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的最主要动力资源是创新,创新是人才资源优化的资本,创新是人类赖以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创新,将永远无法辉映生命力最美丽的亮色;没有创新,就很难说是开发和实践了生命的价值。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这也是世界教育改革的焦点,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
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思想的不同是,传统教育为知识传授,侧重的是课本知识的学会,培养的是学生应试的能力,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习的结果;而现代教育为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即会学会用,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是否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因此,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初步掌握创新技能技法,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
实施创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成败的关键,确立课堂教学策略至关重要。创新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就是在实施创新教育中运用创造学和教育学以及心理学原理,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及其变化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活动方式。所以,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因此,作为课堂教学基础工程的教学设计工作,就必须从以备教为主改为教、学结合,以备学为主。于是,学案设计和实施,成为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课题而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策略是“以学生为本”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理念的树立,最终成效不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会了什么,所以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地要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就意味着教师中心的弱化,学生主体意识的加强。
一、“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学案的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文字表现,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站在高于学生的高度,站在已知知识的高度对学生的居高临下的指导。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观念更新是一切改革的关键和前提。时代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传道解惑”,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发现问题的引路人。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学案”教学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
教与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学案”是相对于“教案”的一个概念,“学案”的主体是学生,简言之,“学案”即辅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学案”教学法以学案为依托,极力倡导主体(学生)先行,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就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体,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解决学案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理念的转变。
改变当前许多教师把教学过程当作传授知识的过程的认识,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是一切改革的关键和前提,教师只有转变理念,才能转变角色。时代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传道解惑”,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发现问题的引路人。“学案”教学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学案”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学习不仅要依赖于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非智力因素。“学案”教学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让学生自己看书,讨论问题,动手做实验,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坚持性,自信心及勤奋、踏实等性格特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突破传统的教案教学的理论,建立学案教学的实用模式。实现从撰写“教案”备课到撰写“学案”备课的转变,将教师由教学主讲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之一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大都采取“唯书”、“见成绩而不见人”的教育方式,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活生生的人,学生一直处在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地位,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导致重负低效、容器式灌注、单向传输、重知轻能、重智能轻情商、重接受轻探索、重划一轻个性,这些弊端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内驱力的缺失,压抑了创造思维的能力,更是遏制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人格成长的空间。
叶圣陶先生在上个世纪初就提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此,向以传播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挑战,探索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方法至关重要。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正是从这一点出发,过去常常被我们视之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教师教案,如今同学生的学案融合到一起,让学生把握教学的主导思想,从而更加能动地掌握课程的设置初衷、目标,并且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课堂教学始终是师生主动、和谐发展的基石,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摇篮。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教育角色应该是教师扮演的仅是导演,学生才是舞台的主角。教师手上拿的应该是剧本——学案,在学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才是成功演好课堂舞剧的关键。学案教学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追求的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教学过程不能只凭教师的想象设计教学程序,甚至一字不差地照搬照抄,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被动学习。学案教学在设计教学环节中坚持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启发、提示、点拨,发挥师生、生生互相交流、合作学习,不能由教师“满堂灌”、“讲深讲透”,甚至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加重学生的负担。教学环节中应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
如果教师始终是知识的已知者,站在教师的高度看学生的学习,必然造成交流的障碍。教师认为简单的问题,学生可能接受起来很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学生会怎样学习这些内容,学生怎样才能弄清楚这堂课的知识呢?在备课中由撰写教案转为撰写学案,将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从教学策略方面看,创新教育的教学策略应该是
1、提高学习素质的关键是情感因素,是一种非智力因素策略,从在创新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事例表明,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是创新思维而不是渊博知识,来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是创新的灵魂。这种自主性与激情和意志等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有着极大的推动性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和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增加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
2、课堂教学需要营造学习气氛,是一种隐性的意识形态的策略。在创新的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设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尊重学生的看法和问题,鼓动学生提问和概括以及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气氛;高度的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营造一种有利于开展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
教学案教学特点:一是问题性,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欲望是创新教学的前提,我们要创造性地设置问题的情境,营造出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气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独自地去发现问题和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方面及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索多种求解的途径。二是探究性,创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在教学中,师生要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各抒己见,说出彼此对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阐明各种看法及观点的原因和理由。公正、平等地进行讨论和验证各自不同的观点、看法。让他们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抓住实质,总结规律,学到科学知识。三是个性化,有个性,才有特色,才有创造。创新教学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课堂的氛围,使优生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使后进生也不因为有错误观点而受到学习的阻碍,消除后进生对学习的恐惧心理,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学案教学的方法策略。发散的以及灵活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活动是密切关系的,创新教学的方法策略,就是要在实施创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创新方法,其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创新素质的主要途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简单地介绍其结果,要注重发现知识的过程,要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学习目的,同时也是认识科学的本质和掌握科学方法,训练思维能力的手段。创新思维主要的特点是发散性和批判性。批判就是不盲目从众,要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要使用复制型思维方法。创造就是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思考就是批判。而思维的发散性,是多角度的、多侧面的思维方式。
学案教学的知识策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技巧的基点,也是创新素质形成的基础。创新教学的知识策略,就是在创新教学中不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要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把创新素质的培养目标落实在知识点的教学上。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勤奋学习基础知识,又要注意掌握创新方法和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创造性归纳和综合,还要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方法去构建知识结构和形成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引导学生把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进行归纳,分析本地环境变化的原因并提出对策。这样以知识为载体,从人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四、学案实施的几个误区
(一)、莫把“预习”当“自学”
我们知道,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重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习惯,而学案的实施正是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而建立的,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线”,是实施课堂教学模式的“主阵地”。
学习是个过程,不是最终结果,所以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应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我们的学案应体现着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而此过程,应是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并不是带着问题去学习。我们很多老师在设计学案时,把学习内容问题化,设计了诸多问题,意图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教材内容,我认为此只能算作“预习”,而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学案的设计过程中应重在设计课堂知识及课堂环节,给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线,设计出自主自学的内容及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而后通过自己努力去解决问题,达到最终知识的掌握。当然,学案上还应设计许多问题情景,但所有设计的问题应是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升华和检验,或有利于对知识深化认识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而决不能认为问题就是课堂内容,带着问题就是自主学习。
在设计问题情景时,我多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等问题情景去设计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案的主线下进行自学,让学案成为自主学习指导的老师,它应带有诱思探究之作用,带有现场指导之功能。
(二)、莫把“教学目标”当“学习目标”
学案的首条内容应是“学习目标”,它设计的意图是告诉学生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及知识的把握层次,从而明确自主学习的最终结果。它不是“教学目标”,有些老师的“学习目标”就是照抄教参上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得学生一接触学案便成了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教学目标”是老师通过教学最终实现的目标,它包括知识目标、情景目标、情感目标以及哲学思想、德育建设、美育感化等诸多方面,是教师授课的最终效果。它和学生自主“学习目标”,有着个别内容的相同之处,但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作为“学习目标”,是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指南针,应列举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以及各知识的把握层次,最好能将本节知识与各节、各章内容联系起来,构建起知识网络,明确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本节课的提纲挈领和核心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最终目标。
(三)、莫把“课堂练习”当“课堂检测”
学生对每节课的自主学习,都要在课堂上进行检测,体现“堂堂清”。我认为,课堂检测从内容上并不是课堂作业或练习题,不能以练代替检测。有些老师的课堂检测题是从资料上摘录一些练习题拿到课堂上的,有些老师干脆就把课本上的课后作业题作为课堂检测题,我感觉这些做法都不太合适。
课堂检测应主要是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老师从检测中了解学生在课前和课上的自主学习结果,是否存在着问题,及时纠正,查缺补漏,也就是说,课堂检测应是对学习情况的检测,而非解题能力的检测。
4、我认为,课堂检测题的内容应是对本节课基本知识的检测,是将课堂内容进行整理和升华,它可以说是课堂小结的另一种形式,但它高于课堂小结,通过检测使课堂知识在学生头脑中重现,是学生对知识再次进行归纳和总结,进而真正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我通常在设计课堂检测题时,多运用“请叙述……”、“请概括……”、“你认为……”、“你能不能记住……”等开头语来对学习情况进行检测,用这些明确的词语告诉学生如何认识知识,如何将知识分类以及如何记忆知识等。
总之,创新教育就要改革教学,改进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价值观念,根据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制定、选择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案,促进创新教育力量的充分发挥,保证创新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的教学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唯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案的编制,要根据当时的教学要求,当地的学生的现状、教学的条件,因材、因时进行学案编写和组织教学。只要我们在认真研究教学,不断开拓进取,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推进学案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坛上定会百花齐放,人才辈出,定会获得喜人的教学硕果。
主要参考文献:
《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梅汝莉中国教育学会十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成果之一
《学案导学法[专著]:教学改革的一个创新性实践》高亚军主编
《尝试教学法的实践和理论》邱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