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用《拉萨的天空》训练质疑和小组合作学习

教案设计

《拉萨的天空》是苏教版第二组的第三篇课文,相比于同单元的《北大荒的秋天》《西湖》,这篇文章篇幅稍短,生字词较少,学生阅读的障碍要少于前二篇课文,我想,能不能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来发现课文中的问题呢?于是,我决定打破常规来作一次尝试。

尝试用《拉萨的天空》训练质疑和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整体切入。

指名读题后,我没有让学生对课题质疑,也没有介绍拉萨的地理、区域,而是直奔主题:“小朋友预习了课文,现在谁来说一下拉萨的天空留给你什么印象?”学生用“很美、一碧如洗、一尘不染、纯洁”以及本课中的“像蓝宝石”等词来形容,我把它们一一工整地写在黑板上。

二、找一找,用一用。

我提出了新的训练要求:“小朋友还想读课文吗?看看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拉萨的天空的?用笔划一划。”在学生读完后,我一边通过指名分节读课文的方法抽查和指导学生的读准、读通情况,一边交流课文中的词语。于是,黑板上又出现了“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让人神往、蓝晶晶”这几个词,然后指名和集体朗读这些词语,理解词义。其中“湛蓝”一词重点指导读音,用“透明”来启发“透亮”的词义,比较“纯净”、“明洁”与“纯洁”的关系,用“蓝水晶”来形象地理解“蓝晶晶”,把“让人神往”和游人联系起来。

“黑板上的这些词都可以来形容‘拉萨的天空’,我们可以说‘很美的天空’,也可以说‘拉萨的天空很美’,小朋友像老师一样来说一说,好吗?”由于这种方式前几天已训练过了,所以学生轻车熟驾,一个个漂亮的词组和句子从一张张可爱的小嘴巴里飞出:“一碧如洗的天空;拉萨的天空一碧如洗。”“湛蓝的天空;拉萨的天空是那么湛蓝。”……

三、学习生字,描红。(略)

自我评析:也许是我换了一种上法,学生对这堂课有一些兴奋。我对这种处理的效果也比较满意,尤其是对词义的理解,方法比较灵活;积累和表达的训练难度不大,但效果不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作者用了哪些词来形容拉萨的天空的?”我再次把这些词写在黑板上。(湛蓝、透亮、蓝宝石、纯净、明洁、让人神往、蓝晶晶)

“小朋友能不能用上课文中的几个词来说一说拉萨的天空?”我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五名学生的发言中,他们分别用到了其中的若干词语,有一名学生的语句不通。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让人神往”放在其它词的后面说比较好,如“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让人神往。”

二、阅读质疑

(约上课后6分钟)“这篇课文上完了!”在学生惊讶的神色中,我又补充道:“老师组织大家学习到这儿就结束了,小朋友如果感到还有问题,你可以一边读,一边想,然后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或者写下自己的问题。好吗?”

此时,我觉得学生质疑的欲望特别强烈,学习的内驱被激活了。我在班里巡视一圈,他们的问题还真不少。

三、小组交流

“把你的问题和四人小组的同学共同交流一下!”我一边发号施令,一边帮学生分组。全班49人,共12组。交流开始了,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叽叽喳喳,鹊声一片。

“啪!啪!啪!”我掌声一响,学生回头坐好,等待我讲话。“小朋友刚才的交流非常热烈,非常好。现在请交流完的小朋友举手!”有七八位学生没有完成交流。我请学生来分析原因,从中了解到有的是因为交流前还没有问题;有的是因为小组交流争先恐后,秩序混乱;有的是因为别的组员问题太多,时间来不及。

我总结了一下,又说:“小朋友在交流时特别要注意倾听,哪些问题是你没发现的,可以在书上增加一个问号,

这叫‘做加法’;你还可以对同学的问题发表意见,帮助他们减掉问号,这叫‘做减法’。听懂了吗?下面继续交流,老师看哪个小组交流得最好。”学生开始交流,秩序明显好转。

“好,现在小朋友来说一说,在交流中你增加了哪些问题,又减掉了哪些问题?”学生发言。

“现在请每个小组共同选出一个最想解决的问题,和全班同学交流。”学生开始有序地交流:“拉萨在哪儿?”“为什么称拉萨是‘日光城’”“课文说,‘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是真的吗?”“‘映衬’是什么意思?”“‘河畔’是什么意思?”“布达拉宫是什么时候造的?是谁住的?”“最后一节是什么意思?”看,这些都是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成果!

……

自我评析:由于前面压着学生不让提问,教师又在开课后不久说课上完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特别强烈,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质疑是真实的,也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这种教法改变了以理解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以教师牵、引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中,体现了从无序到有序,从无法到有法的训练过程。

整体反思:这篇课文是从训练的角度来设计和操作教学的,教学的机动性和随意性较大,原来准备二教时的内容,结果上了三教时。这种教学方式是否有些过激,是否有急于求成的感觉?但我还是清楚地认识到,课堂教学的操练就像训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一样,必须有一个反复的过程,而且这样的反复,还会很长。这将考验我们教育教学的耐心。

查看更多
【尝试用《拉萨的天空》训练质疑和小组合作学习】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73120/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