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指导复习的教师,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内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空乏其身
(3)行拂乱其所为 (4)人恒过然后能改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6)人则无法家拂士
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①必先苦其心志 ②行拂乱其所为
C.①人则无法家拂士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温故而知新
3.用“/”划分出下列句子的节奏。(每句划分两处)
(1)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
(2)人 则 无 法 家 拂 士,出 则 无 敌 国 外 患 者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2)
(3)
5.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6.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阐明承担重大使命的人都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道理。
B.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对比鲜明,排比的句式增强了文章气势。
C.第二段由个人说到国家,从反面论证了“死于安乐”的观点。
D.本文以论点为标题,眉目分明,主旨清晰。
1.(1)起,指被任用 (2)资财缺乏,这里指受贫困之苦 (3)违背 (4)常常 (5)通“横”,梗塞,不顺 (6)通“弼”,辅佐
2.B (B.均为“他的”。A.从; 因。C.如果;是。D.所以;旧知识)
3.(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1)用这些方法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原本)不具备的才能。
(2)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所了解。
(3)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注意关键字词的翻译要字字对译、处处落实,并且句子要流畅、通顺。)
5一是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二是在国外有足以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先找到与回答问题相关的原文语句,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答此类题目,务必看清题目是要求用原文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6.B (文章首段通过列举舜、傅说、胶鬲等六人出身低下而后成大业的事实,巧妙得出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结论。连用六个事例,是同类并举,而非鲜明对比。)
这篇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