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船》教学案例及点评

教学分析

​ 【教学目标】

《小小的船》教学案例及点评

1、熟读、背诵课文。

2、认读生字。

3、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培养个性,培养想象力。

【教学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个观点可以聚焦为──“从学生的体验出发”。为实现这一理念,我们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走向“生活”──创设体验的情境。我们努力实现语文的生活化。例如:让学生交流平时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并通过让学生贴出夜空图等环节,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激发了儿童学习兴趣。

走向“主人”──成为体验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是被动的、消极的接纳者,而应在新语文课程营造的宽广的空间里自由翱翔。为了完成学生在听读中识字和感悟儿歌内容这一目标,我们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自己勾画出不认识的字,然后让学生自由地采取喜欢的方式识字。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我们让学生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随即让学生互动探讨解决问题。这些设计就是给学生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等等。

走向“活动”──丰富体验的方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该课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唱儿歌,表演儿歌,画儿歌,想象儿歌……这样使学生在角色体验中获得知识。

走向“感悟”──达到体验境界。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用“心”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所蕴涵着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悟“文”,教师精心导读,让学生整体朗读,逐句美读,熟读成诵。鼓励学生议论,用个性化的语言发表见解;让学生推敲“弯弯”“闪闪”“蓝蓝”等用词的准确。引导学生悟“情”,让学生感受儿歌语言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唱一唱,贴一贴,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唱歌吗?(喜欢)“一闪一闪亮晶晶”,起──(配音乐,生齐唱)

师:小朋友的歌声真美,还想唱吗?(想)

师:这一次老师有一个要求──请小朋友边唱、边跳、边把星星贴在蓝天上。(歌声再次响起)

(学生边歌边舞边把星星图片贴在黑板上装饰的巨幅“蓝天”上,创造性地把夜空“移”到了孩子们眼前,再现了教材内容的相关情景,使情景直接诉诸于儿童的感官。)

二、说一说、想一想,趣中揭题

师:星星在蓝天一闪一闪的,多美啊!可是还缺少什么?

生:月亮

师:平常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生:我平常看见的月亮是圆形的、半圆形的,是弯弯的……

师:说得真好,老师把弯弯的月亮贴在蓝蓝的天空中,弯弯的月亮像什么?

生:弯弯的月儿像镰刀、像香蕉、像秋千、像一艘小小的船……

师:那就让我们闭上眼睛和好朋友丁丁一起坐上小船,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蓝的夜空。(贴丁丁的图片,放音乐)

师:请小朋友慢慢睁开眼睛,说说刚才你看见了什么?

生:我坐在月亮上看见了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我看见了海王星、火星;我看见了地球;我还看见了所有的人们和动物都睡觉了……

师:多美的夜空啊!老师想用一首优美的儿歌来赞美它。(师边弹钢琴,边唱《小小的船》这首儿歌。)儿歌里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生: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此时揭示课题《小小的船》)

(该环节充分让学生自由想象、自由体验,使他们对教材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学生在这种角色体验中,进入了情境。)

三、读一读、想一想,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识字。

师:请孩子们打开书自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字。(学生初读后,纷纷提出不认识的生字。)

师:孩子们想用什么办法学会生字?(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说我请好朋友教;有的说请老师教;还有的想自己拼拼音来解决……)(学生想方设法尝试识字后,教师按从句到词再到字的层次抽查识字情况。)

师:请小朋友看黑板,你最喜欢读哪一行就读哪一行。(让学生试读,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生:他读课文时很大方,而且声音洪亮,读音准确,读得很通顺。

师:(再请该生读词读字出示“弯弯”卡片,再出示“弯”的卡片。)(以此方法,第二句教师范读,学生评价。第三、四句分男女生比赛读。)

师:老师把儿歌里的生字从“家”里请出来玩,可现在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啦!孩子们能帮它们回家吗?(做“送字回家”游戏。)

2、教师精心导读。

师:(让学生自由朗读,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自主、合作探讨解决。读好重点词语如:“弯弯”“小小”“蓝蓝”“闪闪”;听录音范读,老师教读,学生互读,个人自由读。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师:(指导学生背诵儿歌。)

(以上环节,学生在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实施朗读时,都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地发现着,快乐地诵读着,自由地探索着,尽情地体验着……学生求知的询问声、争论声、读书声充满课堂。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唱一唱、画一画,趣中求新

师:这首儿歌多美啊!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教学生唱儿歌)随即老师让孩子们在歌声中尽情舞蹈。

师:夜空多美啊!孩子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

(学生把看到的,读到的,说到的,都画下来。又一次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把许多有创意的东西融入了画卷中,每一幅画就是一首奇妙无比的诗。多彩的形式抒发了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多姿多彩的个性得以张扬。)

【案例点评】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画一画)、音乐韵律智能(唱一唱)、身体运动智能(跳),通过发挥这三种智能的优势,深入课文,尽情体验,补充言语-语言智能的弱势,进而发展了言语-语言智能,使学生对这首儿歌有了丰富的认识。也丰富了学生的表达,让学生知道,理解文章的方式是多样的,选择自己的优势智能来学习语文也是一种极好的方式。

1、注重生字的习得。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了三维评价标准,尤其注重学生的习得过程。从这个教学片段来看,注重学生自主习得生字的过程。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富有童趣地将学生引入识字的乐园。字形是生字教学的难点,教师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想尽办法记住生字宝宝。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即时表扬,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自学生字的欲望。如果学生记字的方法更多一些,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

2、情景交融,美读儿歌。林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文字的美显现化,此时,文字之美、图画之美和学生脑中想象的画面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此时的朗读是对课文理解的升华,可谓“水到渠成”。

整个教学流程充满着人文的气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很通畅。

⑴ 从美读中鉴别文章的情感基调。牛老师让学生美美地、自由地品读文章,学生情趣高涨,老师顺水推舟,以读促思,理解儿歌的意思。以读定“情”,教师精妙的导语:现在自由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看看大家能不能把星星和月亮逗笑。一语双关,既暗示了整首儿歌轻松、快活的情感基调,又给孩子指出了一个朗读的最高标准──星星和月亮逗笑。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朝着这方向努力,这个过程是学生理解课文、情感升华的过程,知识、情感的建构隐含其中。

⑵ 从生活中巩固生字。生活是学生学习的不竭之源,尤其是母语教学,更显其优势。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归日常生活,巩固生字,又隐藏着学习方法──生活中识字。“回去给爸爸妈妈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这一作业的设计,使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进一步巩固了生字。

查看更多
【《小小的船》教学案例及点评】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7692/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