国的扩大有效需求来拉动经济的调整政策。另外,当朝廷中有很多官员议论要废除盐茶之禁和减免商税时,范仲淹不同意这种做法,他认为官卖盐茶和征收商税是分割商人的利益,现在朝廷开支很大,不向商人要钱,便向农民要钱,不如先节省开支,再减免农民的赋税和劳役,然后再顾及商人。
范仲淹和滕子京的关系密切,关键是他们执政理念相同,在经济管理上的手法也相似,滕子京在岳阳任上一年多时间,便使岳阳兴旺起来。他俩在历史上都是为百姓做过好事的人,凡是做过好事的人,老百姓自然会记得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