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起,一册、三册使用大修订的教材,五、七、九、十一册使用小修订的教材。所谓大修订,是指为了贯彻落实新大纲的精神,从课文到编排体例都作大的变动;所谓小修订,是指在课文不变,编排体例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对原教材所作的较小的调整。小修订是教材在尽快体现新大纲精神而又来不及作大的修订的一种权宜之计。虽然小修订教材的不足是明显的,但新特点还是鲜明的。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它的新特点,落实新大纲精神。
一、削枝强干,突出重点,调整读写重点训练项目
原有的读写训练重点项目构成严密的知识体系和训练体系,对扎实双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如项目过多,导致重点不突出,有的过难,超越学生的知识水平等,以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本次的小修订,对读写训练项目作了调整,一是总量压缩,把原中高年级单册16个项目减少到12个,压缩量达;二是删去不符合新大纲精神的项目,如七册的“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九册的“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写文章要有中心”;删去过难的项目,如第十一册的“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三是增,增体现新大纲新精神的项目,如第七册的“理解重点词句”,“重视语言积累”,第九册“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第十一册的“阅读要有一定的见解”等;四是调,如第七册把比较空泛的《怎样读懂一篇课文》调整为比较实在的《一边读一边想》等。
我们的教学要适合教材的变化,必须改变思维定势,对已删去的训练项目,在观念中要坚决把它删去,不能仍然不自觉地按原有的项目去教,对新增的项目,在观念中要强化它的存在,并探讨它在教材中的体现以及怎样进行教学。教好小修订本中的新增项目,有利适应今后大修订本的教学。
二、减少内容分析,突出语言的感悟、积累,改造思考·练习题
原教材的思考·练习题大致有五个方面的内容: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体现重点训练项目;3.词句的理解;4.读读写写,造句;5.朗读、背诵、默写。原思考·练习题最大不足,一是思考题即问题过多,有的课文大小问题多达六七个,且大多是理解思想内容方面的题目;二是积累语言的题型单调,面太小,除背诵、默写外,就是读读写写;其三是词句的理解,大多是理解意思,而少顾及到词句的表达特点的领悟。
小修订本对上述不足作了较大的改进。
(一)思考题。对思考题的改进,一是大量压缩问题,总题量从303题(五册69、七册84、九册81、十一册89)减少到151题(五册34、七册38、九册44、十一册35)总量减少一半;二是问题内容范围的扩展,从单纯的理解思想内容的题目,扩展到五个方面:1.理解思想内容特别是增加了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题目,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增加了发挥想象与理解内容相结合的题目,用生活经验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题目等。2.理解课文叙述顺序的题目。3.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题目。4.对课文中的人或事物进行评价的题目,如:“……说说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他的方法妙在哪里?”5.从课文想开去的题目,即由课文思想内容引起联想的题目,“如《守株待免》里的那个种田人坐在树桩旁边想些什么?如果你看到了,会怎么劝他?”
思考题变了,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也应随之变化。
一是思考题少了,提问少了,学生自行读书探究的时间应该是多了。老师要把减少提问腾出来的时间用在指导读书,感悟和积累上,不能因课文没变,因惯性思维的作用,不自觉地增加提问的次数。如果这样做,教材的修订就失去了意义。
二是要明确题型意义,根据题型组织教学。如评价题、联想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学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或展开联想,或发表一定的见解。又如理解课文内容与重点词句相结合的题目,是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有利培养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时,不要急着讲重点词句,而应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用自己的感性认识去体会重点词句。
(二)理解词句的题目。小修订本中,增加了体会重点词句的表达特点的题目,基本方法有比较、揣摩、感悟,在题意的表述上有十几种,如:(1)读一读,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2)读一读,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3)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教学这类词句,应先理解词句内容,再体会表达特点。急于领悟表达特点,会欲速则不达。应以体会课文的词句为主,以用来比较的词句为辅,突出体会课文原词句的表达之妙。
(三)语言积累题。语言积累也是本次小修订的一个重点。原教材中,读读写写也是语言积累,但形式单一,面小。在小修订中,把读读写写的要求写进教参,作为常规要求。编入课本中的语言积累大致可分为五类:1.以摘抄为主要特征的题目,摘录的范围广泛,涉及写景状物,写人记事方方面面。2.以背诵默写与为主要特征的题目;3.以感悟认识汉语某种语言规律为主要特征的的题目,如“读一读,再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4.积累与领悟表达方法相结合的题目,如先摘抄外貌描写的句子,再体会其作用;5.与运用相结合的题目,如先摘抄句子,再用词造句。
对语言积累,一定要高度重视。对生字词,应根据教参要求抓落实。对课本中的一些要求不确定的题目,如“把你喜欢的词句摘记下来”之类,应培养学生的积累兴趣,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对摘记少的同学应引导多积累。
(四)增加了语文扩展活动题目。总题量有22次(五册3、七册6、九册4、十一册9),题目加“Δ”表示。主要形式有演一演,讲一讲,读一读(课外书),写一写(小练笔)等形式,这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综合语文能力,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在第一、三册大修订本中,朗读背诵列在思考·练习第一题,意在强调它的重要性,而不一定是体现教学程序。中高年级小修订本中,朗读背诵仍放在最后一题,这是保留原有的编排体例,丝毫不意味着它不重要。在阅读教学中,熟读成诵仍然是第一位的要求。
三、激发习作兴趣,增加想象作文,引导自由习作,调整习作训练体系
1.小修订本中,在总题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6次写实习作,编入6次想象习作(五册、七册各1次、九册、十一册各2次),想象作文占总题量的。
2.新设“自由习作”,即不提内容范围,不提写作要求,任由学生自由发挥的习作。这种习作形式,只在十一册安排一次,是一种新的尝试,主要是体现一种新的理念,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写自己喜欢的事物,写自己喜欢写的想象。这种形式的作文,老师的作用是打消学生的顾虑,激发学生自由习作的兴趣。
3.五册删去“写一段话”、“用词准确”的要求,七册删去了“写一个片断”的要求。“写段”、“写片断”是原大纲的要求,新大纲已隐去不提,修订教材时删掉是必然的,对五册、七册的习作,老师不要在意“写段”、“写片断”,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上。
4.改写了习作题的叙述形式,小修订本中的习作题重视习作兴趣的激发和思路的开拓,如“××,我想对你说”一题,小修订本是这样叙述题目的:每个人都有很多有心里话,如,想对老师说,为了我们的成长,您操碎了心;想对奶奶说,奶奶,我已经长大了,别再把我当小孩看;想对小伙伴说,我们别再互相起外号了,这样不文明;想对邻居阿姨说,谢谢您多年来对我们家的帮助……
备课时,老师应吃透编者意图,在习作指导课上,把重点放在激发兴趣和开拓思路上,而不是对某一篇课文的仿写或怎样体现重点训练项目。
四、注重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新设语文实践活动项目
五、七、九册在基础训练中各设两次语文实践活动,十一册一次。如:
举办一次古诗朗诵会,有条件可出一期古诗配画的墙报(五册)。
收集、积累剪报(七册)。
小小新闻发布会(九册)。
评选写小发明的优秀习作(十一册)。
这类题目,立足于语文,又不局限于语文,是以语文为主的学科间的融合。这类题目,落脚点在课外,课内只是介绍一点方法步骤,主要在课外实践。这类题目,要渗透一点研究性学习。如评选写小发明的习作,首先是要有小发明的设想,其次是要写成小论文,然后才是评选,最后还可把小发明转化为小制作。这其中,设想、写作、评价、制作,都是在研究、探索中学习。
五、渗透学习方法,注重学习习惯,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原教材的着眼点是老师的教,因此语言是指令式的,要求是确定式的,小修订本着眼点是学生的学,因此就有了以下的转变:
1.把指令式变为协商式。如“仿照下面的例子,一边读课文,一边找重点词,先自己找出问题进行思考,再与同学讨论”。
2.把确定式变为不确定式。如,“默读课文,找出几个问题和大家讨论。”问题是每个学生自己找的,不固定于哪几个问题。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的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小修订教材中有多次体现,我们要把握其精神,引导学生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变机械的学为灵活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