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导言
1.理解本诗中“草莓”和“上帝”指代的具体内容及诗歌蕴涵的寓意。
2.扩展阅读:赏析芒克的诗《阳光中的向日葵》,理解诗中蕴涵的寓意。
(解说:这是一首蕴涵着深刻寓意的哲理诗,理解诗歌的寓意是学习本诗的重点,也是难点。)
自读程序
一、总体把握,理清思路
讨论:这首诗从表层意象看,写了哪几个层面?
明确:两个。一是小孩想摘草莓而又有所顾忌,另一个是上帝如果也是小孩,也会爬过篱笆去摘草莓。
二、研读全诗,讨论以下问题
1.诗中的草莓指代什么。
明确:草莓指代世间美好的事物。思考这一问题应从草莓的特点入手。草莓色泽鲜艳,圆润可爱,在外形上给人以美感;味道酸甜可口,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水果。
2.“我”想不想爬过篱笆?为什么?
明确:想。因为那儿“有草莓一棵”,而且“草莓,真甜!”
3.“我”能不能爬过?为什么?
明确:能。因为“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
4.那么,“我”愿不愿爬过?为什么?
明确:不愿。因为“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
5.上帝又指代什么?
明确:上帝号令一切,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是权威的代表,又是正统思想的化身。思考这一问题应从上帝特殊的身份入手。
6.如何理解“我”“想爬过”、“能爬过”却又因为怕脏了围裙挨上帝的骂而不愿爬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明确:“想爬过”“能爬过”,是“我”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而怕脏了围裙挨骂则说明“我”在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有种种顾虑,担心会遭受责备。归根到底,这一切是“上帝”的行为约束、思想禁锢造成的。
联系实际示例:
孩子本是纯真无邪的,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美好的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其中蕴藏着多少创造的萌芽啊。但我们现存的教育制度,不允许孩子有任何不合常规的行为,用很多清规戒律来束缚他们的思想,压制他们的个性,从而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解说:以上提供的只是示例,并非惟一的标准的答案。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讨论,只要言之成理,教者即应加以肯定,答案不强求一致。)
7.作者安排“上帝”这个形象有什么深刻的寓意?
明确:由上面分析可知,“上帝”是权威的代表,是正统思想的化身,是别人思想的禁锢者;其实“上帝”又何尝不是禁锢者呢?只要他愿意并且有决心抛开一切束缚,走下神坛,重新捡拾起纯真,他也会按自己的本性自主行事,去追求心目中美好的东西。
(解说:这一层次的理解是这首诗的深刻之处,学生不容易理解,如“上帝”也是被禁锢者这一点,教者要作适当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