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属于苏词代表作之一,该词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水调歌头导学案,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这篇水调歌头导学案是怎样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水调歌头导学案由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学习目标:
1、掌握词中的生字生词和苏轼的生平及其相关的文学知识。 2、体会词的大意,感受词中富于想象力的语言。 3、训练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4、体会苏轼喜爱人间生活,对离人的祝福之情;
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法指导
1、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仔细品味重点词句;开展想象领悟中心。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教学法。 知识链接:
1、你知道有哪些写月的诗句吗?试着默写下来:
2、你知道苏轼为人和写词的风格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属四川),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水调歌头》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当时苏轼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他弟弟已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但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对于作者,你还有那些可以补充的,写在后面。)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解决生字,读准字音
宫阙. 乘.风 琼.楼 不胜.寒 绮.户 婵.娟 2、疏通词义
把酒 不胜 琼楼玉宇 起舞弄清影
朱阁 绮户 无眠
何事长向别时圆
3、小组合作,翻译词意
“乘机安全小贴士”安全出行要重视
二、探究性学习 1、词的小序往往是用来交代写作背景和目的的,在这首词的小序里,苏轼交待了什么信息?
2、研读上阕
1)如何理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作者为什么问天,真的在问天吗?“天上宫阙”指哪里?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寒”指什么?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人间”指哪里?“人间”和“琼楼玉宇”,作者更喜欢哪里?为什么?
4)上阕作者在情感上有什么变化?
3、研读下阕:
1)作者因何失眠?回应了序中的哪个句子?
2)找出词中蕴含人生哲理和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3)“不应有很,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婵娟”指什么?
4)作者在情感上有什么变化?蕴含着什么道理?
三、综合性学习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2、用你的语言将这首词改写,要求语言优美,意境与原文一致。(如果你是女生,请改写上阕,如果你是男生,请改写下阕。)
学习小结(学习反思):
达标检测 : 1、《水调歌头》作者( ),( )代( )家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 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4、词中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句子:
5、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蜕变而来,道尽千载离人之心的句子:
布置作业:
写一段赏月的文字,要求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运用三种以上修辞手法,字数200字。
以上就是字典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的水调歌头导学案的全部内容,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设置。最后,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