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赏佳作,调欲望
教师在进行作文的开篇辅导之前,可以事先进行一项预备、铺垫工作,即引领学生赏析优秀作品,特别是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关注文章的开篇,从而使他们感受到写好作文的开篇对写好一篇作文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自己也要写一个好的作文开篇的欲望。现当代文学界有很多名家,他们创作了很多名篇,这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名家名篇,从中精挑细选一些长短适度的、优秀的,特别是以开篇见长的文章让学生欣赏。另外,结合学生的阅读和感受能力,也可以适当地挑选一些较为浅显易懂的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品供学生欣赏。如果觉得以名家名篇作为学生学习的例子容易使他们产生一种距离感,让他们觉得难以企及,我们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他们同龄的甚至是他们同学当中的一些人创作的优秀作品来加以积极引导,让他们感受到好的开篇对成就一篇佳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他们,别人能够做到的自己同样也可以做到。
二、供范例,引模仿
在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也要在作文的开篇上下一番工夫,并且已经充分调动了他们写好作文开篇的欲望之后,教师这时就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以用来模仿、借鉴的范例,以便使学生在开篇的写作中能够有思路、有方向。笔者在辅导时就给学生提供了多种范例,例如引文入题式:“清代张潮《幽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当面对着海,面对着这片蔚蓝时,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为知己呢?”(《面对大海》)又如引用诗词进行开篇:“‘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是李后主的感悟;‘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的感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是徐志摩的不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又是苏东坡的坦荡。”(《美丽的离别》)
三、实操练,求创新
仅仅有范例还远远不够,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写出好的开篇,所以实际的操练过程是很重要的。在进行了上面一系列的铺垫之后,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有了生成创新的可能性。例如,在以“放弃”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笔者的学生就写出了这样的开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古人的豪言壮语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放弃,这是一种毅力和信念的象征。毅力不能失,信念不能无,可是有时候过分执著的追求未必是一种智慧的表现,懂得学会放弃也是一种美好。”(《不得不放弃》)
四、举实例,争完善
学生能够写出令人比较满意的开篇固然是很好的,我们应当积极鼓励,但也不能一味地推崇,而应要求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以达到精益求精。此环节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凭借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共同完成。例如学生作文中有这样一则开篇:“古人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的确,在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必须放弃一个得到另一个。”(《鱼和熊掌》)针对这样的一则开篇,笔者在肯定作者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为写作服务的同时,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开篇有没有不足之处?能不能进一步完善?结果学生发现,用“古人曰”这样一个含糊不定的人物,远远没有用“孟子曰”显得更有说服力,因为孟子作为先贤圣人被抬出来,表达效果不言自明。再如另外一则开篇:“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江姐舍弃了生命,得到的是革命的胜利、人民的景仰;武则天舍弃了亲情,得到的是至高的皇权;伽利略舍弃了爱情,得到的是自由。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获得,也没有人会徒劳地付出。舍与得,永远是成正比的。”(《舍·得》)看了这则开篇之后,笔者让学生说说它的优劣之处,结果学生兴致勃勃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把“舍得”这个词拆开来讲,并且能辩证分析,从而得出“有舍才有得”的结论,思路非常新颖;文章能够言简意赅、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有力度;运用三个排比句,通过举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很有气势;三个排比句中,后两个谈的是亲情和爱情,但是前一个说的却是为革命牺牲的精神,显得有些不对称;“武则天舍弃亲情得到皇权”的例子用在此处有些不妥,对此我们虽然不能批判,但起码不能褒扬;伽利略的例子很少为人所知,不具有典型性;“舍与得,永远是成正比的”这句话说得有些绝对……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五、创氛围,成习惯
作文的开篇辅导结束之后,我们不能就此作罢,因为单单靠几次作文写作训练还不足以使学生具备主动去雕琢自己作文开篇的意识,或者说他们还不能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并且由此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界。所以,在其后的作文辅导甚至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应该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作文开篇。例如,笔者在辅导学生进行半命题作文“我为 狂”的审题立意时就表扬了这样的开篇:“我不曾与苏轼相见,但却能感受到他‘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清高;我不曾与李白邂逅,却能感受到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洒脱;我不曾与杜甫为友,却能感受到他‘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愁怀。这就是诗,满怀着诗人的情感、气息,虽然短小,却有着一颗不死的心灵,穿越历史的长河,生生不息,令人感叹,令人迷醉。”(《我为诗狂》)在以“静”为话题的作文讲评中,笔者又看似无意实则有意地给学生朗读了班里几位同学的如下开篇:“佛曰:‘静若止水之心境,脱俗超凡矣。’虽是修禅的学问,我却从中嚼出了一种人生的哲理。”(《静若止水》)“孤烟直上的大漠总给我一种无垠的安静;明月初升的海面总给我一种舒缓的安静;浓郁迷离的月色总给我一种神秘的安静。而我所追求的就是这种苍凉、静谧、虚空的感觉,就是安静。”(《静者为王》)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日常的文本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开篇对一篇文章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