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之死

教学分析

夏多布里昂 1778年2月10日傍晚,伏尔泰来到巴黎,居住在塞纳河沿河路和博内路交叉拐角处的维莱特先生家中。当这个消息在全市传开后,一些爱看热闹的人蜂拥而至,麋集在维莱特住宅前,希望看看“菲尔奈教长”①是个什么样子。此后接连数日,维莱特府邸前车水马龙,知名人士络绎不绝,纷纷前来拜访,云集的人也有增无已,博内路口简直成了巴黎市中心。当时,报刊、回忆录和轶闻集连篇累牍地报道描述了伏尔泰受到的这种罕见的特殊荣誉,数量之多、时间之长在法国文学史上大概绝无仅有,这件事被传为千古佳话。

伏尔泰之死

哲学家们、男人和妇女们都极其狂热地崇拜伏尔泰,一致认为,“没有哪一位济世救国者受到过这样的尊敬,这样的推崇”。法兰西学院的惯例是不拜访任何人,只接待来访者,这次也破例派遣了两位院士去拜谒伏尔泰,尔后又有十位院士自动参加了拜谒的行列。富兰克林②带着他的孙子来拜谒伏尔泰,他让小孙子跪倒在伏尔泰面前,请求赐福。于是《查伊尔》③的作者一面向教友派④小教徒伸出双臂,一面祝福道:“上帝,自由,宽容。”接着他扶起这个小教徒,亲昵地拥抱他。紧紧挤在一屋里的二十几个人目睹了这一场面,他们被这情景感动得啜泣不已。之后,名门淑女们走上前去拜见伏尔泰,她们像花环一般簇拥在八十高龄的老人周围,虔诚地吻着他的手。

然而,伏尔泰并不以此为满足,他期望得到更尊贵的同胞们的仰慕,他原来以为宫廷里所有的人都会急忙前来探望他:王后自不待言,可能还有国王路易十六。国王的弟弟大亲王和阿尔托瓦伯爵肯定来,随后众贵族便会效法他们一一前来。可是,不用说王后,连亲王们一个也没有来,这大大触怒了老人,他要雪此耻辱,于是在接见成群的喜剧演员时,说了一句充满热情的话:“我为你们而生,靠你们而活。”以此严厉指责对他到来这样伟大事件无动于衷的可恶的宫廷。

德妮夫人和维莱特先生是这次“朝圣”的主持人,他们美滋滋地从中得到了好处。德妮夫人又老又丑,身体有病却又胖得像只酒桶,大家都知道她是她叔叔伏尔泰的遗产继承人,因此,她分享了伏尔泰的光荣,她的奢望终于得到满足:声价顿高,沙龙里高朋满座。至于维莱特这个寡廉鲜耻、无情无义之徒,也是写在伏尔泰遗嘱上的人物。他在一片恭维声中神气活现,故意透露他是伏尔泰的儿子。他的声望因这次奇遇滑稽地增大起来。德妮夫人和维莱特两人一心只想利用他们久负盛名的客人的威望,使自己得旁人的崇敬,他们不顾特尚隆医生的一再请求,坚决不同意把这位八旬老人护送回菲尔奈,这样就大大加速了伏尔泰的死亡。

2月25日,老诗人辅导韦斯特莉夫人排练他写的悲剧《伊兰纳》时,奔忙过度,开始吐血,他对秘书瓦涅埃说:“啊!啊!我吐血了。”瓦涅埃后来讲道,当时,血“从伏尔泰的鼻子和嘴里像喷泉一样猛烈喷射出来”。全宅第的人都惊慌不安。猎奇的和看热闹的正人君子们挤满了一屋子,大家都以为“菲尔奈教长”要与世长辞了,谁也不愿意失去亲眼目睹这一场面的机会,然而伏尔泰竟活过来了,一个星期之后,居然康复。特隆尚医生苦苦规劝伏尔泰回菲尔奈,避开维莱特府邸的紧张生活,摆脱劳累的应酬场面。但是,陶醉在恭维声中的病叟不听医生的劝告,再说,维莱特和德妮夫人也绝不会让他走,他们要把伏尔泰捏在手里,利用他来牟取私利。于是,有人又把伏尔泰请到法兰西喜剧院,大家把他举过头顶传来传去,有人鼓励伏尔泰接受法兰西学院院长的委任,还鼓励他参加文字改革,编纂字典和辞典,这使他在巴黎滞留了三个月。可怜的老人还想显示显示自己精力充沛,老当益壮,不得不写些书信、箴言和警句。他还即兴赋诗,使得满座惊倒叫绝,倾城为之传诵。

其实,伏尔泰已经力不从心了,他为了提神应付工作,一天竟喝十八杯咖啡。这样一来,后果十分不幸:老人严重失眠,神经衰弱,胡思乱想,暴躁易怒,动不动就举起拐杖打人。伏尔泰不宜再见人应酬了,但是人家需要他出头露面。一直住在维莱特家里的老元帅黎塞留把他提神时常服的一种玄妙的药拿给伏尔泰吃,伏尔泰大叫道:“这是毒药!”一位在场的夫人尝了尝,当即舌头被灼伤,病倒了。但是大家还是执意恳请病中的伏尔泰喝几滴,伏尔泰不耐烦地抓起小药瓶,把药全倒进嘴里,以后两天里,他像疯了一样。特隆尚急忙跑来看望他,并且毫不隐晦地表现出对伏尔泰病情的忧虑,这是五月中的情况。

我不知道有谁比伏尔泰临终时的那种可怕、孤独的情景更凄惨的了。在沿河路上聚集的群众肃穆沉痛,他们以为那些三个月来刻意奉承“菲奈尔教长”的人们正在关心、爱护和照料着他呢。一些风流雅士和纨袴子弟拥挤在维莱特府邸的客厅和楼道内,他们仍然期望得到伏尔泰的接见和褒奖。然而可怜的老人却被孤零零地弃置在宅院后面的一间小屋里,受着病痛的折磨,堕入绝望的深渊。德妮夫人只留意一件事:截住伏尔泰有时还能向秘书口授的信件,她担心的是怕老人万一撤消了原来的遗嘱!维特莱一个月来也只考虑一件事:怎样处理伏尔泰的遗体,万一教会拒绝把伏尔泰埋葬在教堂墓地里,那么,把他埋葬在何处呢?然而,他们对老人的病情却守口如瓶。他们仍把伏尔泰说的一些怪诞的话和笑话传出来,即使是些胡言乱语,人们也难断定是“谵语还是逗趣”。此外,他们对伏尔泰不加照管,不去爱护。伏尔泰这种悲惨的被遗弃的结局同伫立在窗外的群众对他流露的纯朴感情两相对照,令人感慨万分!唯一对伏尔泰还有点情意的瓦涅埃描述了他目睹的使人非常气愤的情景。他说:“在病房里的一些人既不听从医嘱,也不管病人的哀求,弄得声音嘈杂,就像一群农夫喝醉了酒在打闹一样。垂危的老人不断地喊叫说,要把他折磨死了。”日内瓦人拉克尔先生不顾阻拦,溜进病房,他看见可怜的老人独自走出浴室,冻得瑟瑟发抖,嘟嘟囔囔地埋怨没人照料他。拉克尔先生后来说道:“那时我不敢详细说出伏尔泰先生临终前二十天的孤苦凄惨状况,我怕别人指责我是招摇撞骗。看到当时那种景象,真令人心如刀割,感到痛苦、恐怖!”

伏尔泰抓住特隆尚医生的手,苦苦哀求着,请医生救他一命,他发疯似地说:“可怜可怜我吧,我真是愚不可及!我要是听众了您的忠告,就不会落到这般地步。我会回到菲尔奈,不至于陶醉在这种令人晕眩的烟雾里……我确实是吸了这些烟雾倒楣的!”

后来,伏尔泰嫌恶围着他转的那些人,德妮夫人也不进他的屋子了,只派了个女佣罗歇守在临终老人的身旁,等着听伏尔泰弥留之际亵渎神明的话,以便万一伏尔泰的家人要求举行宗教葬礼,她好用这些话去堵他们的嘴。伏尔泰常常打伤罗歇,有时甚至抡起手杖打,向她头上扔瓷花瓶。老人还不断咒骂人,然而有人却欣赏他暴怒时“优雅和丰富的词句”。伏尔泰疼痛得大声吼叫,他发着高烧,全身灼热,腹内如焚,闹着要跳进“冰水池”;他烧得穿不住任何衣服,赤裸裸地躺在床上。别人把他放到水里,他又挣扎吵闹。他嚷着要水喝,就扑向尿壶想喝尿,他把手浸到尿里,然后放到嘴里吮吸。有人把这可怕的景象告诉德妮夫人时,她只冷冷地说:“怎么?清洁无比的伏尔泰先生平时宁可一天换三次,也不让衣服上有个小污点,现在竟堕落下贱到如此地步!变化真大啊!”伏尔泰有时双手合十,两眼望天,陷入沉思冥想,如果有人突然进去,他便惊醒过来,暴怒着,可怕地痉挛着,蜷缩成一团……

伏尔泰是在5月30日星期六逝世的,那一天晚上十时,洛里和莱埃里两位医生来到馆邸,走进垂死老人的病房,屋里空空荡荡,一个人也没有,仆人都不管他了。伏尔泰僵卧不动,脉搏全无,一个医生手持蜡烛走到他跟前,先是轻轻地然后稍重一点揉了一下他的太阳穴,他睁开眼睛断断续续地说:“让我死吧。”过了一会,他蓦地大叫一声,离开了人世。叫声如此凄厉,差点把女佣罗歇吓死,另一个女看护巴尔迪也吓得病了几个月。伏尔泰去世时,特隆尚医生恰恰到了那里,他后来说:“死得真惨!我一想起来就战栗不已!”

特隆尚医生结识伏尔泰是从1773年给伏尔泰治病开始的。医生写过一句预见性的话,十分奇妙的是这句话不幸而言中,他写道:“如果伏尔泰能如他所愿平安地寿终正寝的话,那我就错了。他过于听任自己情绪的驱使,又摆脱不掉自身的恐惧心理,而且常为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陷于愁苦之中……倘若伏尔泰至死头脑依然清醒,那么他的结局必定惨得很……”

────────

【注释】

① 伏尔泰1760年后定居在菲尔奈,在这里进行政治和社会斗争,菲尔奈成了欧洲舆论中心,同时使伏尔泰赢得了巨大声誉,当时的进步人士尊称伏尔泰为“菲尔奈教长”。──译者

②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主义者,科学家。1776~1785年出使法国,1778年同法国缔结法美同盟。──译者

③ 伏尔泰写的一部悲剧。──译者

④ 十七世纪创立的基督教的一个教派。──译者

查看更多
【伏尔泰之死】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82630/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