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型:新授主备人:周久云审核:时间:06年12月
一、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的朗读、体味诗歌的意境。②体味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难点分析
①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训练。
②创作背景的介绍和诗歌意境的理解。
第一课时
指导预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风怒号()(2)高者挂罥()(3)沉塘坳()(4)倚杖()
(5)俄顷()(6)布衾()(7)大庇()(8)突兀()
2、默写填空。
(1)茅飞渡江洒江郊,,。
(2),娇儿恶卧踏里裂。
(3)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
(4)安得广厦千万间,,!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3、选出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语言朴素自然,句式错落有致,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无论从深入理解体味本诗,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诗歌朗读的指导训练。我采取以“朗读训练”为切入点,再附以“揣摩语言”的方式,进而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1、初步感知
(指导学生领会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局部则要求学生把握四节诗的情感分别是:痛惜、痛心、痛苦和忧国忧民,以确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与各节的语气。这时用多媒体打出杜甫草堂凄冷的画面并配以二胡独奏《江河水》音乐。)
2、研读赏析
⑴、赏析第一诗节
问题①:作者是如何描述秋风的?
②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猛”等词语,有何区别?
③:“卷”和“吹”相比,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好在哪里?
④:后面的动词有哪些?用法有什么好处?
⑤: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
⑵、赏析第二诗节
设计问题①:让学生描述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飘飘扬扬挂在树梢上、洒落到低洼积水处时,作者是什么心情?
设计问题②:茅草被卷走了,这些草如果拾起来,还可以修理茅屋。可这时一群顽童把草抱走了,诗人着急,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
设计问题③:群童为何抱茅?
设计问题④:“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设计问题⑤: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
设计问题⑥:如果在此时加上作者的动作、神态该怎么加?并体会其意境。
练习巩固
假如你是一位电视剧编剧(导演),打算写(导)一部有关杜甫的历史剧,结合此诗,你准备设计一些情节和画面,请进行合理的想象,把有关的画面描写出来,并适当加入主人公动作、神态的描写。(该作业以“奇思妙想”为主题,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感知的新情境,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活化了所学的知识,起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
(一)诗二首(16分)
岁暮到家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归信吟
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
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1、《岁暮到家》中写出诗人与母亲见面场景的诗句是,。写诗人心理活动的诗句是,。
2、《岁暮到家》一诗化用了孟郊《游子吟》里的诗句。请指出诗人是如何化用的。
3、《归信吟》秉承诗人一贯的表现苦吟的诗风。本诗的语言表达就很有特色,如“泪墨”一词就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请结合诗意写出你对“泪墨”的理解。
4、请你用细腻的笔法,丰富的想象,描写出作者岁暮到家时母子相见时的情景。
5、都是思念亲人的诗,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3分)
6、思亲的诗很多,请你再举出一些与此相关的诗句。(至少三句,不是同一首,还要指出作者或出处。如: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3分)
(1)
(2)
(3)
第二课时
指导预习
一、重点问题探究。
(1)对于南村群童的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
(2)“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什么?请你简要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3)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的?
二、翻译句子。
(1)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三、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3)床头屋漏屋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教学过程
一、赏析第三诗节
过渡问题: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
设计问题①: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
设计问题②:看看第三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
二、赏析第四诗节
设计问题①:面对“夜雨湿屋”,作者此时的表现是什么?
设计问题②: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
设计问题③: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
设计问题④:由此可见杜甫是怎样的一个人?
小结:
这正是诗人的伟大之处。他不仅只是写自己的不幸,而是推己及人,想到在这风雨之夜,普天之下还有更多象他这样处于困苦(或者更糟糕)的境地,这使读者眼前为之一亮。
然后启发学生,谁能再说出一些杜甫忧国忧民的名句?
在此基础上,可再补充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等例句。并向学生说明忧国忧民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他们总是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之同呼吸、共命运。
练习巩固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