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内容: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
这一小节在课文中占的分量并不太重,在备课的时候,也参考了不少资料,但总觉得对于课文的这一段解读的有些仓促,课文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如果到这里收尾不好的话,感觉中是否会留下了些许的遗憾呢。
在处理这一段的时候,我从一个“飘”字入手,有了第一小节的“抱”,把槐花给人性化了,为什么这里用一个“飘”就不能说是把小女孩给“物”性化了呢?小女孩的衣襟上、发辫上,都带上了香喷喷的槐花,所以走到哪里就都会有一阵的清香,说是小女孩在“飘”,其实就是槐花的香气在飘,那香气是槐乡的槐花的,也是小姑娘的,小姑娘就是槐乡的味儿,“飘”到哪里哪里就有清香。
“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再加上后面时不时的往嘴里抹上一把槐花,整个小小子的形象简直就被那香喷喷的槐花儿给包围了起来,小小子跑到哪里,哪里就有槐花,小小子就是槐乡的花儿。
然后很自然的过度到最后一句话,“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槐乡里的孩子,小姑娘就是那槐乡的味儿,小小子就是那槐乡的花儿,五月是槐乡的,也是孩子们的。
推荐理由:这一段的解读写出了槐乡孩子们的快乐和富足的生活,把“飘”字的灵动写在了孩子们的脸上。分析得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