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拾贝壳》教案+点评+反思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二年级上册《拾贝壳》教案+点评+反思

★能认读本课8个生字

★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五个汉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感受海边拾贝壳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积累文中描写贝壳的有关语句,并选择课文第4、5节中一节背诵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感受海边拾贝壳的乐趣

教学准备

★各种贝壳、生字卡片、小黑板、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多媒体课件(海滩的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学生谈感受,引入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你在哪里见过贝壳?(实物出示形状各异的贝壳。)

学生介绍贝壳,师适时补充,并出示用贝壳做成的工艺品。

说明: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易为直观的实物所吸引,用多媒体画面,各种贝壳及其工艺品来激发孩子们读课文的兴趣。

二、学生展示预习情况,师作点拨(学习生字)

三、合作探究

1、与同桌合作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根据标点,正确停顿。

2、你觉得这些孩子心情怎样?从哪儿感受到的?

3、我们高兴地看到了什么?把自己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学生自由朗读。

4、你们喜欢这些贝壳吗?

四、展示交流

1、指名读,自由读、挑选自己喜欢的小节读一读。

2、孩子们的快乐心情很快乐,从1、2节一连串的动作:“喊着、笑着、跑着、跳着” 及表情中体会到的。训练朗读。(自由读、指名挑战读、师生引读。)

3、我们看到了很多美丽的贝壳: “海滩上,光滑的卵石、五彩的贝壳,挤在在一起晒太阳,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积累词语“银光闪闪、光滑的卵石、五彩的贝壳。”(学习生字“挤”)

4、看到这么多美丽的贝壳,我们……,口袋……,手帕……,还是……。我回到家,把……,大家摸着……,听我讲……。(师生共同读第六、七节。)学习“拣”字。

(1)通过查字典,做动作理解“拣”在句中的意思是挑选。(2)提醒”的笔顺,在田字格中书写。

5、朗读比赛并引导背诵。

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说一说,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组织课堂教学。由于这几节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儿童化,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设计了形式各异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学习课文。通过句式训练积累词语;通过朗读比赛,激发兴趣,感受拾贝壳的乐趣等在多种形式的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把生字记住,把课文的语言积累在心。

五、拓展想象,模仿说话

1、出示多媒体课件(精美的贝壳图案),拿出实物贝壳,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并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出示提示:一个( )的壳,好像( ),说不定是( )。

2、配上音乐《小螺号》,学生在音乐声中交流。

3、师总结。

说明:在课堂中要积极创设语言实践活动的机会,促使学生练习运用,利用形象可感的实物贝壳让学生模仿着说一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还须贵在坚持。五、达标检测。

(一)、摘抄

1)学习了课文,我喜欢这几个词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课文,我觉得这句句子很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组词

拾( ) 摸( ) 弯( ) 菜( )

给( ) 模( ) 变( ) 彩( )

(三)、填空

课文第四节中,作者把( )比作( ),这是因为扇子和扇贝的( )很像。

六、盘点收获

这节课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的语文课,体现了353课堂改革的精髓:放手学生,解放老师,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就是要在放手学生中,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把学生的创造力激发起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把学生发展潜力挖掘出来。课一开始,就出示有声音,有图象 文字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很喜欢,贯彻了兴趣为源的原则。在此基础上,适时点出其中的疑难点,引导学生去讨论去探究,体现了以能力为本的原则。同时在开放为基的原则上让整堂课都动起来。所以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就是课堂很有灵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整堂课,老师讲得少,学生讲得多,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虽然只是二年级的学生,但是不能小看了他们,他们的表现常常会出乎老师们的意料。就应该这样上课,大胆放手。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本节课的亮点之二就是老师创造了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做学习的主人。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以说一个人的想象力决定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堂课老师就做到了重视发现和发掘学生自由想象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异想天开的想像力。这样的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将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创新精神的熏陶,会受益匪浅,会越来越聪明,更富有创造力。

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识字部分讲得太简单了些,低段年级教学重点之一就是识字写字,希望以后能注意。

课后反思:

《拾贝壳》这篇课文记叙了一大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在海边拾贝壳的情景。内容生动,语句优美。如果按照以前的教法,我就是一味的讲啊讲,而不顾及学生的情绪。而现在,我尝试着在吃透教材、吃透教学目标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找准切入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按照353高效课堂模式去上课。本教学案例主要是老师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学生展示预习情况方面,由于是二年级的学生,预习的能力还不是很强,表达能力也不是很好,所以在展示的时候也许会比较难吧。但我可以用更的时间与精力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以及养成习惯。天长日久相信学生会有进步的!

课例导语:随着教育不断的改革,高效课堂的口号已经唱响,并付之行动之中。这给多数的老师带来了很多困惑。什么是高效课堂?怎样才能达到高效?我谈谈看法。

改变观念。现在老师的任务不只是教书,还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老师不能再靠时间去磨学生的成绩,要让课堂高效,优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效益,优化教学时间。

改变教师。以前很多老师课不是很认真的备课,想到哪儿就讲到哪儿,结果一节课下来,很乱,有些重点有讲到,难点也没有突破。要把课堂变为高效的,老师课前就要做要充分的准备,充分备教材,备学生。

改变课堂内容。教学过程不能只是老师讲学生听,要创设积极、学生感兴趣的课堂环境,启迪心灵的窗户,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参与学习。

改变学生。学生的智慧是培养出来的,要让他们从繁琐的作业堆中解放出来,读书、写字、锻炼身体、探究科学等等,逐步扩大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多想办法,多下功夫,不断实践,相信我们的努力会换来高效课堂。

查看更多
【二年级上册《拾贝壳》教案+点评+反思】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82626/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