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东省东莞市】
(一)(12分)
满井游记
袁宏道
①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
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②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
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
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
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
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③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
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欲出不得/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未百步辄返/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C.于时冰皮始解/学而时习之 D.麦田浅鬣寸许/遂许先帝以驱驰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8.第①段写城中的余寒景象,有什么作用?(3分)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通过对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
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满井春色图。
B.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
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的神韵。
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等画面合为一组镜
头,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
D.这篇游记,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最后一段则以议论作结,表明了
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日:“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
而箝②其喙 ③。鹬日:‘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日:‘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
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日:“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 ②箝(qián):夹住。 ③喙(huì):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 1)赵且伐燕( ) (2)以敝大众(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
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3分)
【答案】
6 3 B
7 3 (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8 3 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1分)烘托出作者“欲出不得”的压抑烦闷之情;
(1分)反衬了满井春意盎然的景象。(1分)
9 3 C
1 2 (1)将要 (2)使……劳苦(贫困)
2 3 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 2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
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
4. 3 (1)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
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1分)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
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1分)
(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1分)
参考译文:
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去跟赵惠王说:“这次我来,路过易水,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而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壳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会有死鹬。’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现在赵国马上要起兵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互相攻战,而使民众劳苦贫困,我深恐强大的秦国会马上成为那个打鱼人。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考虑。”惠王说:“好。”于是中止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