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诺贝尔》有感

教学分析

教《诺贝尔》有感《诺贝尔》五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瑞典化学家、工程师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感人事迹。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文本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教《诺贝尔》有感

1、了解诺贝尔奖,体会诺贝尔勇于发明创造、献身科学的精神,知道诺贝尔在科学发明上取得成功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八、第九小节。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教学环节:

1、初读全文,整体认知。通过问题“诺贝尔发明了哪些炸药?”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查找答案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叙述线索。2、小组探究,初步认识为了达到“知道诺贝尔在科学发明上取得成功的原因”的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和练习——“研究过程中,他发现了什么问题,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因为诺贝尔(发现什么),所以他(怎么想),最终(怎么样)”。引导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交流,训练了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对诺贝尔成功原因的有了一定的认识。3、重点研读,升华情感在这个环节上,学生围绕着“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展开了研读。其中,重点研读了第8、9两小节,品词品句,读出情感,彰显智慧。同时,仿照8、9小节,通过想象,编写诺贝尔在发明胶质炸药或无烟炸药时候的感人故事,使学生的对人物的情感在想象写话中得到升华。

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才能使自己对课堂有更加直观、准确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使实践上升为理论认知,成为指导课堂实践的依据。在本课教学之后发现成功的地方有:

1、充分解读了文本,利用了文本的教育教学作用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起着指导性作用,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按照往常的思路,写人文章的教学目标重点约定俗成地被定位在了体会人物的精神上。然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自学课文也能够初步领会到人物的思想、品质,那么能够从文本中教些什么?学生又需要些什么?经过思考,最终觉得《诺贝尔》一文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体会人物的精神,更要“教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于是,我把教学目标重点定为了“体会诺贝尔勇于发明创造、献身科学的精神,知道诺贝尔在科学发明上取得成功的原因”。

2、从收到放,注重了学生情感体验,尊重了学生的主体认知在第三个环节的设计上,我所想达到的目标就是“深入了解诺贝尔成功的原因”和“诺贝尔勇于实践、献身科学的精神”。刚开始,为了长文短教且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通过导语将第六小节的内容一带而过,重点讲读第8、9两小节。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跟着老师在走,是被动的“接受”学习,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违背了“学生主体”的原则。经过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改成了以“诺贝尔在研究炸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为主要问题,放手让学生“读——找——说——读”。对于教师来说,过程变得更简洁,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体现。但是这样的问题却忽略了文本的特点——感人。于是,我把问题改成了“在诺贝尔研制炸药的过程中,哪些事例最让你感动?”。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读——品——说——读”,有效地将对文本的利用和对学生的关注结合在一起。

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对第三环节设计的改进上,但是不足之处也同样暴露在这一环节之中:品读不够深入。在词句的品读上,有些没有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学生说得较少,说得浅,缺少亮点。

查看更多
【教《诺贝尔》有感】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45694/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