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探究

教学分析

一项完整的探究活动,大致要经历“确定探究主题→制订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交流与分享探究的成果”这样四个阶段。如何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让学生自主展开探究活动,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小议探究

1.探究主题——尊重差异突出主体

学生不是因为语文课程的存在而存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设计,不是先决定教师该教些什么,学生该学些什么,而是先要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探究的主题应来自学生的问题。

如学生读完《草船借箭》后,有的问,周瑜是怎么被诸葛亮气死的?有的想知道,在整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了多少计策,有多少获得成功?有的想全面了解《三国演义》中出现的一些重要人物,研究他们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还有的对“三国鼎立的局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感兴趣……每个学生的情感、兴趣、思维等方面各不相同,他们的关注点,探究内容也不尽相同。我们尊重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确立了“共话‘三国’”这个涵盖面广的探究主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2、探究内容——打破壁垒突出整合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打破了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的封闭状态。综合性学习可以移植其他学科的内容或形式进行跨领域的整合,可以不拘泥于课本的体例进行重新组合、创新,可以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

例如:对“漫话风筝”这个主题的探究就涉及到多种学科知识的整合。“风筝的起源”与历史相关,“风筝的设计、制作、放飞”则包括了美术、劳技、自然这几门课程,“风筝与人们的生活”又涉及到了社会领域。因此,我们鼓励学生涉览各门学科,搜集处理相关信息;鼓励学生亲身尝试风筝的设计、制作、放飞,及时写下内心的体验;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调查、访问、记录、参观……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3、探究方式——自主合作突出互动

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整个研究过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经历、去探索、去发现。例如“小小新闻发布会”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主动获取材料。发布会上,学生有的发布自己亲自录像的新闻,有的发布自己亲自拍的照片,有的发布自己亲自录的音,有的发布自己亲自从网上下载的材料,有的记下邻里的、街头的、农村的、校园的新鲜事,有的还在新闻中配上了插图……每条新闻发布后,主持人让同学们就发布的新闻各抒己见。会后,我们让同学们自由组合编写《新闻小报》。

在本次活动中,以“学”为中心的个别化、交互化和开放式的动态学习方式有了得天独厚的土壤:上课前期的搜集新闻——向社会学、向他人学;课堂之中——张扬个性,生生互学;课外延伸——同学互学,强调合作。在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相互争辩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中,学生不同的思维产生碰撞,各种能力得到发展。

4、探究成果——自由表达突出个性

探究活动告一段落之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及时引导学生交流与分享探究的成果。交流的目的不是评判探究成果的多少与优劣,而是创造一个真诚倾诉和启迪思维碰撞的机会,通过倾听分享他人的活动成果和心得感受。

在交流与分享时,提倡学生用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出研究的结果。能说的就说,能读的就读,能画的就画,会写的就写,会演的就演。展示的成果可以是物化的研究报告、改革建议、图片资料,可以是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内心的体验,可以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通过不同方式的表达提高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共话‘三国’”这一主题进行成果展示时,“先锋队”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告诉大家发生在周瑜与诸葛亮之间的事情;“百灵队”则通过对话、诗词等精彩片断的诵读呈现研究结果;“旋风队’通过表演,再现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智慧队”则把研究的成果转化为个性化的语言,用读书笔记,随感等方式来表现;“胜利队”让大家欣赏手抄报,所有的研究成果皆融于其中;“精英队”那一幅幅有趣的“三国”人物漫画,让同学们在笑声中一起分享彼此的收获。

查看更多
【小议探究】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58177/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