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画山绣水(苏教版九年级上教案)

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第4课画山绣水(苏教版九年级上教案)

本文描绘了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的美,表现了作者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文章诗意美。

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4.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3.通过对课文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2.欣赏祖国山河的优美、懂得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 品味文章诗意美。

2,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品鉴文章的诗意美。

难点 1.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2. 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教学突破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3.通过对课文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查找相关资料。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解决生词。

2.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导入 新课。 1.进入新课学习。2.整体感知。 2.朗读感知课文。3.归纳小结。 3.归纳小结。

一、导入 新课(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 新课: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的赞美。有人说桂林山水的美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但有一位作家却用优美的语言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对,这位作家就是杨朔。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

3.讲解: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杨朔的散文《画山绣水》。板书课题,并引起学生注意。 。

4.讲解: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山绣水”,同学们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吗?指出,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

特点。

5.等学生回答完后,出示板书:褒贬,攒聚,玲珑剔透,恍惚,圩子,袅袅,黑黝黝。点名让两三位学生注音或解释。

1.齐声回答:杨朔。

2.争先恐后回答。一生介绍:杨朔,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现代散文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红石山》

《三千里江山》。 .

3.看教师板书,并思考。

4.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思考并大胆发言。一位学生回答:画出来的山和绣出来的水。另一生回答:这是用了互文的手法,“画”和“绣”都是形容山水的美丽。其他学生补充。

5.点到的学生给这些词语注音或解释。其他同学对他们回答不完整的地方做补充。最后明确生词的读音和意义。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示: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何不一起来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色呢?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自由朗读。

2.巡视课堂,等学生渎完课文后,提问:大家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呢?

3.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我们接下来看看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开头引用了唐人赞美桂林的诗句,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文章中去了。作者带着我们一路欣赏桂林的山山水水,娓娓道来,文章过渡相当自然。

4.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

5.巡视课堂,不时给以指导。并提示: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游人的行踪来写的,本文也不例外。

6.鼓励学生:大家做得很好。最后归纳出: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第二部分(第4—15段),写桂林到阳朔江上的景色和山的来历的种种传说;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面对极美的江山,牢记过去,畅想未来。

1.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文中所饱含的思想感情。有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或提出疑问。

2.积极发言。一生说,文中语言优美,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一生说,文中讲的故事很吸引人。其他的同学也谈各自的体会。

3.听教师讲述,并浏览课文。

4.自由朗读课文,并给课文划分层次。

5.边读边思考。最后划分出课文的层

次,并在班上交流。

6.做好笔记,并思考。

7.引导学生明确第二部分的两个层次。课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部分是分两个层次来写的。让学生一齐回答,并指出这篇课文结构的严密。

8.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的体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结合课后第二个思考题,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9.齐声回答:第一层(第4—5段),写江山如诗如画的景色;第二层(第6一15段),写关于山岩的名称和有关传说。并体会这篇课文结构的严密。

10.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二,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三、朗读小结(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这篇课文语言十分优美,让我们来朗读课文,比比看谁读得好。点名让几位学生朗读,每位学生读l一2段。

2.读完后作比较评价。然后小结:杨朔散文的语言使用很考究,对景物总是极力描绘,写得很细致。优美的语言让文章产生诗一般的意境。

3.引导学生思考课后第一题。

1.被点到的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读。然后对他们的表现作评价。

2.听教师小结,做好笔记。

3.思考课后第一题。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诵读课文进入本课。 1.诵读课文。

2.组织讨论交流。 2.讨论交流。

3.总结全文。 3.总结全文。

一、诵读课文.进入新课(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要求读出感情。

2.表扬学生:同学们读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对课文进行讨论。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问题呢?

3.同学们做得很好,大家读书的时候都非常用心。我们接下来就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来讨论交流。

1.齐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2.大胆发言,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边听边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

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选几个重点问题指导学生讨论。这篇课文除了语言很有特点,在选材上也是别具特色的。课文写桂林山水,选了哪些景点来写的?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然后指出:在作者所见到的景色中,也有重点,如水色只写了不多的几句,山石重点写,但是也只挑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来写。

3.讲解:从材料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杨朔的散文工于构思。他在动笔写散文时,“总是要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写成文章”。请大家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一

1.迅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的景点。到后回答:主要写了从桂林到阳朔180里漓江水上所见到的景色和传说。

2.联系自己在作文中对作文素材的选择,进一步体会作者这样选材的好处。通过思考,体会到作者选材的

特点。

3.积极讨论,大胆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白:本文人题引了一句用得很滥的诗,似乎落人俗套,但由于提出自己的理解,翻出新意,一下子切人中心。虽然是顺着往下写的,但是由于作者有意设置小的波澜,显得宛曲有致。

4.鼓励学生:同学们谈得非常好,领会到了杨朔散文在构思上的特点。接下来请大家思考:本文写了船家讲述的传说,这些传说大多都是讲述旧时代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的,作者为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中插入这样的故事呢?

5.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引导学生’思考两者是怎样结合起来的。提示:这些故事和传说,是借船家指点江山叙述出来的,边欣赏边听故事,景与故事两相比附。

6.指出本文的写作意图:作者这样写就是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4.积极展开思考。一生发言:作者是不是要告诉我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生活呢?一生接着说:那么,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呢?难道不仅仅是赞美漓江优美的山水厂。其他同学纷纷发言。

5.思考教师的提示。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白:在旧时代里人们过着“艰难苦恨的生活”,于是就把这种生活状况投影到自然山水上去,构成了许多传说和故事。我们在欣赏山水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联想起这些故事来。

6.听教师讲解。通过教师提示明确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三、总结全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小结:杨朔真是一位很有特点的作、家。他写的文章,语言优美,构思精巧,而且还很有深意。同学们通过本文的学习,一定收获不少吧1

2.让学生交流学习感想,

1.听教师总结,并做好笔记。

2.交流学习中的感想。

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一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优美散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领略到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到了_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通过反复的诵读练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有所感悟。

板书设计

第4课画山绣水

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清奇峭拔

第二部分(第4—15段):沿途景色和传说——诗情画意

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牢记过去,畅想未来——人生理想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本文是当代散文大家杨朔的一篇散文。学习本文,首先让学生从题目人手,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从中感悟到杨朔散文独特的美。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掌握阅读散文的技巧,提高阅读和分析散文的能力,也是本课学习的关键。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攒聚峭拔恍惚贮藏崭新恬静黑黝黝玲珑剔透

2.解释下列词语。,

精髓怠慢恍惚攒聚玲珑剔透

3.填空。

(1)本文作者________,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他的代表作有中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等。

(2)本文题目“画山绣水”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它的意思是________,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4.吟哦讽诵课文第二段文字,力求达到背诵。

答案与提示:略

个性练习设计

1.课文中讲述了“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媳妇娘岩”等四个传说,请问这些传说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课文中第12段对寡妇桥的描写,用了三个问句,请问这三个问句有什么不同? ·

3.观赏漓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却听了一些凄惨的故事,是不是有些不调和?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作者的构思?’答案与提示:

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这些传说是旧时代现实生活的折射,对于认识过去

有一定的意义。

2.第一个是提示,是船家提醒你注意观察;第二个是解说,讲山岩为什么称作

桥;第三个是进一步解释,讲山岩由来的神话传说的依据。

3.提示: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杨朔是一位努力以自己的体验表现时代精神的作家,总是注意融入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本文这种写

教学探讨与反思

散文是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学习本文,要让学生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在教学过程 中,重视诵读教学,通过各种方式的诵读练习,让学生体会诵读的好处,掌握诵读的要领,通过诵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补充资料

1.杨朔的散文

杨朔(1913—1968)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他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香山红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等。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他营造意境时,常在谋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如借蜜蜂的勤劳创造而无所求的特点,来寄情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情操。

杨朔散文在写人状物时诗意浓厚。他写人善于选取感情色彩丰富的片断刻画人物的神貌内心;他的景物描写,在写出自然美的同时,也是创造意境,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杨朔散文的结构精巧,初看常有云遮雾罩的迷惑,但峰回路转之后,曲径通幽,豁然展现一片崭新天地,而且结尾多寓意,耐人寻味。他的文章的语言具有苦心锤炼后的魅力,像诗一般精确、凝炼、含意丰富又富音乐感,具有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风格。

2.关于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风光的赞美。在桂林方圆百余公里的范围内青山碧野,奇峰林立,秀丽的漓江蜿蜒曲折,穿城而过。从桂林到阳朔83公里的水

程两岸,“无数青山浮出水”,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桂林是一个典型的石灰岩岩溶(咯斯特)地区,几亿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大海,海底沉积了几千米厚的石灰岩。由于地壳变动,大海深处的岩石隆起,海水退去,才使这里成为陆地。之后,又经过七千万年的风化,才最终发育成千峰耸立、碧水萦绕、岩石奇丽、洞境深邃的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中国旅游出版社1996年版)

漓江胜景除城区的叠彩山、伏波山、七星山、象鼻山等之外,自象鼻山顺流而下,直至阳朔,一路奇峰屏列,碧水萦回,青山如出水芙蓉,绿水如锦罗飘带,真是“一江流水千幅画”,“天然美景胜图画”,泛舟江上,如置身于迷人的天然画廊,令人心碎,使人迷恋。

游漓江可从桂林市区解放桥南的客运码头乘船,一路经“大象汲水”的象鼻山、“月岩通透”的穿山、“塔穿峰颠”的塔山、“昂冠振羽”的斗鸡山、“资瓶倒卧”的净瓶山,游船驶过相思江口,沿岸有“龙门古榕”、父子岩、磨盘山、“碧岩婚姻”、“九牛三洲…‘望夫仙石”等胜景,过了草坪圩,进入阳朔县境,迎面就是“冠岩幽境”。

(陈浩然《中华览胜》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查看更多
【第4课画山绣水(苏教版九年级上教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7550/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