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入门第一篇,宜就“门”而探讨入“门”之法,练习对朋友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七年级上册语文为你打开一扇门练习题,希望大家能够使用~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诠释() 无聊() 缩影()
积累() 野蛮() ?益()
2.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一一找出并画上“”,然后按顺序改正在田字格里。
千姿百态 乐趣无穷 贫困哀弱
潜移墨化 祟山峻岭 惊奇迷醉
危言竦听 激动人心 空手而归
改正
3.选择括号中的词语填空。
(1)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________(愿望 希望),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为你________(表现 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
(2)优秀的文学作品,________(传递 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 ________(凝结 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扇门上写着两个字:文学。
B.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C.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D.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5.(贺州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以“感动中国”人物为榜样,从他们身上汲取正能量,将感动变为行动。
B.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
C.我市第十期“道德讲堂”栏目在人民大会堂按既定时间如期举行。
D.从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中,证实了学校的正确引导。
6.文章从哪些方面描述了文学?
7.在横线上仿写句子,使其语义前后连贯。
文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学是阳光,温暖你潮湿的心情。
8.在“阅读方法”交流活动中,小朵向同学们介绍了三位名人的阅读方法,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简单评价。
【莫言“耳朵”阅读法】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莫言从小就喜欢听村里的老人讲故事,他还经常去听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民间戏曲,还仔细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诸如植物生长、动物鸣叫……
【华罗庚“默想”阅读法】语文家华罗庚拿到一篇语文论文时,往往先看题目,然后默想若是自己来写这篇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怎样收尾,想清楚后再读文章。当看到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想法一致时,每每发出会心的微笑,然后浏览而过;当看到新颖的见解时,便细细阅读。
【毛泽东“四多”阅读法】伟人毛泽东读书主张“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多读指读书的面要广,重要的书要多读几遍;多写就是摘抄妙语佳句,圈点眉批,写读书笔记;多想即反复思考书本知识在生活中如何应用;多问就是有了问题就要问。
二、拓展阅读
墓园里的读书人
毕飞宇
法国人对图书的热爱我是知道的。大概在三四年前吧,上海领事馆的法国总领事郁白先生来到南京,吃饭的时候闲聊,他告诉我,他就要离开中国了,最近刚刚买了一些中国书。我问他买了多少,郁白先生想了想,笑着说:“两吨。”一个买书的人用“吨”来做他图书的计量单位,老实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我想,这可能就是法国人了,做事和说话都要不同寻常。但是,就在不久前,我在法国参加了他们的第二十四届图书沙龙,我终于发现了法国人最平常、最自然的一面,那就是他们对图书的喜爱。
我们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看到一个手捧书本的法国人,地铁、街头、公园、咖啡馆、酒店的大堂,一句话,一切可以坐下来的地方。他们捧着书,神情是专注的、忘我的,但同时又是悠闲的、家常的、自足的,像呼吸一样,也可以说,像咀嚼一样。我在中国同样看到过许许多多的读书人,撇开所谓的“专业知识分子”不说,我们的读书人大多是一些临近高考的孩子,或者说,是一些攻研或攻博的年轻人。在他们阅读的时候,有一个显著的特征,脸上都带上了“最后一搏”的庄严,是总攻,是全力以赴,是迫在眉睫,仿佛赌徒手中最后的一个筹码。等筹码押出去之后,放下图书,立地成佛。
不用不好意思,必须承认,从总体上说,我们的阅读要功利得多。关于图书,我们的汉语有一个最形象的比喻:敲门砖。敲门砖,说得好。砖头是有用,但是,面对“砖头”,我们缺少了一样最简单的东西,那就是日常的感情。
我还记得克罗德巴彦先生带我去游玩的那个下午,克罗德先生60多岁了,他把我们带到了贝尔拉雪兹公墓。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有阳光,却很冷。公墓非常辽阔,肃穆而又冷清。克罗德先生兴致勃勃,他把我们带到了巴尔扎克的面前,带到了普鲁斯特的面前。克罗德拿着地图,一次又一次地为我们寻找那些刻在石头上的名字,那同时也是刻在我们心中的名字。然而,真正让我感兴趣的不是石头下面那些“不朽的人”,是公墓里头那些活着的人,是那些普通的市民,准确地说,是那些读者。他们坐在公墓的长椅上,安安静静地读他们的书。有一对年老的夫妇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他们有70多岁了吧,也许还不止。他们的年纪让他们无限地安详,一句话都没有,他们就坐在很冷的阳光里,戴着手套,一个人的手上拿着一本书,坐得齐齐的,正正的,用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常说的话说,“很乖”“很听话”的样子。我不知道他们是孤寂的还是幸福的。他们在读什么呢?是《长寿秘诀》,还是《怎样安度晚年》?我不知道。我多么想知道。是怎样的一本书让他们如此地安详,如此地幸福?我不知道。
我是一个写书的人,我多么希望在我百年之后有一对年老的夫妇静坐在我的墓前,捧一本书。我希望那本书是我的。我想我会微笑。
9.“真正让我感兴趣的不是石头下面那些‘不朽的人’”一句中“不朽的人”指谁?
10.法国人读书与大多数中国人读书有什么不同?
11.文末说“我想我会微笑”。请分析“我”微笑的原因。
12.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谈谈你的看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4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摘自《中国青年报》)
答案:
1.quán liáo suō jī mán bì 2.哀―衰 墨―默 祟―崇 竦―耸
3.(1)愿望 展现 (2)传达 凝聚 4.C(解析:C项“增长知识”后的“逗号”和“提高修养”后的“逗号”都应为“顿号”。)
5.A(解析:B项一面与两面失衡,应在“保证”前加上“能否”或删掉“能否”;C项语义重复,“既定时间”和“如期”任意删去一个;D项缺主语,删去“从”和“中”。)
6.文学能够展现世界一切美好的景象,增长读者的知识;文学能生动地展现古往今来多姿多彩的人生,打动人心;文学能用艺术的手法,跨越时空,交汇虚实,让读者自由想象;文学反映生活贵在求真,以此拨动读者心弦,引起内心强烈的共鸣。
7.文学是陶冶高尚情操的灵丹 文学是雨水,滋润你干枯的心灵
8.示例一:我欣赏莫言的“耳朵”阅读法。他听故事、听戏曲、听大自然的声音,养成了留心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习惯。用这种方法可以丰富想象力,获得写作灵感,可以从生活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示例二:我欣赏华罗庚的“默想”阅读法。这种方法能非常迅速地捕捉文中的信息,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还能快速找到文中新颖独到的见解,启迪自己的思维。
示例三:我欣赏毛泽东的“四多”阅读法。这是一种强调运用多种感觉器官的读书方法。“多读”可广泛涉猎知识,开阔视野;“多写”能养成深入钻研的习惯,提高写作能力;“多想”有益于把书读“活”,学以致用;“多问”有助于及时有效地、多渠道地获得答案。“四多”读书法可帮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养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学会质疑等习惯。
9.指像巴尔扎克、普鲁斯特等已逝去的著名人物。
10.法国人读书是一种悠闲和享受,是一种汲取和陶冶;大多数中国人读书是为了迎接考试,是功利的短视阅读。
11.因为读的那本书是“我”的,更因为中国人也能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
12.示例:不论是法国人还是犹太人,都把书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他们知道读书是充实大脑的最佳途径,是获取知识的源泉。中国人在读书方面做得不够,需要多读些书。
这篇文章精彩内容:比喻引发联想、想象,拟人手法,初步了解文学,七年级上册语文为你打开一扇门练习题带着大家一起来检测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