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课时训练

课后练习

训练一

《羚羊木雕》课时训练

一、掌握下列加粗字的读音

犄角( ) 寒颤( ) 树杈( ) 羚羊( )

怦怦( ) 恶心( ) 脸颊( ) 挨揍( )

着落( ) 攥着( ) 咽喉( ) 逮捕( )

二、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塞 颤 逮 藏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三、在下列句子中的“口”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A、(爸爸)慢慢地对我说口“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

B、“不!”我哭着喊了起来口

C、“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口“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

四、根据提示,在各句中的“说”字前填上恰当的词

坚定 小声 递到我手上 满不在乎 塞到我的手里 坚强

A、“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 )说。

B、她把小刀( )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C、“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 )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五、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一)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1、万芳先前的“突然不见”与选文的“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_________变化,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描写月光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对“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

A、这件事主要怪我,但万芳也有责任。

B、因为爸爸妈妈以前没有给我讲清楚羚羊木雕的贵重,所以这是他们的责任。

C、我反悔应该怪我,但是父母只知羚羊贵重,不知情义无价,逼我这样做的,所以更应该怪父母。

D、这件事主要怪万芳,但我也有责任。

4、选文着力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向我们揭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秋天的思念

史铁生

⑴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 zào 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候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过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菊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们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⑵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⑶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 qiáo cuì 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⑷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⑸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万万没想到她已病成那样。看着三辆车远去,也绝没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 jué 别。

⑹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时,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⑺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要好好儿活……

5、根据文中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

⑴ ( ) ⑵ ( ) ⑶ ( ) ⑷ ( )

6、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⑴ 瘫痪( ) ⑵ 鲜血( ) ⑶ 侍弄( )

⑷ 整宿( ) ⑸ 吐着( ) ⑹ 脾气( )

7、第⑴段里,写当“我”发脾气时,就砸碎玻璃和摔手边的东西,而这时妈妈不但不劝阻,竟悄悄躲出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儿子双腿瘫痪以后,母亲经常劝他:“听说北海的菊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文中原句回答:

⑴ 能表现病危中母亲无限眷恋儿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能表现母亲虽重病在身,但却充满坚定生活信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出场的人物有“我、妹妹、邻居小伙子、母亲”等,但作者着重表现的人物是 。作者塑造这一人物的手法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母亲由始至终瞒着“我”一件事,这件事是指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末尾,提到“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这话是指:________________我懂得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二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一)礼物

⑴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⑵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鼾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⑶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 )地退出房门。

⑷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 )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⑸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 )的艺术殿堂。

⑹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

⑺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 )的焦灼中等待。

⑻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⑼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显出( )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

⑽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踯躅过许久。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⑾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意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1、将下列词语恰当地填在原文的括号内,使原旬完整通顺。

忐忑不安 疲惫不堪 蹑手蹑脚 朦朦胧胧 向往已久

2、文中插叙了一件什么事?清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中“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两次写到女儿流泪,第一次因为_________而流泪,第二次因为_________而流泪。

5、文章结尾写到雕像碎了,“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请分析一下“女儿”此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⑴有一天与朋友们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⑵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⑶那一瞬间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⑷面对你那纯正无暇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⑸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轻微的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个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⑹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面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就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⑺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他混沌天真而又我行我素。她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以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样武器──这就是殴打。

⑻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脆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⑼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⑽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不会举起我的手……

⑾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苛烈十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⑿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⒀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要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⒁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⒂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要打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⒃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惟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得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⒄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6、根据上下文理解画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刻骨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横线画出第⑶段中一个生动的比喻句,比喻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什么面对孩子摔破盆碗,拆毁玩具,污脏衣服“我”都不曾打他?请用文中原话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怎样理解第⑺段的“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怎样理解第⒁段中的“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⒃段的中作者为什么决定不再打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怎样理解结尾处“打与不打都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对于父母责打孩子是怎样看的?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训练一

一、掌握下列加粗字的读音

jī zhàn chà ling pēng ě jiá zòu zhuó zuàn yān dài

二、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三、在下列句子中的“口”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

四、根据提示,在各句中的“说”字前填上恰当的词

A、小声 B、塞进我的手里 C、坚定

五、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一)

1、心理;责怪“我”;谅解“我”

2、“冷冷的”;烘托了“我”当时哀伤的心情。

3、C

4、选段着力运用心理描写,揭示了大人的狭隘、重才轻义,不珍惜孩子的感情,对孩子心理的伤害,留下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二)

5、躁 憔 悴 诀

6、huàn xuè shì xiǔ tù pí

7、让儿子痛快地发泄内心的苦恼,不愿意看到儿子痛苦的模样。

8、让儿子在大自然中消除烦恼,并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9、①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② “咱们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10、母亲 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和侧面描写。

11、母亲患有肝病 为了鼓励她的儿子,不让他受到打击,失去生活的信心。

12、“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要热爱生活,充满坚定信念和坚强的意志。

训练二

(一)

1、蹑手蹑脚 朦朦胧胧 向往已久 忐忑不安 疲惫不堪

2、文中插叙了母亲为女儿上学筹集了一万元钱。

3、既表现了一万元的来之不易,又表现了这钱凝聚着母亲的心血。

4、感激;委屈

5、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的不理解,同时也表现了女儿的伤心和失望。

(二)

6、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

7、孩子的话,让“我”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8、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就像走路会跌跤一样的应该原谅。

9、痛苦总是让人不堪回首,人们宁愿选择忘记,以迎来快乐。生活的忙碌以及美好的事物也促使人们向前看,面对未来。

10、孩子做错事让母亲感到心痛无奈,对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感到痛心,看到孩子退步觉得失望。所以说因为“我”爱“我”的孩子所以才觉得心累。

11、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所以“我”决定改换教育方式。

12、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是每个为人子女者应尽的孝道。打是出于帮助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的目的,而不打是出于理解和宽容,给孩子更多的信任。

13、感情基调应不离亲情。无论哪一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查看更多
【《羚羊木雕》课时训练】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82376/
课后练习推荐
热门课后练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