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浅析人教版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下

教案设计

新教材一切都好吗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浅析人教版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下

我校是县城区一所中心小学?从去年开始使用人教版课程改革教材,本册教材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八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

由此可见,编者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但教材试用一个学期以来,却发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现提出来,和各位专家同行共同探讨:

一、识字量太大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识字550个,会写字250个,合起来是800个生字,扣除认写重叠部分,至少也有700个生字,学生每课要识记十六七个生字,会写字五六个。授课老师普遍认为要求会写字少些,要求识字又实在太多些。要知道只认不写学生是很难记住一个字的。就像学做饭,自己不动手是学不会做饭的。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这里顺便提一下,现在一年级新生入学的年龄已从前几年的七周岁降至六周岁。)来说识字任务是繁重的。他们中大部分学生只完成识字任务的80%,也就是说每课有三五个字认不出,那么读到十课以后,就是三五十个字,越读到后面积累的生字越多。这严重挫伤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甚至读到后来,看到课文里的生字就头皮发麻,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学生害怕识字,常找理由让家长请假不来读书了。我想这也是造成某些一年级学生“学校恐惧症”的原因之一。

此外,要求会写字在呈现方式上也有不妥之处:

1、使用频率高的字如“我”“你”“他”“的”“在”“有”,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早就用上了,课文却在第二册才要求写,这样不利于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2、一些部首字如“女”“工”“石”“王”也应该放在第一册合适。

3、常用偏旁部首应在写字中用红色标出,有系统地让学生逐个学习。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二、有些课文篇幅较长,不适合于一年级学生阅读

如《美丽的小路》、《失物招领》、,《兰兰过桥》、《夏夜多美》、《画家乡》字数都在400字以上。而以往一年级下册的教材中没有一篇超过400字的。当学生翻到这些课文时,首先的感叹是:“啊?那么长!”他们还没学先被长的篇幅吓倒,学习的信心大减。再如,识字(二)的三字经,我们认为减掉一半合适。

文章中出现的一些长句,也是学生阅读的障碍之一。像“许许多多的孩子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拥上街头”这样的长句,虽然老师反复范读,教学生分节读,但学生还是很难读通顺。因为这个句子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实在是太长了。而像这样又长又拗口的句子本册教材中还不少呢。

三、有的做法我们认为太超前了,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如《查字典》的学习提前到本册教材不可取。由于一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数的认识只在100以内。我在教《查字典》时,让学生翻到字典的“310”页或“130”页,可是他们还不清楚这两个数谁大谁小。再如,本册教材安排的两篇没有注音的课文《小壁虎借尾巴》和《小蝌蚪找妈妈》是不妥的,一年级学生主要借助拼音识字,舍弃拼音要有一个过程,(以往的教材一二年级都是全文注音)不能一下子把注音全脱了,至少新出现的字该注音。

四、课文的知识性有不严谨的地方

例如,《柳树醒了》这篇课文里出现了“软和”一词,有这样的词吗?什么意思?真叫人费解。是否把“暖和”错印成了“软和”?(2)新入选的课文语言文字上要更精练?更优美?更加充满童真、童趣。本册教材新入选的课文中,《小伙伴》、《棉花姑娘》、《地球爷爷的手》孩子们特别喜欢。其他几篇因为课文太长,生字太多,句子不好读,词语太深奥等原因,特别不受孩子们的欢迎。

总之,教材的编排除了必须体现知识性、人文性、时代性、开放性,还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读,有信心读。

查看更多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浅析人教版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下】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63104/
上一篇: 晏子使楚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