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写作指导——如何写好“精神品质”类主题的写人文章

基础知识

选择一个具体的人物,通过刻画人物外在形象、记述人物行为,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精神、品质,暗表作者的赞美或批判的价值取向,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写作样式。

2021中考写作指导——如何写好“精神品质”类主题的写人文章

有的文章,刻画一个人,只表现、凸显主要人物的一种性格、一种精神或一种品质。而有的文章,刻画一个人物,表现凸显的是主要人物的多种性格、品质、精神。前者塑造的是平面化人物形象,后者塑造的是立体化的人物形象。不管哪种写法,只要我们学会一种性格,一种精神或一种品质的表现方法,就可以举一反三。

如何凸显人物的某种性格、某种品质、或某种精神呢?

一、整体构建——先概括,后具体

所谓的“先概括,后具体”就是先将我们要表现的某种性格、某种精神、某种品质,用一句话,干净利落的概括出来,独立成为一个单位,然后在后面分别用几个独立的部分,通过具体刻画人物的外貌或行为并列进行表现。

例如:塑造妈妈“勤劳”的形象

第一自然段:妈妈是一个异常勤劳的人。

第二自然段:刻画妈妈的外貌,表现妈妈的勤劳。

第三自然段:刻画妈妈的行为,表现妈妈的勤劳。

第一段,用一句话,直来直去,高度概括人物的特点——勤劳。然后,用两个自然段,分别刻画人物的外貌和行为,具体表现人物的这种精神品质。

再如:塑造班主任“追求完美”的形象

第一自然段:我们班主任是做任何事都力求完美的人。

第二自然段:刻画班主任的外貌,表现班主任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第三自然段:刻画班主任的行为,表现班主任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第一自然段,一句话高度概括班主任是个什么样的人——力求完美,不转弯抹角,简洁明快。文章的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借助主要人物的外貌和行为,具体表现班主任的确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二.具体部分写作——先外貌,后行为

“先外貌,后行为”是针对具体表现部分(即第二、第三自然段)而言的,就是具体表现人物某种性格或某种精神品质时,要先刻画人物的外貌,后刻画人物的行为。

为什么一定要先刻画人物外貌,后刻画人物行为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人物外貌表现人物内在灵魂(性格、品质、精神)只是辅助部分,处于从属地位。这一部分的刻画,内容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杂——把这部分当做具体表现的核心内容来呈现,显然有“以貌取人”之嫌。

(二)具体表现人物内在灵魂的核心材料,要放到后面来“压轴”。人物的性格、品质、精神,主要靠人物的行为来印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到底拥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外貌不足以充分证明,真正能证明这颗“心”的,是遥遥征途中人物的具体行为。行为是印证主要人物内在灵魂的核心材料,通常情况下,核心材料放到后面写——让文章在精彩处收笔,给读者回味无穷,意犹未尽的感受,如果颠倒过来,则必然给读者“虎头蛇尾”的糟糕印象。

三.外貌描写,要以“具体的形”画“抽象的魂”

人物的外貌描写,不是给主要人物“照相”——切忌按照人的实际“长相”,逐一如实刻画。

我们刻画人物的外貌,与写寻人启事完全不同。写寻人启事,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根据自己的描述,帮助自己将走失的人找回来,因此在刻画走失人物的外貌时,要采用写实的方法,面面俱到,凡是人物具备的特征,写得越全越好、越细越好。

记叙文中刻画人物外貌,写作目的是抓住人物“具体的形”,凸显人物“抽象的魂”。这个目的决定了我们对人物外貌的刻画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我们要表现人物“勤劳”的品质,就去刻画人物肖像中那些能凸显人物勤劳品质的部分;我们要表现和蔼的性格,就去刻画人物肖像中那些能够表现性格和蔼的部分,其他不相干的内容,要做到“视而不见”。否则,即便写得栩栩如生,也属于“生动的废话”。

另外,刻画人物外貌,要遵循有序性原则,安排好了顺序,才能刻画得条理清晰,层次井然。一般规律是:先整体后局部,因为局部内容往往较多,再按照先上后下,先实后虚的顺序来写。这里的“实”是指有形的事物,具体的状态,比如:三角眼、厚嘴唇、尖下颌等。这里的“虚”指无形的事物,比如:气质、神情、风韵、眼神、给人的感受等。

按照这种方法,上面的两个范例,演变为下面的形式:

例如:塑造妈妈“勤劳”的形象

第一自然段:妈妈是一个异常勤劳的人。

第二自然段:驼背弓腰,是妈妈的整体形象。一身工作服,时常点缀着泥水和汗渍。四十几岁的人,看起来像年过花甲、步履蹒跚的老人。因为没有时间打理,结婚后便把一头长发修剪得短短的。一双眼睛,总是红红的,散射着疲倦的眼神。做姑娘时那双纤细、粉嫩的手,此时早已变得粗壮、糙裂了。

第三自然段:刻画妈妈的行为,表现妈妈的勤劳。

第二自然段,刻画妈妈的肖像,按照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先刻画妈妈的整体——身形、服装、以及整体给人的感受;然后刻画局部,先上后下,依次刻画妈妈的头发、眼睛、手。整体刻画妈妈这一部分采用了先实后虚的写作顺序——先写妈妈的外形、服装(实),后写妈妈给人的感受(虚)。同时在刻画妈妈眼睛的时候,也采用了先实后虚的写法:先刻画有形的眼睛,后刻画无形的眼神。

刻画这些内容,都是为了表现妈妈“勤劳”的特点:因为勤劳——所以妈妈驼背弓腰;因为勤劳,所以妈妈始终穿工作服、工作服上沾满泥水汗渍;因为勤劳,妈妈显得过于苍老;因为勤劳,妈妈被迫留了短发;因为勤劳,妈妈的眼睛总是红红的,散射着疲惫的眼神;因为勤劳,妈妈的手变得粗糙、开裂。一切与“勤劳”无关的内容,这里没有刻画一句。

再如:塑造班主任“追求完美”的形象

第一自然段:我们班主任是做任何事都力求完美的人。

第二自然段:在我的印象里,我们的班主任始终是一种昂首挺胸的身姿,即便劳累到极点的时候,身上也不见半分松散和无力。一身着装,总是整整齐齐,洁净如新,想从他身上找到一个不该有的褶皱,难于上青天。黑亮头发梳理得异常平整。据说,他衣服上的扣子,极少是原装的。绝大部分都是他个人精挑细选重新更换的。就连手指甲,也要修整得平滑圆润,像精心雕琢的玉质工艺品。

第三自然段:刻画班主任的行为,表现班主任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文章第二段,刻画班主任的形象,作者按照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先实后虚的顺序,围绕“追求完美”这一核心,抓住身姿、服装、头发、衣扣、指甲五个点,综合表现班主任的“力求完美”。其他无关内容,不置一句、一词。

四.“行为”部分写作——人物的行为要与外貌表现的“灵魂”高度一致

前面的外貌描写,表现的精神品质是“勤劳”,后面选取的行为表现的精神品质就必须是“勤劳”;前面的外貌描写,凸显的人物形象是“力求完美”,后面选取的行为凸显的人物形象就必须是“力求完美”,前后必须高度一致。否则,就偏离了主题——违背了“围绕主题写作”的最基本原则。

例如:塑造妈妈“勤劳”的形象

第一自然段:妈妈是一个异常勤劳的人。

第二自然段:驼背弓腰,是妈妈的整体形象。一身工作服,时常点缀着泥水和汗渍。四十几岁的人,看起来像年过花甲、步履蹒跚的老人。因为没有时间打理,结婚后便把一头长发修剪得短短的。一双眼睛,总是红红的,散射着疲倦的眼神。做姑娘时那双纤细、粉嫩的手,此时早已变得粗壮、糙裂了。

第三自然段:选取并记述妈妈的三种行为——(1)妈妈起床很早。(2)妈妈教育我们:只有懒惰的穷人,没有勤劳的乞丐。(3)给小姨拿学费,支持小姨开裁缝店。(这些行为均表现妈妈的“勤劳”)

再如:塑造班主任“追求完美”的形象

第一自然段:我们班主任是做任何事都力求完美的人。

第二自然段:在我的印象里,我们的班主任始终是一种昂首挺胸的身姿,即便劳累到极点的时候,身上也不见半分松散和无力。一身着装,总是整整齐齐,洁净如新,想从他身上找到一个不该有的褶皱,难于上青天。黑亮头发梳理得异常平整。据说,他衣服上的扣子,极少是原装的。绝大部分都是他个人精挑细选重新更换的。就连手指甲,也要修整得平滑圆润,像精心雕琢的玉质工艺品。

第三自然段:选取并记述班主任的三种行为:(1)要求我们言行举止要有军人的风范。(2)检查卫生清扫重点检查“死角”;(3)为标点符号的书写召开主题班会。(这些行为均表现班主任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五.“行为”部分写作——要先面后点

人物行为是表现人物性格、精神、品质的最主要材料。一篇文章,通常要选取主要人物的多种行为来表现人物的“灵魂”。如此一来,就带来了一组令人纠结的矛盾:一一详细刻画这些行为,文字就超出了规定的范围;删除其他行为,只刻画其中一种,字数虽然符合了命题要求,但主题的表现力却明显降低,内容也显得极其单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采用“先面后点,先略后详”的写法,一切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所谓的“先面”、“先略”,就是先概括记述那些相对次要的行为,强调这些行为是一种常态行为。这样我们在使用略写方法减少文字数量的同时,又通过强调这种行为是一种常态,增强了主题的表现力。例如:妈妈起床很早——表现妈妈勤劳,就会令读者怀疑——是不是某一天偶然起得很早,偶然起床早,能表现妈妈勤劳吗?如果把这个句子变成:从我记事的那天起,妈妈总是天不亮就起来。“从我记事的那天起”和“总是”就强调了妈妈“早起床”是一种常态,总是这样做,自然就能充分说明妈妈是一个勤劳的人了。

所谓“后点”、“后详”。就是最后详细刻画最能体现人物灵魂的一件事。这件事是某个时间点偶然发生的一件事,但这个偶然事件是人物具备某种精神品质的最佳印证。

例如:塑造妈妈“勤劳”的形象

第一自然段:妈妈是一个异常勤劳的人。

第二自然段:驼背弓腰,是妈妈的整体形象。一身工作服,时常点缀着泥水和汗渍。四十几岁的人,看起来像年过花甲、步履蹒跚的老人。因为没有时间打理,结婚后便把一头长发修剪得短短的。一双眼睛,总是红红的,散射着疲倦的眼神。做姑娘时那双纤细、粉嫩的手,此时早已变得粗壮、糙裂了。

第三自然段:妈妈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等一家人洗完了脸,穿戴整齐,家里早已是饭菜飘香。(面一)家里孩子少,我又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儿,爷爷奶奶自然娇是惯得不得了,我渐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解决祖父祖母溺爱带来的负面影响,她将我带到舅舅开的农场里,专门给我开辟了一块耕地,让我在每天上学的同时,跟着舅舅学习耕种,在劳作中学会自食其力。每当我满手血泡,疼痛难忍的时候,她就会坐在我的身边,重复那句永远不变的话:这个世界没有天生的穷人,也没有天生的富人,只有懒惰的穷汉,没有勤劳的乞丐。(面二)在姥姥家里,最怕妈妈的是小姨,最敬佩妈妈的,也是小姨。(过渡,自然引出叙事的——点)小姨初中毕业后,就不再上学,留在外公外婆身边,整日无所事事,结婚后,日子过得凄惶,便四处借钱谋生。一日小姨来到我家,哭诉自己生活的窘困,期望以此唤起妈妈的同情。不曾想,妈妈勃然大怒:一个二十几岁身强力壮的大姑娘,不缺胳膊,不少腿,整天靠别人的怜悯过日子,你也不嫌磕碜!借你钱,行,但有个条件,你必须按照我说的话做,否则,一年以后,你不但要还回本金,还要偿还本金一倍的利息!她把三万块钱拍在小姨面前:拿出五千,还你现在欠下的债务,再拿出五千,到正规的地方学习裁剪,余下的两万元开个裁缝铺,只要你认干,一年下来,我保证你的银行户头里会有存款!如果你不干,到年底我就追讨本息六万元,一分也不能少!”小姨被妈妈骂得像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只好在欠条上签字画押,并乖乖地按照妈妈的安排做事。“你真的要小姨还六万块钱?”我望着妈妈十分不解——妈妈是家里的长姐,弟弟妹妹谁有了困难都会倾囊相助,缘何要对小姨这般无情呢?“哎,你不懂!”妈妈长叹一声:“我这是逼着她成人!哪里会和她要利息呢!”后来,小姨的裁缝店开得红红火火,才明白了妈妈的一片苦心。妈妈自己勤劳的,也用自身的勤劳习惯,影响着身边的每个亲人,让大家都能自食其力。(第三自然段内容太多,写完后应该将最后的“点”独立成段,解决文字过于集中一个自然段的问题。)

这样,我们由表及里,用“面”显“神”,具体概括相结合,一篇形神兼备的写人记叙文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查看更多
【2021中考写作指导——如何写好“精神品质”类主题的写人文章】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77158/
基础知识推荐
热门基础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