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都认为上语文研讨课是件很头痛的事情,因为语文是片深海,而我是只旱鸭子,从来只敢在海边徘徊,无奈常在岸边走,不知不觉泥足深陷。尤其在现今众多教学理论令人眼花缭乱各种专家各执一词莫衷一是的前提下,似乎越来越搞不清楚要教给学生什么,怎么教才更有效率。
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定下课文《刷子李》。备课之前,我阅读了《俗世奇人》,发现书中的《刷子李》比起课文中多一个开头:“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摇篮上去;茶叶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我觉得这个开头非常好,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刷子李这种叫法的由来,又能够让人感受到刷子李的厉害之处。所以我将中间说戏的一段去掉之后呈现给学生,借此来解题,窃以为感觉不错。而且我认为如果我是编者的话,我不会将这一段舍去。
教学略读课文一般都是根据课文前“连接语”的要求学习课文。“连接语”中要求学生在充分自读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家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有哪些描写最精彩的句子等问题。而我教学此课预定的目标是引导学生赏析表现“刷子李”高超技艺的语句,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出“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积累描写精彩的句子,激发学生阅读《俗世奇人》其它篇目的兴趣。
我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并反复思考,40分钟我希望学生能够从中学到些什么?如果按照“连接语”中的去学习,能否达到我预定的教学目标?在备课的过程中也浏览了许多这一课的教学实录与教案,总觉得思路不明晰,总是云山雾罩的。混沌过后,我将主导整篇课文的问题作了调整,更改为:1、默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刷子李刷墙的句段读读,仔细体会;2、除了直接描写刷子李刷墙的段落,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神乎其神的技艺?我认为如果说这节课教学效度尚可的话,这个问题的明确性功不可没:一是让学生非常明确问题指向,二是为之后点出作者直接描写与侧面烘托的写法埋下伏笔。而如果用“连接语”的要求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这种效果。不过这只不过是我的自以为是罢了,也许在他人眼中看来效果截然相反也不无可能。至于激发他们阅读兴趣的篇目我也进行了筛选,选择了他们容易产生兴趣的几个篇目抛下诱饵,课堂上看孩子们兴致浓浓,但其实我们知道,真正保有这份兴趣到找到这本书并阅读的不过是屈指可数之数。但,又能怎样呢?
莲都小学501班的学生真不错,思维活跃,而且可爱又大方。早上我来到他们教室,他们正在进行数学考试,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要求,请他们读熟课文和“开放练习”上的《认牙》和《张大力》两篇文章。第二节课后,501班学生有次序地就位,我们马上开始上课,这是因为时间已较为紧张,不过我非常感谢——因为这无意中使我藏了拙——我向来拙于寒暄,尤其对发动话题,搅动气氛之类事情是望而生畏,避之唯恐不及。
感谢这一班的学生,他们心思灵敏,一点就通,在默读课文的时候,许多同学在书上圈圈划划,但并没有多少同学写下注解,我于是提点了几句:同学们在书上圈圈划划的时候,是否可以写下这些语言给你的感觉。你为什么要划出这些语句,它带给你什么特别的感觉呢?包括你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写在边上并提出来。你的书上应该留下你阅读过的痕迹。孺子可教啊,许多同学马上就动笔了。至于写得好与不好,对与不对,那有什么关系呢?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思考并能够把它写下来,而事实证明他们写得相当不错。而且他们思维活跃又缜密,表达起来妙语如珠。相信这节课学生的表现对于上课老师和听课老师都是一种享受。下课时,我由衷地向学生表达了谢意。
我本是懒散之人,一堂课就这么粗枝大叶地上下来了,如果不是翁老师要求,根本就不会有这篇语无伦次的随感。请各位见谅并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