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目标
1、学会本课 个生字,会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诗歌;
2、通过朗读、说话、写话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表达能力和想像能力;
3、通过感悟品味,,激发学生对爱的珍惜,让学生感受到神话传说的神奇美丽,引发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案例过程描述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课前布置大家了解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现在把你了解到的新知识跟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学生发言,一名学生谈到自己了解到了中国的情人节是农历七月初七称作乞巧节。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美好的节日——乞巧。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领会诗意
1、听老师朗诵诗歌:试试看自己能记住其中的几句;
2、一起回忆诗歌内容,齐读全诗;
3、借助注释、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并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总结汇报。
[反思]学习是为了获取智慧,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成智慧呢?这个环节留给我的思考就是:在指导孩子们学习语文时,首要的是要给他们足够的学习空间,让他们有自主发现和创造的机会,而不是用知识去灌输知识,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渲染意境,品析诵读,感悟诗情
诗歌含蓄隽永,是凝练的艺术,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要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意境是个难点。所以我在教学中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渲染情境;让学生欣赏根据诗歌描绘的精美图画,感悟诗歌的意境;师生诵读配上优雅的古曲,让学生沉醉其中,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诗意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诗人趁着朦胧的月色悠闲散步,他抬头仰望夜空,看到了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举起小手,他们对诗歌大意的理解很到位,回答很准确:诗人看到了牵牛星和织女星渡过银河相会了。我知道,下一步应该是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感悟诗歌的感情。于是,我一边用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配乐激情:又是一年过去了,三百六十五个思念的日子,相亲相爱的人远隔千里日思夜想等待的就是这一刻,感谢好心的喜鹊,搭起了鹊桥,让分隔两地的牛郎织女终于能够相会互诉衷肠。看到这一情景,诗人会想到什么呢?孩子们凝神思考,从他们的眼神中,我感觉到他们的思绪正在跟诗人慢慢靠近……片刻的沉默后,有同学举手了,一个同学回答道:诗人看到牛郎织女终于相会了,为他们感到高兴。另一个同学补充道:诗人想到牛郎织女的不幸遭遇很同情他们。感觉到学生们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我因势利导,问道:如果此时此刻,你也看到了夜空中这动人的一幕,你会想到些什么?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有学生说道:我想到我爸爸妈妈天天在一起,却总是吵架,一点都不懂得珍惜。有同学说道:我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如愿以偿呆在一起。一个平常不太发言的同学说道:我现在有两个好朋友,我们在一起时,要友好相处,不要闹矛盾,因为好朋友能在一起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孩子们对诗句感情的领悟有了深具特性的解读。
[反思] 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帮助学生反思、体验,并提升、完善生活是新课程的基本追求。这一环节的设计,借助语言的描述,生活的再现,情感的体验,音乐的渲染,使语文不再局限在教室这个狭隘的空间里,让儿童的生活经历自然走进了课堂。使孩子们不知不觉地与诗歌的意境融为一体,也使他们对传统节日的美好充满向往,同时使他们对家的眷恋对家庭的爱护之情油然而生。
有感情的诵读是学习古诗的最高境界。我要求学生们试着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高兴、同情等不同的感情,学生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想读给同学听,我抽了两名同学朗读,然后自己加以范读,孩子们在我诵读后,眼神里流露出崇拜、羡慕的神色,这时,我配上音乐,让学生们自选对手,来一场小比赛,孩子们积极准备,沉醉在诗歌美好的情境之中。
[反思]诗歌是情感的,又是现实的,她就在孩子的生活中间,自由感悟蓬蓬勃勃,生成了课堂的亮丽和芬芳,妇孺皆知的神话传说被孩子们解读出了个性化的色彩,这些难忘的生命体验,必将成为滋润学生精神世界的一泓甘泉。
四、拓展学习,培养兴趣
通过学习,学生们了解到乞巧节这天,所有的少女都会比巧,祈求织女能赐给自己智巧,这一现实生活中无法看到的景象让学生非常向往,我抓住这一契机,让孩子们课外查找一些描写传统节日的诗歌,或是了解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作为一次综合实践,大家来交流讨论,通过这一拓展环节,学生不仅扩大了知识面,而且发现祖国的传统节日深具魅力,与西洋的节日相比,有着独特的韵味,认识到应该将这些传统文化尽可能保存下来。
[反思] 赞科夫说得好:“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作为教师,要用聪慧的心智在课堂中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将语文教学与学生日常的直觉经验融为一体,从而绽放出智慧的花朵,更要用敏锐的目光去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意识,学习态度,价值取向,使孩子们在每一堂语文课中都能获得人文思想的冶炼,语文素养的提高。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应当更广泛的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