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大量反复地做题,为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篇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核舟记同步练习(1),以供大家参考!
作家简介
魏学洢(约15961625)字子敬,嘉善(今属浙江)人,明末散文作家,一代名臣魏大中的长子,终身未仕,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他生活在晚明阉党横行的时期,父亲魏大中因上疏指责权奸魏忠贤结党树威,被诬下狱,遭杀害。他本人也因父亲枉死,成天号泣而死,大约只活了三十三岁左右。崇祯初年,曾诏旌他为孝子。好学善文,著有《茅簷集》。
背景材料
明朝的时候,我国的微雕技艺已相当高妙,如冯梦龙的《古今谈概》书中雕刻绝艺条记载:吴人顾四以核桃刻小船,篷、樯、舵、橹、纤、索莫不悉具,上刻三人,并有各种器物及对联等。其人物之细,眉发机棙,无不历历分明。这与本文所记载的核舟颇为相象。雕刻绝艺条同时还记载了橄榄花篮和其他一些微雕艺术品,可见当时微雕技艺之一斑。
文章主旨
本文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赞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
写作分析
1、描写细致。
作者所记的是一件特定的工艺品──一枚小巧玲珑的核舟。由于雕刻者的灵怪,所以能在长不盈寸的修狭桃核上 因势象形,精雕细刻了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这样众多的人和物。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此并非是作简单的罗列,而是着力于细致的描绘。本文中间的四段,即2、3、4、5段具体描述了核舟的形状、结构及各个人物的神情状态,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也是其特色最突出的部分。如第2段不仅写了船舱、箬篷、小窗,而且写出启窗而观,雕栏相望,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并且连刻字的颜色也交代了:石青糁之。第3段着重写苏东坡、黄鲁直和佛印三人,不但写了他们外貌、衣着、姿态的各异,而且显现了他们神态、风度不属。尤其苏、黄的情深意笃,黄鲁直的如有所语,佛印的超然出尘,生动地再现了三人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性格特征。第4段写舟子啸呼之状和若听茶声然更是精细入微,神韵毕具,若无雕刻者的精湛技艺,以及作者对描写对象的细心观察和体会,要写得如此惟妙惟肖是断不可能的。总之,对核舟的全体和各部分的人、物雕像的描述,及其方位、数目、大小的具体说明,给读者的印象既具体而又深刻。如窗子能启闭自由、足膝之隐于卷底衣褶之中、念珠之历历可数、题字之细若蚊足等一些雕刻的细部都能一一予以介绍,巨细不漏。正因为作者善于观察,精于描绘,因而文章如同这只核舟一样,所反映的舟、人、字、物能做到神形飞动,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雕刻既属奇巧,而文章确也精湛,真是相得益彰,值得取法。
2、层次井然。作者对核舟各部的描写,是先总写,后分写;从右到左,由上至下,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程序,很有章法。如第1段介绍奇巧人的奇巧所在,开门见山,简洁数语,就把雕刻者精湛纯熟的工艺作了概括的介绍,并点出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起了概括和总领全文的作用。第2段则对整个核舟尤其是核舟的中心部分即船舱和箬篷作了重点的描绘。第3、4、5段,则依次具体描绘船头、船尾、船顶,而以船头和船尾五人的雕像为主,而五人雕像又以船头的苏、黄、佛印三人为主,而此三人则又以苏轼为主,这样文章就紧扣住雕刻本身所反映的大苏泛赤壁的主题,既层次井然,又重心突出。最后一个自然段,将全核舟的人、物雕像的数目作了小结总计,并抒发赞叹:技亦灵怪矣哉!收束全篇。这种清晰的布局、分明的层次,给读者以历历在目之感。
3、富于想像。《核舟记》写的是件静止的物件,但是作者在静中取动,写得情趣盎然。核舟是件富有诗意画境的工艺美术珍品,而王叔远的雕刻艺术之所以如此感人,令人惊叹不已的关键则在于核舟如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苏东坡前后《赤壁赋》的主题和意境,奇巧人以《赤壁赋》作为核舟雕刻艺术的素材,而散文作家又复以《赤壁赋》的内容作为观察和想像核舟的依据,而我们广大读者则又更以《赤壁赋》的所述来体味散文含蓄隽永的意境,在这里,奇巧人创作的蓝本,作者的丰富想像和读者的欣赏联想,都在《赤壁赋》的基础上得以自然融汇而沟通在一起了。尤为可贵的是,无论是奇巧人王叔远还是作家魏学洢他们既忠实而准确地反映了《赤壁赋》的意境和大苏泛赤壁的主题,而在细节上又大胆想像,不为原作所囿,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创造,正由于作者丰富的想像,弥补了素材的不足,又赋予素材以新的生命活力。如文章写到鲁直的如有所语、佛印的神态不凡、舟子的若听茶声然这些细腻逼真的心理描绘,从某种角度而言,就是作者以《赤壁赋》为依据,而推测想像出来的描述,假如作者仅是作些客观的描绘,而不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那么文章至多只能是一篇呆板平实的说明文,而决不会像现在所写的那么感人,引人想像。因此,有人说《核舟记》是一篇意味隽深的文艺小品。
☆文言词汇积累
1、通假字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
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2、古今异义
高可二黍许 (古义:大约。今义:可以,可能。古义:左右。今义:表许可)
尝贻余核舟一 (古义:曾经。今义:尝试、品尝)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古义:尚、还。今义:曾经)
其两膝相比者 (古义:靠近。今义:比较,对比)
矫首昂视(古义:抬,举。今义:矫正)
3、词类活用
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的发髻。
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4、一词多义
【一】
苏黄共阅一手卷:数词,一。
通计一舟:副词,全。
【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形容词,奇异。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数词,余数,零数。
【可】
高可二黍许:副词,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动词,可以。
【为】
中轩敞者为舱:判断动词,是。
为宫室、器皿:动词,雕刻
【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画幅的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
【之】
能以径寸之木:结构助词,的。
闭之:代词,它。
【绝】
佛印绝类弥勒:副词,极,非常。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动词,与世隔绝。
问题探究
1、课文的主题是否就是核舟的主题?
[解答]不是。这是从两个不同角度说的。课文的主题是指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的写作意图是赞美雕刻者王叔远技艺的精湛。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这是王叔远构思雕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布局的出发点。为此王叔远在船舱内刻了《后赤壁赋》以及《赤壁赋》中的诗句;在船头三人中,把东坡放在中间位置,突出他的主人地位。
2、怎样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解答]说明物体的形状、结构一般都是先说整体,而后逐一地说它的各个局部,称为空间顺序。至于整体怎么说,各个局部的顺序怎么安排,则要因物制宜,没有一定之规。本文写核舟整体的只有两句话,一说长度,一说高度,突出了这件雕刻品的体积之小。以下写局部:正面反映雕刻家的艺术构思,是雕刻品的主体部分,自应在前;上面是题款,系雕刻品的附属部分,自应在后。这是合乎常理的,不足为奇。令人感到奇特的是,写舟的正面却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写,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的顺次加以颠倒。为什么要这样写?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这后一个原因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那么,苏、黄、佛印三位泛舟者所在的船头是画的主体部分,而船舱就是背景部分了;先出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还可以使读者初步领略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如果按正常顺序先写船头次写船舱,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至于最后写船尾,这用不着细说,那两个舟子显然是用来烘托船头的三位游者的。
体验对话
师问:请谈谈你阅读《核舟记》后的感受,用我发现来说一段话。
甲生:我发现文章结尾用灵怪二字来形容雕刻者技艺的精湛,真是当之无愧。一枚小小的桃核上竟然能够表现出大苏泛赤壁的典故,而且人、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刻字细若蚊足。内容多、情态真、主题突出,简直是鬼斧神工,所以说王叔远技艺的灵怪当之无愧。
乙生:我发现《核舟记》不仅仅说核舟的美妙绝伦,文章的本身也是很美的。作为一篇说明文,它条理清晰,层次井然,小巧玲珑,将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融合在一起,而且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尽致,确实令人惊叹。
丙生:我发现本文将核舟的主题介绍得非常细致,给人以丰富的想象。观赏核舟,恍然间已经与苏轼一起泛舟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思维点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不少描写绘画、雕刻、音乐等艺术的作品,它们的成功在于:一是艺术品本身是精美的,二是作家的描绘是出色的。本文在此两个方面都值得我们欣赏,以上三位同学都能紧扣文本,谈得生动而深刻。
习题指津
探讨与练习二:本文的主体部分即中间四段,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先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试具体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
【思维展示】设题目的是使同学们在充分了解本文主体部分(即第2至第5段)布局方式的基础上,用心探讨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参考答案】详见问题研究第2条。
探讨与练习三: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
1、苏、黄共阅一手卷。
2、舟尾横卧一楫。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思维展示】此设题目的不在于能否翻译,而在于要知道一些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1、这句话古今的语序完全相同,可以照原来的顺序逐字翻译成: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2、可照原来的语序译为:船尾横放着一支桨。也可适当变换语序,译为一支桨横卧在船尾。但这是就孤立的一句话而言。如果联系上下文来看,还是以前一种译法为好,因为作者这里着重介绍的是船尾。3、人五窗八这种表述方式不合现代语习惯,译时应变换语序:总计这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小窗。(注:原文重复为字,有强调的意思,但译成现代汉语却显得重复,所以只译出第一个为字。)4、要注意桃核修狭者一语,意思是桃核中之修狭者,这是单数,但不加数量词。我们现在不用这种语式,一定要标明是一个,因而修狭就应移到桃核前面。如此,译文当是:原来是挑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刻成的。
本文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这篇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核舟记同步练习(1)可以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