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好的课堂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尽管孙双金老师的这堂课是2005年底,但直到今天,还是有很多人在讨论,为此我们重新展示了这堂课,用文字来重现当时的精彩。
时间:2005年11月4日
地点:江苏省教育学院大礼堂
会标: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精品课展示
(学生陆续就座,教师轻声和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准备上课了,到这里上课紧张吗?
生:(七嘴八舌地)不紧张。
师:不错,心理素质好。(对一个学生问)你呢?(学生拿起话筒,没有声音)师:请把话筒往上推(……)
生:我不仅不紧张,而且很兴奋。
师:你叫什么名字?
生:……
师:你的心理素质很好,是兴奋型的,越是大的场合越是高兴,这样的性格很适合做演员。(对另一个学生送去话筒)你紧张吗?
生:我第一次尝试被众人包围上课的感觉。
师:谢谢你!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这里和教室不同,最大的不同是空间大了。教室只有那么一点点小的空间,现在到了一个大的空间。为了让你的发言让全场老师都听见,你该怎么做?
生:我要发言声音响亮。
师:你不响亮。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喇叭,你的喇叭在哪儿?
生:(轻声地)我的喇叭在嘴里。
师:我看你的嘴巴没有喇叭。
生:我的喇叭在脑子里。(现场笑声)
师:在脑子里?
生:它时刻提醒我要说话响亮。
师:你的喇叭在哪里?
生:我的喇叭在心里,因为我们这节课学的是《二泉映月》,是首著名的乐曲,要用心去领会。
师:你们的嘴巴就是你们的喇叭,你们每个人都有嗓音,放开你们的嗓音,在这里说话声音要比教室里要高一些。能做到吗?下面我们开始上课好吗?
生:好的。
(板书:二泉映月)
师:读题目。
生:(轻声地)二泉映月。
师:喇叭再响一些。
生:(大声地)二泉映月。
师:《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曲子,是谁创作的?
生:是阿炳创作的。
师:你对阿炳有些什么了解?
生:阿炳的原名是华彦钧。
师:你还知道些什么呢?
生:阿炳是一位民间艺术家。
生:阿炳的爸爸是一个道士,他只能称他父亲叫师父。
师:由于他的父亲是一个道士,受世俗的影响只能称他的爸爸为师父。你还了解什么?
生:阿炳是一个盲人,而且他的身世很悲惨。
师:说得好,他抓住了阿炳和常人最大的区别。你还知道什么?
生:他的母亲在他四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师:他的母亲因为出生低贱,在阿炳四岁的时候就被迫自尽了。你还知道哪些?生:他是一位音乐家,江苏无锡人,……(详细介绍阿炳生世)
师:四岁丧母,二十一岁开始患眼疾,到三十四岁双目完全失明,被道观里赶出来被迫上街流浪。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网上知道的。
师:真会学习,你还能够上网查找资料。你还知道哪些?
生:我还知道他不仅二胡拉得好,琵琶也弹得很好。
生:我知道他的音乐素质很好,他爸爸别人都管他叫“铁手琵琶”。
师:父亲的音乐素养很好,父亲从小就加强对阿炳的音乐素养培养,所以阿炳从小的音乐素养就特别好。
生:阿炳一生创作了许多曲子。
师:阿炳一生创作了许多曲子,但留给我们后人的只有六首。当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第二次去给阿炳录音的时候,他已经不幸去世,成了音乐界的莫大遗憾。
生:我还想补充,阿炳十分热爱音乐,他的一生过得非常辛苦,但是他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成功。[NextPage]
师:阿炳是个苦难的人,是一位民间音乐家,是一位盲人音乐家。他的《二泉映月》代表了阿炳的最高水平,你们想听吗?
生:想。
(板书:听)
师:我们来一起聆听这首不朽的二胡名曲。你准备用什么来听?生:我准备用心听。
师:好的,同学们不仅用耳朵听,更用自己的整个心灵来听这首《二泉映月》吧!
(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全场屏息静气悉心聆听。)
师:告诉老师,这悠扬的琴声,让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听到了阿炳一生的苦难。
师:你听到了苦难(板书:苦难)。你听到了什么?
生:这首曲子非常凄凉、坎坷、悲哀。
师:他听到了坎坷、凄凉、悲哀(板书:凄凉)。你听到了什么?
生:虽然阿炳的身世很凄凉,一生中充满了坎坷,但是阿炳在抗争
师:(板书:抗争)还听到了什么?
生:对亲人的怀念。
师:还听到了对亲人的怀念(板书:怀念)。同学们,一首名曲我们用心去感受的时候,我们听到了苦难、凄凉、抗争和怀念。阿炳这位民间艺人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课文。
生:(学生动情入境地轻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都用心去朗读了课文,读得非常好。这篇课文有许多生字词。(出示词语灯片,每行三个词,共五行)认识吗,谁来读读?
生:月光如银双目失明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卖艺度日升腾跌宕
静影沉璧经历坎坷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热爱音乐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向往光明恬静激荡
师:你叫什么名字?读得很好,很认真。他是横着读的,你还可以怎么读?
生:我准备竖着读。
师:你为什么竖着读?
生:第一行都是讲月亮的。
师:月亮、月光的。
生:第二行是讲阿炳的感情的。
师:是讲阿炳的生世的。
生:第三行是讲《二泉映月》的美的。
师:是啊,讲的是《二泉映月》的旋律。那么美的月光,你怎么读呢?
生:(柔和地,深情地)月光如银、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师:第二行是讲阿炳的生世的,怎么读呢?谁来读?
生:(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师:把掌声献给他!
生:(鼓掌)
师:他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谁再来读第一组?
生:(柔美舒缓地读,掌声再次响起。)
师:我们一起带着我们的感情把如此美丽的月光,把阿炳坎坷的生世读出来。
(生充满感情地读)
师:这些词语中,有不理解的吗?不理解的提出来。有不理解的很正常,我还要感谢提出问题的同学。
生:我不理解为什么要把月光比作水?
师:月光似水,把月光比作水说明月光怎么样?水怎么样?
生:我觉得水是清而纯。
生:水是清澈透明,平静柔和。
生:我要补充:只有水清澈了,才能衬托出月光的清纯。
师:说得好!还有什么不理解呢?
生:“恬静激荡”是一对反义词的,为什么放在一起呢?
生:我认为在这首乐曲中,有一部分恬静形容月光,有一部分激荡形容自己的激动心情。
生:我不理解“静影沉璧”是什么意思?
师:猜猜看,猜对了表扬,猜错了也要表扬,表扬你的勇气。
生:我估计“静影沉璧”是水很平静的意思,就像墙壁一样的一幅画面,月亮倒映在水里。
师:这里的“璧”是什么意思?墙壁的壁是土字底,这里的“璧”什么意思?
生:月亮倒映在水里像一块碧玉。
师:像一块碧玉,这是一块怎样的玉?
生:应该是十分发光的玉。
生:应该是一块十分光滑的玉。
生:十分明亮的,我猜想“沉”这里也有“沉鱼落雁”的意思。
(现场笑声)[NextPage]
师: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静的水面里,看上去像一块光洁圆润的月亮,这景色美吗?我们来读。
生:(一起美美地)静影沉璧。
师:拿出笔来,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带有“听”的句子。(板书:听)。
生:(默读课文,全场寂然无声。)
师:找到了请举手。你读一读。
生: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傅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就能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
师:(出示第二节投影)课文第二段中有好几句写到了带有听的句子。谁来把第二节来读一读?
生: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师:读得好,在和师父赏月的时候,师傅提出一个问题问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一起把这句读一读,小阿炳听到了什么声音没有?一起回答。
生:没有。(板书:没有)
师:小阿炳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板书:奇妙)“奇妙”是什么意思?(神奇而美妙)阿炳多么盼望自己快快长大啊!早点儿听到那奇妙的声音。一年过去了,五年过去了,十多年过去了,小阿炳长成了大阿炳,他听到了奇妙声音了吗?谁来读第三节?
生:(富有感情地读第三节,把“泯灭”读错了。)
师:我要感谢你,你的感情是多么得饱满,多么得充分啊!这里有一个词(指点“泯灭”)读!
生:泯灭!
师: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齐读。
生:(齐读)
师:阿炳多么希望能够有一天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谁来读第四自然段?
生:(读第四节)
师:请坐!又一个中秋夜,阿炳来到了二泉边,他听到了什么呢?一起把最后一句话读读。
生:(齐读)渐渐的,渐渐的,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阿炳他听到了什么?(相机板书: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生齐读: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生: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你们认为这样的声音奇妙吗?
生:(纷纷)奇妙。
师:你们认为哭泣声是奇妙的?
生:(摇头,疑惑地)不奇妙!
师:为什么阿炳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反而听到是叹息、哭泣、倾诉、呐喊?难道是阿炳的父亲说错了,还是阿炳没有长大?拿起笔,到课文里去找找关键词句。
生:(迅速默读课文,潜心领会,勾画关键词。)
师:你从课文找到了什么关键词?
生:我找到了“双目失明”。
师:你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因为双目失明后,他再也看不到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了,他心里会很难过的,所以阿炳会叹息。
师:你读这个词,只要几秒钟。可是“双目失明”对一个人的打击是怎样的打击呀。同学们,你们把眼睛闭起来。
生:(闭眼一分钟左右)
(把这个问答反复了一遍。)
师:(语调沉郁地)一片黑暗,沉浸在一片黑暗中。阿炳再也看不见了,看不见什么?
生:看不见二泉。
生:看不见他的二胡。
生:看不见美丽的月色。
生:看不到静影沉璧的美景、树木葱茏的惠山。
师:(沉痛凄凉地)对啊,由于双目失明,阿炳再也看不到这美好的一切了。所以听着听着,渐渐的……齐读
生:(接读:“渐渐的,渐渐的,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你还找到什么关键词句?
生:我找到“卖艺度日”。
师:你看过的卖艺情景是怎样的?
生:我看见过车站那儿有一对夫妇,都是盲人……
生:我看过耍猴的。
生:我看过一个人在路边给人磕头。[NextPage]
师:阿炳又怎么挣钱度日的呢?请你们想象。
(播放《二泉映月》,大屏幕出示:)
场景一: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二: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呢?
场景三:一天,阿炳生病了,烧到39、40度,浑身发抖,他又是怎么卖艺的呢?选择一个画面,想象一下。
(《二泉映月》凄苦、悲哀的旋律回荡在礼堂,所有人都沉浸其间,默默想象,有学生间或喃喃自语。)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生: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却只穿着破长衫。他走在雪中,两手发抖,都操不起来琴。阿炳又冷又饿,他觉得更加寒冷了,拉着凄惨的曲子。但是谁也不理他,好不容易挣到一点钱,却有人仗着阿炳看不见,把钱抢走了。这一天,阿炳一个铜板也没有挣到。
生: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非常热,汗水从头上一颗一颗滴落下来。阿炳也非常渴,嘴上都裂了,可他没有钱买水喝,仍然非常努力拉琴。他眼睛看不见,他看不见路上有没有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看不见自己已经挣了多少钱,看不见有人将他辛苦挣来的钱拿走了,看不见别人对他的讽刺,对他的白眼。
生:一天,阿炳生病了,发烧已经烧到了四十度,但是为了他喜爱的音乐,为了生计仍然坚持出去卖艺。卖艺时,他手中的乐器随着他的咳嗽声不停的颤抖,琴声也受到了影响,他克服疾病的干扰,继续拉着、拉着……
师:凄惨的琴声传遍了大街小巷!阿炳坐在二泉边,他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却听到了——“渐渐的”
生:(齐)渐渐的,渐渐的,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为什么呀,为什么老天这么不公啊!但阿炳被苦难压倒了吗?
生:(齐声响亮地)没有!
师:你从哪儿看到阿炳没有被压倒?
生:(读书)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师:你的情感还在内心,没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我们再来读!
生:(齐读,情感热烈地)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师: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阿炳不仅听到了叹息、哭泣,还听到了倾诉和呐喊!拿起书来,“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的月夜。”他为什么要把这些通过琴声来倾吐给月夜呢?
生:因为阿炳没有亲人了,他只能把自己的心声倾吐给月夜听。
生:因为阿炳是一个盲人,路上的行人都瞧不起他,说不定还会骂他。所以他把自己的心声倾吐给月夜听。
师:他深深的叹息,有人倾听吗?
生:没有!
师:他伤心的哭泣,有人倾听吗?
生:没有!
师:他激愤的倾诉,有人倾听吗?
生:没有!
师:他倔强的呐喊,有人倾听吗?
生:没有!
师:(情感激越的)没有!一个对音乐充满热爱的阿炳,一个充满音乐天赋的阿炳,只能把自己的满腔情怀倾诉给这茫茫月夜。
(播放《二泉映月》,乐声又一次响起在礼堂上空)
师:我们一起把这一段读出来。
(师生引读课文第五节“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
师:《二泉映月》起初委婉连绵,随着乐曲的步步升高,进入了高潮,表达了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在尾声中舒缓起伏,恬静激荡。谁来读?
生:(伴乐)起初,琴声委婉连绵……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学生读得全情投入,回肠荡气,字字掷地有声,读毕礼堂内教师热烈鼓掌。)
师:你哪里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啊!你分明就是阿炳,是阿炳的知音!
师:起初,琴声委婉连绵,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二泉优美的月夜景色。
生:我听到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生:我听到了阿炳热爱美丽富饶的家乡。
生:我听到了对亲人的怀念。
生:我听到了阿炳在思索他走过的人生道路。
师:随着乐曲的步步高升,升腾跌宕,你听到了什么?
生:阿炳在和困难作斗争。
生:阿炳遇到了挫折,他在不断努力。
生:阿炳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生:(一位戴着深度近视的女孩)我仿佛听到了阿炳对光明的渴望。
师:你的视力是多少度?
生:六百多度。
师:你看书都要这样(眼睛紧贴着书本上),对光明的渴望,你更有体会了,希望你向阿炳学习。
生:(眼中饱含泪水,点头。)
师:(播放音乐)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课文,把感情投放进去。
生(齐读课文第五节“起初……随着……,读得动情,丝丝入扣)
师:多么动人心弦的琴声,多么优美感人的文字啊。孙老师也想通过心去读一读这段文字。(深情地诵读起来)听着听着……(全场学生热烈鼓掌)
一个双目失明的民间艺人,一个充满苦难的民间艺人,一个从小失去母爱的民间艺人,一个对未来充满渴望的民间艺人。他靠什么创造出伟大的作品?你们告诉我他靠什么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生:他靠他坚强的意志。
生:他靠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他靠音乐支撑苦难人生。
师:他爱着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什么支撑他?
生:音乐.[NextPage]
师:当阿炳沉浸在茫茫的黑夜时,他拉起了动人的曲子,他仿佛看到什么?
生:仿佛就看到了二泉美丽的景色。
生:仿佛就看到了惠山树木葱茏。
生:仿佛看到为他日夜操劳的师父。
师:是音乐给了他光明,是音乐给了他美好的世界。当阿炳身患疾病浑身颤抖的时候,他拉起那动人的琴声。他仿佛感到了什么?
生:我认为阿炳仿佛感到了他的师傅就在他身边为他指导。
生:我觉得他已经感到了他正在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
师:当阿炳孤身一人在冰冷寂寞的小屋里,拉起了动人心弦的琴声,他仿佛感到什么?
生:他仿佛感到了寂寞已久的孤独慢慢地远离了他。
师:是音乐安慰他孤寂的心,你想说。
生:我想说是音乐让他不再孤独,他感到很多人在陪伴着他。
师:说得好!所以是什么支撑着他苦难的生活?读——“他爱……”
生: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师:再读。
生:(情感较为充沛)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师:再读!
生:(情感饱满,读得酣畅淋漓)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师: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惠山的清泉,他爱照耀清泉的月光。是音乐带给了他光明,是音乐带给了他安定幸福,是音乐安抚他孤寂的心灵。这首不朽的曲子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在国际乐坛也享有声誉,享有怎样的声誉呢?
(幻灯片打出:1978年,小泽征尔应邀担任中央乐团的首席指挥,席间他指挥演奏了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呢喃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师:小泽征尔认为应该怎么听《二泉映月》?
生:跪下来听。
师:(板书:听:跪下)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无比崇拜的时候才会朝他跪下。小泽征尔崇拜阿炳什么呢?他要跪阿炳什么精神呢?你说。
生:他要跪阿炳不怕苦难折磨。
生:我觉得他要跪阿炳这种目标专一,坚持不懈,而且写出这么美妙的音乐。
生:他要跪阿炳美丽的心灵和坎坷的经历。
师:他要跪坎坷的经历,凄惨的人生。他仅仅跪这吗?
生:他跪他勇敢的同病魔作斗争。
生:他跪的是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师板书:对命运的抗争)
生:(齐读)对命运的抗争。
生:他跪的是阿炳对光明的向往。(师板书:对光明的向往)
师:(充满激情地)充满苦难人生的人太多了,度过凄惨人生的人太多了。但是有些人被苦难压倒了,在凄惨中潦倒了,这样的人是不值得被小泽征尔跪的。小泽征尔跪的是对命运抗争、对光明向往的这种不屈的精神!小泽征尔说要跪下来听《二泉映月》。今天的我们该怎样去听《二泉映月》?
生:今天我们应该用心认认真真地去体会《二泉映月》。
师:用心,让我们用我们整个心灵再一次感受那动人心弦的《二泉映月》。(播放《二泉映月》,全场一片肃静,台上下师生共同沉浸在乐曲的意境、人生的思索之中。)
师:苦难本来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悲痛、哀伤、哭泣。但是对一个命运的强者,对于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勇敢地面对苦难吧!下课。
(全场听课老师响起热烈掌声)
附板书设计:
听:苦难、凄凉、抗争、怀念……
二泉映月
听:没有(奇妙)
——对命运的抗争听: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对光明的向往听:跪下
2005年“金陵之秋”全国小学语文新教材名师精品课教学观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