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解读读课文不是以简单的说教,抽象的说理进行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和赏析语言文字,逐渐领悟理解体会。当讲到第二节有关草原的描写“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时,这时我就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品读。以各种形式来读,圈画关键词语“极目远眺”“碧绿”“丝绒般”“黑白两色”,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自然地感受:“极目远眺”读出草原之广,一望无边;”碧绿“,这是怎样的一种绿?不必用语言描述,把感受融入你的朗读;”丝绒“摸过吗?什么感觉?读出了草原的平整、柔软。原来这是一篇广阔、平整、及其柔软的草原,一起再来感受,读读。这时学生的自主体验有了吗?结果已经不言自明了。
其次,对于教学,学生的自主体验才是“重中之重”。教师的预设是重要的,然而预设并不等于封闭。本课我设计了一条教学主线:荷兰牧场之国的“五幅美图”。我提问:“五幅美图你喜欢哪幅?找到那段,美美地读一读,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觉美?”但是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却没有放手让学生自由学习,而是生怕学生说乱,一步一个问题地牵着孩子走,“欲放没能放”,也就没有了所谓的“自主”了。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语文教学中一种最重要的东西:学生的体验、探究和感悟。只有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才能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时刻牢记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我会不断努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优化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