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条 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借条

借条 阅读答案

尹全生

1946

年夏秋之交,解放军中原军区部队从宣化店突围。几十个伤员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被国民党军队固追堵截,断粮数日。

一天深夜到了后山村,护送伤员的连长到大庚家借粮。大庚只有一亩兔子不拉屎的山地,夏季遭灾,收的麦子就要吃完了,而当时离秋收还早,哪有粮食?再说,新婚不久的媳妇已怀了孩子,自己还在为缺粮发愁呢

!

不满

20

岁的大庚天生心肠软,经不住求,心一横拿出了仅有的

50

斤麦种。连长给他打了张借条,说等全国解放了,让他凭借条到县政府换麦子,一年翻一番!借条上的签名是“周大成”。

三年后山门县解放了,大庚就带着借条进城兑换麦子。走上村前的山头,大庚面对村子坐下休息。坐在这里,大庚看到了刚刚属于自己的两间瓦房和两亩地。连长借粮后不久,他的两间破草房就塌了;那一亩兔子不拉屎的山地,第二年春就卖了。贪婪地看着那房子那地,大庚突然问自己:这房子这地是哪儿来的?——解放了,政府分给我的

!

想到这里,大庚就又想到了揣在怀里的借条:我分得的房子分得的地,难道还不值

50

斤麦子?

他觉得自己不够意思,往脑袋上擂了—拳,拔腿朝回走。

转眼十年过去,遇到“三年自然灾害”。大庚实在揭不开锅了,就又带着借条去找政府。走到县城外面烈士陵园旁边时,他问路旁挖野菜的两个人,到县委怎么走?老的有五十多岁,脸浮肿着。大庚一眼就看得出来,那也是个被饥饿折磨了很久的人,没料到这个人正是县委书记,问大庚有什么事。大庚知道对方的身份后,惊得接连倒退了几步。看着县委书记浮肿的脸,咳在地上的血,他如同做贼被人当场发现了一般,拔腿就逃。大庚边逃边问自己:县委书记都饿成那个样子,都在挖野菜,你找谁要粮食?他又一次觉得自己不够意思,发誓再不拿借条找政府了。

年轻的大庚,渐渐变成老态龙钟的大庚了。人老了,心事也就多了。他打算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买口好棺材,重新安葬媳妇,觉得只有这样,当自己下世时才有脸去见九泉之下的媳妇,也才能获得安慰他灵魂、温暖他老脸的宽容,消除那种朝朝暮暮煎熬人心的愧疚感——当年,解放军伤兵离开后,遇到一秋大旱,庄稼歉收,来年春天,大庚家断粮了

!

更糟的是,他把所有的麦种都给了解放军,秋播没种子用,这就决定了他夏季的颗粒无收,决定了他没胆量向别人借粮食。女人怀孕最需要营养,而大庚媳妇却只能吃草根树皮。媳妇身子太虚,分娩时孩子产不下来,母子俩就这样去了,大庚用一张草席卷着媳妇埋了……

大庚是村里的“五保户”,自己的后事会有人操心的,棺材都已经准备好了。而重新安葬媳妇的事,则必须由自己来料理,要花几千块钱。而大庚连一千块钱都凑不出来。他听说:村长的存款有十几万,县里有的干部比村长还富。大庚心里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他第一次觉得自己一辈子太吃亏了。因此,他一改初衷,决定再一次带借条去找政府:村长还有县里的干部们,钱是从哪儿来的?不贪赃枉法,他们哪有那么多钱?他们能发不义之财,我为什么不能到政府,讨回自己应该得的钱财?

大庚请人算过账,借条能兑换成几千块钱,够安葬媳妇的。

走到县城外烈士陵园旁边时下起雨来,大庚只好进烈士陵园躲雨,与看护陵园的老头聊起天来。树老根多,人老话多,他无意间讲到了进城的目的和解放前那段往事。

看护陵园的老头听了很吃惊,也讲起了自己的一段往事:

1949

年解放军攻打县城,请他当向导。有个团长对他说:曾向后山村一个老乡借过

50

斤麦种,等打完了仗,一定要到后山村看看,归还麦子……

大庚听着听着眼睛瞪大了,迫不及待地追问:“那后来呢?”

“那团长在攻打县城时牺牲了,就埋在这陵园里。我在想,那团长与你说的连长,是不是同一个人?”

大庚一骨碌站起来,要去看团长的坟。那是一个普通的土坟。墓碑上赫然刻着“周大成之墓”几个字

!

看护陵园的老头告诉大庚:这个烈士是孤儿,死时还没成家,所以这些年从没亲人来看望过。

老泪从大庚眼角爬出来,他嘴唇哆嗦着喃喃道:“你这兄弟呀……我好歹,比你还多活

50

多年哪

!

大庚离开烈士陵园后,直接踏上了回家的路。看护陵园的老头问他为什么不进城了,他红着眼圈说:“为解放咱这个县,人家连命都搭上了,人家找谁讨账?”

如何安葬媳妇大庚有了新主意:用自己现有的棺材。至于自己三天或者五天后死了怎么办,大庚却不去想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

.解放军伤员与大部队失去联系,被国民党军队尾追阻截,断粮数日。大庚虽然家境贫穷为粮发愁,可还是主动拿出仅有的

50

斤麦种,这说明大庚很有思想觉悟。

B

.“借条”是这篇小说的题目也是这篇小说的线索。小说围绕“借条”展开故事情节,写了大庚几十年来三次进城兑换麦子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内容寓意深刻。

C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通过人物来展现主题思想。环境是人物活动的空间,这篇小说在塑造人物时通过恰当运用环境描写,很好地揭示了小说主题思想。

D

.大庚找政府兑粮,看到县委书记都饿得浮肿咳血,发誓再不找政府兑粮了。可后来为重新安葬媳妇,再次找政府兑粮,说明大庚是个出尔反尔的人。

E

.小说用了插叙的手法交代解放军伤兵离开后大庚的家庭遭遇,交代大庚媳妇因缺乏营养身体虚弱难以分娩的情节,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

2.

小说中的大庚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

分)

3.

请简要分析这篇小说的结构。(

6

分)

4.

在自己的生活陷于困境的时候,大庚还是拿出仅有的

50

斤麦种借给了解放军,以致无法播种,媳妇因营养不良无力分娩。有人认为大庚不应该把粮食借给解放军;也有人认为大庚应该量力而行;还有人认为,为了革命胜利、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即使牺牲个人利益也是义不容辞的。请说说你的看法。(

8

分)

答案:

1

. 共

5

分。

C 3

分(小说有大量社会环境描写),

B 2

分。

A

.大庚“主动”拿出麦种,“大庚很有思想觉悟”错;

D

.“说明大庚是个出尔反尔的人”错;

E

.“插叙”错。

2.

6

分。①性格善良天生心肠软;②有良心,知足不贪得;③能为他人着想,不狭隘;④痛恨贪腐。每点

2

分,答

3

点满分。

3.

6

分。开头,写解放军伤兵向大庚借粮并打借条承诺按年头加翻倍偿还;中间,写大庚在几十年里三次持借条兑粮,又三次放弃兑粮的故事;结尾,写大庚要用自己的棺材重新安葬媳妇,不再顾及自己身后之事。(意思对即可)

4.

8

分。①大庚不应该借粮。大庚借出粮食后,自己的家人就会面临断粮饿死的危险,而生命是宝贵的,所以不应借粮;②大庚在借粮时应量力而行。帮助解放军应该,可也不能饿死家人。大庚可以折中一下,借给解放军一部分粮食,留下一部分麦种,以便来年播种养家;③大庚应该把粮食借给解放军。在革命遇到困难,解放军伤兵断粮数日陷入绝境的时候,应该舍小家保大家。为了革命取得成功,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就是牺牲自我也是值得的。(思想积极健康,言之成理即可)

查看更多
【借条 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69022/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
热门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