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简介

教学分析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后来的“愁予”之名取自南宋词人辛弃疾《菩萨蛮》词中“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句。原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其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

郑愁予简介

童年在抗日烽火中度过,父参加抗战,随母辗转逃难内地各处。抗战胜利后到北平,初读市五中,旋转学崇德中学,和同学合办壁报《处女地》,喜爱写诗。

1948年夏参加北京大学文艺创作班。在铅印校刊发表的第一首诗《矿工》,是参观门头沟煤矿有感而作。崇德中学创办于前清光绪年间,民元定名崇德,现为北京三十一中,孙道临、杨振宁等均毕业于此校。1948年冬去武汉,复去衡阳,有诗作在两地发表。曾与学友筹组《燕子》刊物,期间所作诗歌、散文、小说,结集为《草鞋与筏子》,于1949年春由《燕子》社石印问世。同年夏随家去台湾,毕业于新竹中学。次年进入台湾省行政专校就读。

1951年在《野风》杂志发表抵台后的第一首新诗《老水手》。后考入台湾中兴大学法商学院。

1955年诗集《梦土上》出版。

1956年加入纪弦发起的”现代派“,为九名发起会员之一。

1958年大学毕业,在基隆码头任职。

1968年应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邀请访美,并任爱荷华大学东亚语言系中文讲师。

1970年“保(卫)钓(鱼岛)运动”在美国华裔留学生中兴起,被推为爱大保钓会主席。

1972年获爱大创作艺术硕士学位。

1973年后任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至今。

出版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长歌》《郑愁予诗集》《燕人行》《雪的可能》《郑愁予诗选》《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郑愁予诗的自选》等集。曾获多项文学奖。

查看更多
【郑愁予简介】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74872/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