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我好不容易把一个表现和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班级转化成一个具有良好班风、学风的班级,总算如释重负。
这学期,本想学校会让我跟班上去,这样我要带好这个班级就不必花费很多的经历和时间。没想到,时与愿违,我所带的班级的各方面情况比我上学期带的那个班级当时的情况还要糟糕。面对这种情况,我一时真的难以接受,心里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学校老是让我带那些学习与纪律相对较差的班级呢?
后来,我无意中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消息:凡是到黑川利雄博士的癌症研究所看病的人,都感到黑川利雄博士有一双永远温暖的手。每到冬天,他就在口袋里放一个手炉,使手保持热乎乎的。他说:“患有癌症的病人本身心情就不好,他来看病首先碰到一双温暖的手,会使他重新点燃希望之火,产生治愈的信心。”黑川利雄博士就是用“一双温暖的手”,从“心”开始,燃起病人生命的“希望之心”。这是我想到了教育,我们的教育是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流、情与情的融会的过程,它更需要教师从“心”开始,用心聆听,用心去对待。
大彻大悟之后,我静下心一想,作为教师,不管你面对的是优生,还是后进生,我们都要用“心”去教育他们,努力把他们教育好。于是,我开始着手了解班级学生的情况,加强班级的管理,希望在实际工作中找到一剂教育好学生的良方妙药。
经过两、三周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总算对这个班级的学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其实,这是一群活泼好动,热爱学习的孩子,知识他们不懂得讲究学习方法,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学习成绩提上去,因而形成一种惰性,不爱读书,不爱做作业,学习成绩自然就不理想。掌握了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之后,我开始“对症下药”。课堂上,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我留取一定的时间给他们传授一些学习方法,如,如何做好课前预习、如何阅读、如何写话等,这样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就轻松了许多,也就改变了过去那种不爱学习的坏习惯,学习劲头更足了。早上,当我还未走进教室,远远就能听到从教室传来的琅琅的读书声;下午,当我走进教室,只见学生安静地看书、做作业。再者,平时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解决学生所需,学生所难。如班上有一个叫徐嘉祥的小男孩,我刚上几节课时,每每提问,他总是第一个举手要求回答,但是一叫起来要么不回答,要么直接回答说他还没想好,还没批评几句,眼泪就掉下来,真的让人哭笑不得。一开始,我也很恼火。为了教育好他,课后我与他谈心,教育他要认真学习,不懂的地方要向别人请教,课堂上不会回答问题时不要举手,想好了再举手。对他所取得的一点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经过教育,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创造了以前从未有过的考试及格的奇迹,脸上也时常露出喜悦的笑容。
因此,用“心”去教育,意味着我们的教学不要把千差万别的孩子揉成面团,送进“流水线”,打造成形状、大小、颜色、乃至味道都相同的“汉堡包”。面对基础不一、参差不齐、性格各异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更需要心灵的沟通。我们不仅要在备课、讲课上下功夫,还要努力去架起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的“桥”,真正实践有教无类,使学生健康成长。
从“心”开始,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沟通,用“心”去对待,用“心”去编织彩虹的桥,我们的教育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