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杂文相关知识,理清文章思路,培养语文能力。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2.学习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目标一、二。

教学时数与设想:根据由整体到局部、由略读到精读的普遍认识规律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把握文章整体,粗略了解作者观点、思路和文体知识;第二课时细致品味文章的段、句、词及修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现在是五月了,假想我们到山上看到一棵野生的杨梅树,满树结满了诱人的果实。这时我们就会本能地占有它,然后摘下鲜红肥润的杨梅,美美地吃起来。如果不慎摘到烂果子,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扔掉;如果看到青果,我们会把它留在树上。

这就是鲁迅说的拿来主义。在对待简单的生活问题时,我们都能本能正确地运用拿来主义。但如果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时,许多人就困惑、迷惘了。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就有许多知识青年乃至大学者都困惑、迷惘过。

二、启发思考

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说说看鲁迅的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社会问题而提出的。

明确:继承文化遗产,接受外来文化。

提示:别的且不说,单是学艺上的东西,送古董,捧几张古画和新画,送梅兰芳。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2.现在我们撇开课文,就说在对待“继承文化遗产,接受外来文化”上,可能会产生哪几种态度?

明确:全盘否定、全盘接受、消极逃避、辨正吸收。

3.我们现在来看看历史上,都有哪些态度?(见练习册,简介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

1919年五四前后,是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的时期,与以往历次的文化革新不同,这次新文化的倡导者对旧文化几乎彻底发生了怀疑,传统中国似乎“老旧”得只剩下了小脚、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全盘西化”一呼百应。可是没过多久,新文学的过分年轻、稚拙就让不少人大失所望,胡适的两个蝴蝶儿(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几乎成了笑谈。人们发现,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呀呀学语。于是,三十年代“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一度抬头。这时,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造成思想混乱。1934年6月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三、感悟作者思路

1.同学们还记得议论文思路吗?

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何谓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3.作者是不是按我们的思路来写?那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将分析问题部分调整到前面去?

明确:符合先破后立的驳论文写法;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感。具有政论性。

4.本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别?

明确:运用比喻论证。议论说理形象化。文艺性。

大宅子──文化遗产

孱头──愚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鉴赏的逃避主义者

昏蛋──头脑发热,不分好坏、盲目排斥、全盘否定的虚无主义者

废物──失去自立能力,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鱼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鸦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

烟具──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姨太太──纯粹的糟粕

4.完成课后联系三。说说本文语言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幽默犀利

四、文体知识

1.同学们看注释1,本文出自哪部集子?

明确:《且介亭杂文》

2.本文属什么文体?

明确:本文的文体是杂文。

3.何谓杂文?有何特点?

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它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为主。

杂文,是直接而迅速的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是形象化说理。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杂文有如下特点。

五、拓展延伸

1.试举历史上运用拿来主义的成功事例。

提示:胡服骑射、日本遣唐使、黄道婆学纺织

2.小组讨论:说说拿来主义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提示:改革开发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追星族学奇特发型服装,却不学明星的拼搏精神。

六、布置作业

将讨论结果写出100字左右的文字交进来。

七、板书

查看更多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80936/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