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之于情置之于境_语文论文

教学分析

一、激引兴趣法古人曰:“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心情不安,没有兴趣,那么学习是没有什么收获的。因此,要改变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就得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使学生学得活泼、学得主动。如,根据低年级学生作业中容易写错的字,创设一个“错字医院”:在黑板上画棵大树,树上挂满写错的字(用纸贴在黑板上),像是树上的蛀虫。要求小朋友戴上头饰扮成啄木鸟,去捉蛀虫,取下纸条改正,看谁捉的蛀虫多。这种形象生动的趣味性教学活动,最能吸引学生,使学生的注意力重新集中,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契机。

激之于情置之于境_语文论文

二、创设情境法教师要根据教材,寻找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同呼吸,与作者塑造的英雄心灵产生共振,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师可在创设情境下进行范读:黑板上挂着镶着黑框、佩着白花的总理的巨幅画像,电视里映出长安街上千千万万人民悲痛欲绝送总理的感人场面,录音机里播放出低沉悲伤的哀乐,以及老师用充满爱、敬、悲的情感的声调朗读课文,迅速使学生产生学习课文所需要的情感,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这样才能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三、戏剧表演法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记事的课文,情节性强,不好掌握,因而教师要想方设法,使课中的人物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便于学生掌握。这种时候,我多是要求学生现场表演,把学生带进一个童话的世界里,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愿望。如《小猴子下山》,教师让一名学生头戴小猴子的面具表演。一面放录音,一面模仿课文中小猴子的动作。在表演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关键性的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小猴子下山的全部过程。利用“戏剧表演”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不但创造了动作,也创造了语言,且有利于学生协调能力的培养。

由此可见,运用愉快教学可以使想象与表现相结合、理解与感受相结合,直观形象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望。因此教学便成了一种带有色彩的意向活动,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乐中求美、美中育人的目的。

查看更多
【激之于情置之于境_语文论文】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85753/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