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构建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的哲学思考_语文论文

教学分析

语文教学要适应当代知识飞速发展和当代生活高速运行的客观需要,采用高效率的教学手段去加快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必须要进行彻底的改革。本文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新体系进行构建。

[标题]  构建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的哲学思考_语文论文

一、按照质量互变规律,构建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

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条基本规律,这条规律在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是普遍起作用的。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但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会出现质变。哲学史上记载着一个有趣的问题,放一粒谷子在地上,会不会形成一个谷堆?回答当然是不能。那么再放一粒谷子在地上,会不会形成一个谷堆?回答当然还是不能。但是这个问题如果一直重复地问下去。最后总会有一次这样回答,再放一粒谷子在地上,能形成一个谷堆。那么一粒谷子能否成为一个谷堆?回答是能。又能又不能,看来是矛盾的,但是它却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事物微小的、不明显的数量变化,在没有改变事物的质的时候,事物还是原来的样子,好像静止不变,但是量变到达一定的程度,突破一定的界限,这时,明显的、根本的、性质的突破变化发生了,这一事物成了别的事物。

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我们现在重复原来的问题。学生认识一个字,能否阅读一般书报?回答当然是不能。那末再认识一个字,能否阅读一般的书报?回答当然还是不能。但是这个问题一直重复地问下去,最后总会出现再认识一个字,能阅读一般书报。这是语文教学中,识字与阅读的关系。

现代社会里识多少字才能阅读一般的书报呢?根据国家出版局抽样统计,汉字中最常用字560个,常用字807个,次常用字1033个。三者合计2400个,占一般书刊用字的99%,所以小学生如果认识2400个常用字就能阅读一般书刊。这2400个常用字是量变到质变的界限。

我国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一、二年级识字的总数大致是1200字,是近七十年来最低的水平。小学生读了两年的语文,连一般的书报也不能读,语文的水平如何能提高。

我国古代的周兴嗣能在一夜之间将1000个不同的常用字编成四言的押韵体《千字文》,既表达了一定的意义,又通俗易懂,和辙押韵,成为历代的识字课本。科学发达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将2400个常用字,编成琅琅上口的《两千字文》,作为学生的识字课本,使学生尽快地实现识字到阅读的质变。

识字和阅读的关系如此,阅读和作文的关系也是如此。阅读是语文材料和思维材料的积累,是作文的基础,没有“进”就没有“出”,没有吸收,也就没有表达。只有吸收多了,表达起来才有选择的余地,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一个人没有读过书,肯定不会作文,读了一篇文章,也是不会作文的,所以古人说:“能读千赋,则能为文。”究竟阅读量达到多少,才能独立作文,对此还没有研究成果表明。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突破一定的界限,才能独立作文,则是普遍的规律。山东龙口的“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实验表明,学生的阅读量是作文的基础。因此我们国家应该组织科研部门,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阅读量指标,拟定各年级学生必读的书目。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两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突破界限后,向阅读转化;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突破界限后,向作文转化。所以构建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就要在小学阶段实现两次突变。低年级要以识字教学为中心,实现识字到阅读的质变;中年级要以阅读教学为中心,实现阅读到作文的质变;高年级要以作文为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按照普遍联系的观点,构建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

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唯物辩证法就是把普遍联系的观点作为自己的一个总特征。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看,小学语文教学的新体系一定要适应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开始享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度信息化的恩惠。而语文的课文是永远带有滞后性的,课文的内容总是落后于时代。要解决这一对矛盾,把小学语文和社会现代化联系起来,语文教学就要成为一个开放系统。因此,要设立课外阅读指导课,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以课内带课外。课外阅读指导课要与各年级的教学重点相结合。低年级要通过课外阅读巩固课内的生字,中年级要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高年级要通过课外阅读为作文训练积累材料。把语文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结合起来,既可以让学生接受现代化的信息,又为学生自觉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质提供广阔天地。我们语文教学必须树立大阅读观、大写作观,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贴近现代社会,提高语文水平。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小学语文教学还要与各科加强横向联系。语文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材中既有语文知识,又有历史、地理、自然、政治、文学等知识;语文教学中,既有语文能力的培养,又有思想品德的陶冶,智力的训练,美育的熏陶等。而各科教学中又都有语文的因素。一个小学生如果不能理解“降低了三分之一”和“降低到三分之一”,是不能学好数学的。白居易如果不懂音乐,也不能在《琵琶行》中写出描绘音乐的美妙语句。要加强语文教学的横向联系,必须设立语文活动课,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很多,如音乐作文课,让学生欣赏音乐美,并学会用文字表达;图画语文课,让学生把文字想象成图画,想象课文中的意境,用语言文字描绘画面;阅读实践课,让学生根据新产品的说明书,去使用新产品……

三、按照对立统一的规律,构建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实在内容。任何事物,任何过程都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统一又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矛盾,这些矛盾既对立又统一。例如识字和阅读,语文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而学生不认识课文中的字,且不同的学生,不认识的字不同,这就出现了识字和阅读的矛盾。但两者又是统一的,识字可以帮助阅读,阅读又能巩固识字。再如阅读和作文,阅读可以为作文提供借鉴,但是阅读又往往容易束缚学生的作文思路,处理得不好容易出现套作。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一个复杂事物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它们组成一个矛盾群体。矛盾群体中的诸矛盾,其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有的处于主导的、支配的地位,这就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此外同一矛盾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有其不同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的主要矛盾,小学生刚入学,学习语文的主要矛盾是识字。因此低年级的主要矛盾是识字。这期间的语文教学要围绕识字进行,写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都要围绕着识字教学,当学生认识了2400个常用字以后,识字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所以中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矛盾是阅读。识字、写字、听话、说话、作文都要为阅读服务。当阅读突破一定数量,学生具备了阅读的能力以后,作文就成了主要矛盾。所以高年级以作文训练为重点。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都要为作文服务。

对立统一的规律认为,由于事物的矛盾是一个群体,矛盾与矛盾之间是密切联系、互相制约的,所以当我们设法解决一个矛盾时,必须考虑到事物的群体。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在写字课时,教师对学生写字的规范要求很严格,而识字课时,则只强调识记汉字,忽视了书写的要求,造成大部分学生执笔姿势不对,字形不规范的陋习。说话课时,教师要求学生说话规范,而在阅读课时,学生回答问题,出现语病,教师也不予纠正,这就不利于语文素质的提高。所以语文教学中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要重视整体性的原则,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我认为应该对小学语文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革。

一、在课程的设置上,小学语文科应设置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活动课,而且需要有统一的计划和要求。

二、在教材的编写上,要组织力量编写融2400个常用字于一体的信息量大的《新千字文》或《新三字经》,作为识字教材;要对每年级课外阅读的书目,作为必读的材料。

三、考试办法的改革,要彻底取消那种咬文嚼字式的考试,要应用现代科研成果,如运用《识字量表》测量学生的识字水平;运用《阅读量表》测量学生的阅读能力等。要对识字、阅读、作文等量的指标制定等级,克服考试的随意性。

四、课堂教学的改革。小学语文教育要突出三个重点,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中年级以阅读为重点,高年级以作文为重点,做到一步一个脚印。课堂教学应围绕重点进行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查看更多
【[标题] 构建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的哲学思考_语文论文】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62235/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