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词《采桑子·重阳》重点点拨、难点阐释、疑点探究与亮点品味
一、重点点拨
问:同是写“重阳”,这首词与以往古诗词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哪里?
答:古诗里有关重阳的名作很多,但大多蕴涵伤感、悲凉的情感。比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苏轼的“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南乡子》)。不外乎花酒空愁,满怀岑寂。
古代诗歌咏“重阳”,大抵离不开登高、赏菊、吟秋等内容,毛泽东同志的这首词也不例外,但他全然没有以往古诗的那种伤感,而是以一种欣喜爽朗的心境赏味一年一度的重阳秋景。对战地秋光的描写一扫悲凉气息,表达出乐观豪迈的革命情怀,贯穿着毛泽东同志那种超越个体与现实的历史巨人气度。这首诗作篇幅短小,形象极其简略,其主旨也非阐发哲理,然而就在这信笔挥洒中却折射出诗人独特非凡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这正是这首词的魅力所在。
问:“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这首词,一开头提出了不少古代诗人咏叹过的问题———人生是短促的,自然界是无穷尽的。古代诗人面对这个问题,免不了发出无可奈何的叹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即使碰到像阴历九月初九那样的重阳佳节也不例外,像“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感叹人生短暂。
作为伟大的革命诗人,毛泽东面对这个问题,就表达出完全不同的人生感受———一种革命乐观主义情怀。诗人在重阳节赏菊花,虽然是在战场这样血雨腥风的环境里,却充满着乐观昂扬的情绪。人生是易老的,天是难老的,所以年年的重阳佳节同样显得美好,又正因为人生易老,所以更应该把自己的青春贡献给最壮丽的革命事业,不能让它白白浪费掉。这里作者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沉思静想,我们是不难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感受的。
二、难点阐释
问:“黄花”是有关“重阳”的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而在这首词中作者赋予这一意象怎样的新意?
答:“黄花”即菊花,历来文人咏菊的意趣多尚淡远高雅的韵致,而由“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里的“黄花”既非傲兀“东篱”,与隐士争高;也非“帘卷西风”,与美人比“瘦”。它野生野长,自在大方,以自己天然的“香”(不是若有若无的“幽香”,而是“分外香”,于此窥见诗人感受的强度),芬馥于战地。它与红旗、战马、霜矛、雪剑之属共同构成一幅异样情调的“战地重阳图”。它从传统的隐士美人的篱下客,变成革命的热情的呐喊者。这就是本词赋予“黄花”的与众不同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