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妙用

教学分析

随便拿起一本小学语文课本翻翻,你会发现,课本越来越精美了。不是吗,几乎每一课都有一两幅细致传神的插图。这无疑更符合时代特征,也是教学新理念的一种体现。那么,教师应如何利用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呢?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了插图的诸多妙用。

插图妙用

一借插图激趣质疑。一些插图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如教学《跳水》一课,新课伊始可先安排看图,并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看过插图后,疑窦丛生:“猴子怎么会爬上桅杆的顶端?”“孩子怎么会走上那么高的地方呢?”“孩子面临生命危险,他会怎么做呢?”“甲板上举枪的这个人想干什么?”“最后这个孩子得救了吗?”有了问题也就产生了浓厚的阅读期待,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读课文,去感知课文内容了。

二借插图品析词句。《可爱的草塘》是这样描写草塘美景的:“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茫茫的跟蓝天相接。”通过指导看图,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草塘绿色的层次性,理解了“茫茫”的意思。有的学生说:“草塘真像绿色的大海,风吹过来,草一起一伏就像大海的波浪,‘茫茫的跟蓝天相接’不就是‘水天相接’吗?”

有的学生说:“这些‘浪花’就像一群顽皮的孩子,笑着,闹着,追着,跑着,太可爱了!”学生品读得有滋有味,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借插图引发思维。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语文的技巧,而更应该在这个过程中涵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为插图配“画外音”,是一种颇具趣味、能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活动。《少年闰土》最后一段写了“我”与闰土依依惜别,用笔十分简略。让学生观察课文的第二幅插图,老师问:“在这个漫天飘雪的日子,一对好朋友就此分别。依依惜别之际,两个人会说些什么呢?”继而让学生演一演这幕戏。通过看图和表演,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心灵世界,感受到“我”与闰土的深厚友谊。再如《小音乐家扬科》一课,插图中的扬科跪在小提琴前面,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配上音乐,让学生看图来一段“扬科的内心独白”,此时此刻,心灵的感悟取代了理性的分析,不正彰显出语文教学的人文魅力吗?我们还可以读写结合,让学生在插图的空白处写一两句话,抒发自己的情感。在《丰碑》一文的插图上,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军需处长啊,舍己为人铸就了你伟大的军魂,漫天风雪将你塑成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座丰碑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中!”在这里,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四借插图复述背诵。《跳水》一课,为了让学生明确故事的前因后果,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看图复述课文主要内容。而利用插图背诵课文则能避免盲诵枯记,提高效率。《少年闰土》第一自然段堪称经典,所配的插图也甚为生动。指导背诵时,让学生先赏景,从上到下,学生脱口而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再观人,“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后说猹,“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学生看图背诵的过程中,已不知不觉将画面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五借画图自得其乐。画图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蟋蟀的住宅》,就让学生画一画蟋蟀的住宅;学习《冀中的地道战》,就让学生画一画地道;学习《威尼斯的小艇》,就让学生画一画小艇……有时候,我让同学们在黑板上合作完成图画。例如《燕子》一课,同学们你几笔,我几笔,勾画出一个光彩夺目的春天;《可爱的草塘》中那条奇特的小河就是一幅美好的画卷,“这幅画卷上都画了些什么呢?”于是,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画起来。有的涂上倒映出的蓝天白云,有的勾上青青的芦苇、蒲草,有的描上嬉戏的野鸭、小鱼……为了鼓励学生勤于动笔描绘课文展现的情境,每学期我都要开展一次配图评比。学生的作品可谓异彩纷呈。一位同学为《月光曲》配了这样一幅水彩画:蓝蓝的天空,蓝蓝的大海,金黄的圆月给波峰镀上点点银光。金色的沙滩上,有两个人陶醉其间,那就是皮鞋匠和盲姑娘……图画旁还写了几句诗:“清幽的月光/在海面上跳跃/贝多芬的手指/在钢琴上跳跃/盲姑娘的心/在琴声中跳跃/动人的《月光曲》/在人们的心中跳跃……”

课文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视。这些美丽的图画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美丽。

查看更多
【插图妙用】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47220/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