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和谐有效的低年级语文课堂

教学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就是识字和阅读必须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识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方法分析汉字,使识字教学在阅读的语言情景中获得生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把汉字的工具性和文化性统一起来,重视文化,尤其是思想感情在语文课当中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随文识字”的研究中,根据孩子的识字心理特点,需要在语境中和谐地奏响“随文识字”的三部曲:

创设和谐有效的低年级语文课堂

一、进入语境初步识

1.随课题识字,分散难度。在语文课堂上,随着课题的切入,生字也就随之出现,这时就抓住课题教学生字。如苏教版第二册的《三个小伙伴》一课中,课题中就有两个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伙”和“伴”。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切入课题:谁是你的好伙伴?(老师在问这个问题时,也是对这两个字起范读作用。)在学生说出某某是我的好伙伴时,不仅认读了字音,而且初步了解了“伙伴”一词的意思,老师顺势板书课题:三个小伙伴。“伙伴”二字的读音迎刃而解,这两个字也是要求书写的,因此,在读准字音后,我还注意把字形和音义联系起来,做到见形而知音义,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还注意抓题眼,运用字理分析,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按规律识字,寻求方法。随文识字是从文入手的,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都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是随文识字的优势。既然有语言环境,大部分生字学生就自己能解决,比如联系上下文猜字,借助拼音等,所以,我们认为学生初读课文阶段,教师先不要范读课文,因为教师一范读,学生凭借临时的记忆,大部分字就顺下来了(临时记住的字,我称为“假认识”)那么学生真的解决了生字问题了吗?我看未必。这样学生在自学生字的时候,就忽略了很多本来不认识的字。如果教师没有范读,开始就让学生自己读书,那么一遇到生字学生就要动脑去解决(这里也可能出现以前学习过又忘记的字),学生自己尝试解决,经历了一个不会到会的过程,会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二、细化语境理解识

通过第一时段的教学,学生初步读准字音,感知了字形,但对生字还没有完全的把握。所以,要让学生进入生字的具体细化阶段。在什么时候细化合适呢?有三种处理方式,一是放在学文之前,二是学文之中,三是学文之后。三种方式各有利弊。学文之后再认读生字,这样操作的好处是经过了反复的读文,对字形的感知越来越加深,但对字义的理解尚欠缺;学文之前就记忆字形,这样操作的好处是为学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缺乏语境,认读记忆很死板。边读文边识字有利于识字与语言环境的结合,还能为理解文本提供有力的帮助。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运用多种方法解字义,随理解识字,感受汉字的奇妙。

教师把汉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和句子联系起来,使汉字的形、音、义三个基本因素紧密联系、相识字互沟通,教师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形象生动地把识字训练的部分目标,融入到读解课文中去,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在阅读教学中,恰如其分的运用各种方法分析汉字,使识字教学在阅读的语言情景中获得生命。

三、转换语境巩固识

1.游戏中巩固。根据记忆的规律,是由模糊到精确的,但要经历个反复呈现的过程。学生能不能记住生字,经常复习与巩固很重要,学生记的快忘的也快。所以每隔时段教师要让学生再次认读。在操作上,可以分析完字形就认读,也可以学完课文之后,再次认读。认读的方式要多样化,趣味化,如采取游戏的方式(找朋友、开火车、摘苹果)。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再见面。我主张每课都识字,每课都认读,要不断的强化识字过程。

2.生活中巩固。学生经过以上识字训练,对新字已有较深的印象,教师在此要快马加鞭,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哪些地方用了这些字?(如街上和标语,招牌;儿童读物中某些句子)然后利用早自习三分钟展开比赛,看谁发现的多。这样可以极大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首先,将识字和阅读紧密结合起来,便于学生尽早阅读,借助规范优美的书面语言材料,培养良好的语感。其次,从汉字识记的规律来看,出现频率和语言环境影响识记,随文识字是在具体书面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有了具体语言环境,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就容易得多,省力得多,也便于引发兴趣,调动积极性。再次,从识字的目的出发,在整段、整句的具体语境中理解每个字。这样教学字词是活的,切合实际,也便于发挥迁移作用,使学生活学活用。汉字的学习要使字的音、形、义、用紧密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总结一些规律,渗透一些方法,以便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独立识字。同时,汉字中民族文化的底蕴是十分丰厚的,我们要适时的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真切地感受的学习的快乐,受到我们民族的语言文化是博大精深的。

查看更多
【创设和谐有效的低年级语文课堂】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64758/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