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赶海〉(苏教版第六册)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课文内容浅显,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是一篇深受学生喜爱的课文。
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充分地留给学生语文实践空间,让学生在听、说、读、演等活动中主动地积累语言,感悟语言,内化语言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2、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顺学而导”,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注重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感受学习的过程,使教学目的落到实处。
3、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个性化的学习。
学情分析:
“赶海”是指海边的人在海边去捕捉捡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赶海非常有趣”以此为题,既突出了课文叙述的中心内容,又激发了读者兴趣,引人入胜。
生活在内陆的孩子对大海并不了解,要激发起他们对大海的喜爱,有些困难。课文儿童化的语言,浅显的内容,为学生正确理解课文,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 以读为主,入情入境,感受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2. 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学生想象,练习说话。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凭借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 。
2. 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活“趣”
1.(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从歌声中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2.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跟随作者去赶海,一起去享受赶海的乐趣。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学思考--寻找“趣”
1.师范读课文,赶海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相机板书)
2.默读课文2—3自然段,找找课文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师相机板书。
3.(出示句子)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舅舅答应了。
4.引导抓住“闹”,通过表演体会教给学生学习课文的方法。
5.那你们想去赶海吗?好,背上你的小渔篓,我们一起去赶海吧!自读课文2、3自然段,运用老师教给的方法进行学习。
三、精读品悟--体验“趣”(按学生的选择进行学习)
1.师:谁来说说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为什么?
交流一: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1).读句子,谈体会。
(2). 抓住“嘿”“摸呀摸呀”进行朗读指导朗读。
(3).加上表情动作全班齐读
交流二: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他的手。
(1).读读你找到的句子,谈谈为什么抓螃蟹最有趣?
(2).抓住“束手就擒”“哎哟一声”指导朗读。
(3).想读的同学站起来,带上表情动作一起读。
交流三: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1).读读相应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2).指名读。学生互评。
(3).通过表演感受大虾的威风和神气。
(4).抓住“捏”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
(5).指导朗读,师范读,男女生赛读。
交流四: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1)你从哪里感受到追浪花的乐趣?
(2)谈体会,个别读,齐读。
2. 配乐齐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四,观察想象——延伸“趣”
(播放音乐,出示插图)如果你就在这美丽的沙滩上,体验着这有趣的赶海,你还会做些什么?
五.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
1.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这时的大海是怎样的呢?请女生读第四自然段。
2.大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可时间不早了,我们得跟大海告别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跟大海说吗?3.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六.布置作业
模仿课文,把你的童年趣事说给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小伙伴听。
板书
11.赶 海
追浪花 读句子
摸海星 想画面
有趣 捉螃蟹 谈体会
捏大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