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素质教育正全面实施。教育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作为基础教育重要学科的英语,也历经了风雨的洗礼,逐渐适应了广大乡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需要。笔者认为,教学原则的改革已突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每一个一线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当前英语教学原则更加突出了科学性和实用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发生了质的转变:由原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逐步转向“着重培养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堂教学肩负着学习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则的任务,不如此,就谈不上语言的运用。但是更应当看到,英语作为交际工具,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失去了语言学习的意义。这个观点逐渐被广大中学英语教师所认识,并力争在这方面有所创新。例如,在一些地区推广使用的“创造情景、语言交际、激发兴趣”课堂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注意设计各种语言环境,让学生置身于其中;利用图画、实物或体态,诱导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表情达意;进行密集的听说活动,把学生从枯燥的、无休止的语言形式操练中解脱出来。
二、课堂教学的主体冲破传统的“教师中心”观念,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教学活动突出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再是传统的语言教学课堂里滔滔不绝的主讲这样的角色,而是变成了组织者——组织领导学生小组活动,与学生一起会话、讨论、阅读和写作,必要时进行个别辅导;聆听者—帮助、启发和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讲故事、对话或进行讨论。教学的目的、教学的内容都是建立在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的。以学生为中心不仅体现在小组讨论,还可表现为表演短剧,个人写作,演讲,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如办英文小报)。这些都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有更多机会运用语言进行实际的交际。
其次,更加注重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新课标指出:“学生只有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并取得成绩。”将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和谐统一,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也是现代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我们要求教师正确认识自身角色,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入手,做到“两个尊重,”即尊重学生的人格,新生学生受教育的权利,让孩子们体验课堂的幸福,体会到教师的可亲、可爱。在英语教学中建立合谐的师生关系,带给学生心理上极大的安全感,解除学生的心理“防御”,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为认知活动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同时也减少了“情感过滤”,提高外语交际的效率。这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师生间的默契所导致的良好心理气氛,激发起学生学好外语以及通过学好外语胜任社会角色、完善自我的内部动力。
三、英语教学注重文化渗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它包含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成长,各自的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不可抗拒的影响。因此,要真正掌握英语,就必须了解、熟悉不同文化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在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具体表现。这一点已逐渐被广大英语教师所认同;同时,教材的编写也体现了这一原则——尽量使用真实材料,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教学介绍文化背景,大量使用图片、幻灯片和像片等直观教具。这些都为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国外文化提供了条件。
四、课堂教学手段和方式也随之改革,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果。例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语言输入量和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不仅减少母语的负迁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情景中,通过听觉去感受英语。同时增加了英语课外泛读材料,真正让学生“耳濡目染”英语;又如,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以内容为中心的语言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语言,运用语言。同时,教师运用投影、幻灯、音像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造了悦目、悦耳、悦心的情景。实现了教学方法的优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回首英语教学改革,我们看出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沿着一条科学的的轨道向前发展。但是在这个道路上也存在着很多的困难,(1)教学理念更新是改革能否深入持久发展的关键。更新理念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落后的教学思想,今天仍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人们去实践新事物。我们每个中学英语教师都应意识到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把英语教学改革坚持下去。(2)农村英语教师师资水平的普遍低下已成为实现英语教学改革的路障,不少农村学校教师缺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训练,因此,提高中学英语教师素质,仍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不可松懈的任务。(3)评价方法的改革已成为中学英语迫在眉睫的任务。考试方法和制度的滞后使得英语教学改革停滞或大打折扣。这一问题如不尽快解决,英语的教学改革就会多走弯路,教改的进程也会因此而减速。我们正期待着教育改革,也正视着作为一线教师肩负的重任和挑战,但我们更又信心:教育改革的明天会更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