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中学语文课中开展创新教育

教学分析

谈在中学语文课中开展创新教育

谈在中学语文课中开展创新教育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我们更应关注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阵地,本文试从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开展创新教育来探讨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问题。

一、什么是创新、创新教育

《现代汉语词典》中认为,“创新”是指“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即是说,“创新”是一种弃旧图新的精神和行为。长期以来,

由于对“新”定位过高,有人对中小学生创新持怀疑态度。其实,通常所说的“新”大多在两个层面上凸显自己的意义:一是“前无古人”的层面,亦即首创性的事物为之新。其参照系为人类历史,因而这种“新”只有极少数人可以企及。二是“概率不大的”层面,就是在特定群体中是鲜见的,同样具有“新”意。中小学生创新,如别出心裁地解一道题,虽无明显的经济效益,却锻炼了心智,是甚为宝贵的。

而关于创新教育,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定义,即使教育界的一些权威人士在编写有关创新教育的工具书时(如《创新教育全书》,柳斌总主编,王前新、周明星主编,九洲图书出版公司出版,1999),也没有给“创新教育”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在创新教育的实践层面,我们可以将创新教育理解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是以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为根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改革实践。它以发现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为宗旨,着重营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土壤和环境。

创新教育不仅仅是教育的改革或教育内容上的增减,而且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和机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从学生创新能力所包括的内容上看,创新教育包含四方面内容:(1)创新意识的培养(2)创新技能的培养(3)创新思维的培养(4)创新感情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教育除包括操作层次的内容,如:动脑动手搞发明创作,开展思维训练,发展培养思维能力等,更强调变更人的思想观念、思维和行为的方式习惯,从而营造人才成长的“土壤和良好环境”。这涉及的有理论和实践问题。

通过创新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品质,创新开拓的意识等,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举措。针对中小学而言,创新教育是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的。

二、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开展

1、教学目标多项化

以往的教学,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只注重认知能力的培养,创新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应由单一的认知目标向情感、能力与认知目标和谐共进变化。

2、教学活动主体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充分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任务,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并通过创设情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需要;通过启发、诱导、设疑等导向作用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信息,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的活动,是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学会认知、学会创新。

3、教学方法灵活化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充分发挥驾御课堂、驾御教材的能力,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化;在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能力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灵活选择方法,使教学收到最佳效果。

用启读教学法,自读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各举一实例。

4、教学气氛民主化

在创新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创新能力才能被激活,从而释放出来。当下的课堂教学,仍然盛行教师中心主义和权威主义,杜威所批判的“重心是在儿童以外,重心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在你所喜欢的任何地方和一切地方,惟独不在儿童自己的直接的本能的活动中”的传统教育弊端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仍然根深蒂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视学生为一个无知或知之甚少的生命体,以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理由,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学生的“向师性”和教师“问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知识权威,用简单甚至是粗暴的方式,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由于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校的任务就是“向教师学知识”,再加上教师的“绝对权威”,因而学生就把那种反复灌输、强化作业和训练的“授—受”过程视为理所当然。正是在这一“理所当然”的教学过程中,作为鲜活生命体的学生旧失去了自我,丧失了积极参与教学的主体性。

5、教学风格的个性化

个性是蕴藏在生命本质中的,并通过生命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个体独特特征。语文教学是语言和文学的表现形式。个性可以表现艺术。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如果个性化强,能够有意识地追求教学艺术化,就会使语文教学课堂充满个性的风采和活力。

情感是语文教学艺术之魂,语文内容自身所蕴涵的精神意义决定了执教者必须是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思想个性的职业者。他必须要把课文本身所蕴涵的生命形态,情感形态,道德情操,文化要义,人文理想——有机地转化为个性的审美体验,从而使语文教学变成一场富有独特生机和鲜活张力的美妙旅程。

6、教学过程动态化

创新课堂应呈现出“惑---不惑---新惑”的动态发展过程。学习自问题开始。教师要设计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投入学习活动。通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异创新的欲望。

7、教学训练学科性

听说读写,都是语文科有别于其他课的能力训练。

说和写的能力在以前的应试教育中一直得不到发展。眼下,中学生作文习作虚情假意、胡编乱造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有的学生会写几篇作文,却不会说话,与人交谈词不达意。

分别举一课堂说、写训练的例子

5、教学风格的个性化

教学风格的个性化是指教师具有独特的教学认知结构和教学风格。

从个性与创造的关系来看,人有个性才有创造,创造的过程就是个体的展现过程。教师用教学个性化风格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创新教育是以发现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为宗旨的,所以创新教育离不开教学风格的个性化。

从学科的性质来看,语文学科有其工具性的一面,但是语文教育说到底还是一种人文教育。情感是语文教学艺术之魂,语文内容自身所蕴涵的精神意义决定了执教者必须是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思想个性的职业者。他必须要把课文本身所蕴涵的生命形态,情感形态,道德情操,文化要义,人文理想——有机地转化为个性的审美体验,并将自己的体验与学生的体验进行心灵的交流、碰撞,使其产生新的智慧的火花,从而使语文教学变成一场富有独特生机和鲜活张力的美妙旅程。个性化强的语文教师,如能有意识地追求教学艺术化,就会使语文教学课堂充满个性的风采和活力。

个性蕴藏在生命本质中的,并通过生命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5、教学风格的个性化

创新教育以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为宗旨的,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有助于创新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性是蕴藏在生命本质中的,并通过生命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个体独特特征。语文教学是语言和文学的表现形式。个性可以表现艺术。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如果个性化强,能够有意识地追求教学艺术化,就会使语文教学课堂充满个性的风采和活力。

情感是语文教学艺术之魂,语文内容自身所蕴涵的精神意义决定了执教者必须是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思想个性的职业者。他必须要把课文本身所蕴涵的生命形态,情感形态,道德情操,文化要义,人文理想——有机地转化为个性的审美体验,从而使语文教学变成一场富有独特生机和鲜活张力的美妙旅程。

7、教学训练学科性

听说读写,都是语文科有别于其他课的能力训练。

说和写的能力在以前的应试教育中一直得不到发展。眼下,中学生作文习作虚情假意、胡编乱造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有的学生会写几篇作文,却不会说话,与人交谈词不达意。

注释:

[1]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说明)

2001年3月版

[2](美)约翰*杜威: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43页

参考文献:

[1]肖云龙:《脱颖而出——创新教育论》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李创新主编:《中学语文创新教法》系列丛书

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

[3]谈振华主编:《课堂教学理论读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版

[4]黄全愈主编:《素质教育在美国》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王丽主编:

《中国语文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6]孔庆东、摩罗、余杰主编:

《审视中国语文教育》

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基础教育研究》2001年第11期

《在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许家雄

李超桃

[8]《教育探索》2001年第12期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陈梦稀2002年第4期

《谈创新课堂教学的特征及其评价》李树海

2002年第4期

《对语文教学个性化的探索》林健美

2002年第4期

《创造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历史轨迹及相互关系》孙慧玲

[9]《语文学习2002年1月刊

《个性教学的湮没与语文教师自由精神的缺失》张克中

[10]《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5期

《创新教育:一种人学范围的思考》薛晓阳

《基础教育研究》2001年第11期

《在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查看更多
【谈在中学语文课中开展创新教育】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53601/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