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出门远行阅读试题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阅读试题及答案

相关知识精讲

1.作者简介

余华,1960年出生,浙江海盐人。曾就职于海盐县文化馆和嘉兴市文联,现定居北京从事职业写作。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曾经深受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影响,后来他从他们的艺术中解脱出来,探索自己的艺术道路,成为中国内地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叶兆言和苏童等人齐名。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唤》、《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中篇小说集《我胆小如鼠》,随笔集《灵魂饭》等多部。其作品已经被翻译成英、法、德、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挪威、日、韩等文在国外出版。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十部作品;《许三观卖血记》入选韩国《中央日报》评选的100部必读书。曾荣获意大利文学基金会颁发的1998年度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以及澳大利亚詹姆斯·乔伊斯基金会颁发的2002年度悬念句子文学奖。

余华的小说从其叙述风格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传统的写实手法为主,但又不同于传统故事小说。另一类则借鉴各种现代主义表现手法,搅乱时空界限,制造神秘氛围,还原欲望骚动,表现心理变态以及意识混乱的种种奇异感觉。但无论注重写实还是侧重还原感觉,余华都对人性中黑暗、丑恶、残忍的一面进行无情的暴露。他写不可知的预感,写令人不寒而栗的死亡场面,写扭曲、乖戾、怪诞的人性……这一切再加上那无动于衷的冷漠的叙事态度,可以说,余华把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掀起的冷漠之潮推到了冷酷的深处。

2.《十八岁出门远行》赏析要点

莫言曾把余华称作是“当代文坛上第一个清醒的说梦者”,认为《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一篇“条理清楚的仿梦小说”。小说写“我”于十八岁独自上路远行,路上的一切都对“我”充满了吸引力,然而年轻的“我”却遭受到了真实的考验,生活并不是和"我”一样的美好和善良。本文通过“我”的经历和思考,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以及成长的艰辛。

小说自始至终充满了种种不确定的、令人难以捉摸的情境。开头的一段描写,表现迷蒙离奇、漂浮不定的感觉,令人宛若是在梦中。而小说愈发展则梦的成分就愈强:汽车突然的出现,后来又突然的抛锚;老乡涌上来抢苹果,“我”为保护苹果被打得满脸是血,而司机不仅对发生的一切视若不见,还对着“我”快意地大笑不止。整个过程犹如发生在梦境里一般,充满了怪诞和不可思议。小说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所描述的一切都是逻辑的,但又准确无误。它用多种可能性瓦解了故事本身的意义,让人感受到一种由悖谬的逻辑关系与清晰准确的动作构成的统一所产生的梦一样的美丽。

基础演练与综合应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假期(qī)角(jué)逐绰号(chuò)差(chā)强人意

B.血泊(pō)沮丧(jǔ)贩运(fàn)相形见绌(chū)

C.勾(gōu)当温馨(xīn)抛锚(máo)蹉(cuō)跎岁月

D.轶(yì)事比较(jiǎo)蛤蟆(há)咄(duō)咄怪事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捐躯堕落箩筐奋不顾身B.疲惫涣散海涛遍体鳞伤

C.诵读感慨风采关怀备至D.浩劫擅长贸然贻然自得

3.下列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所以我格外它们。

②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看到另一个高处,中间是一个叫人的弧度。

③于是我欢快地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A.重视沮丧冲出B.珍重沮丧冲出

C.珍重兴奋离开D.重视兴奋离开

.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于是我心安理得了,他只要接过我的烟,他就得让我坐他的车。我就绕着汽车转悠起来,转悠是为了侦察箩筐的内容。

B.然而他却笑嘻嘻地十分友好地看起我来,这让我大惑不解。

C.“等着瞧吧。”他漫不经心地说。

D.坡上又有很多人骑着自行车下来了,每辆车后都有两只大筐,骑车的人里面有一些孩子。他们狼狈而来,又立刻将汽车包围。

5.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柏油马路起伏不止,。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

A.马路像是一条飘带我像一颗缀在上面的纽扣

B.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像一朵浪花

C.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像一条船

D.马路像是一条飘带我像一条丝线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除此之外,据我的愚见,集子里的许多诗作的句子也很受了古典诗歌传统的影响。

B.他们之所以激动,是因为他们终于看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像过的感受和状态。

C.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在农业的生产、收购和销售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D.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缴获的战利品中的敌方五万分之一的军事地图,拿来同我军作战地图作比较,明显不如对手。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题。

这时我看到那个司机也跳到拖拉机上去了,他在车斗里坐下来后还在朝我哈哈大笑。我看到他手里抱着的是我那个红色的背包。他把我的背包抢走了。背包里有我的衣服和我的钱,还有食品和书。可他把我的背包抢走了。

我看着拖拉机爬上了坡,然后就消失了,但仍能听到它的声音,可不一会连声音都没有了。四周一下子寂静下来,天也开始黑下来。我仍在地上坐着,我这时又饥又冷,可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①我一拐一拐地走到汽车旁边②我在那里坐了很久③它遍体鳞伤地趴在那里④但我还是爬了起来⑤我爬起来时很艰难⑥然后才慢慢爬起来⑦因为每动一下全身就剧烈地疼痛⑧我知道自己也是遍体鳞伤了⑨那汽车的模样真是惨极了

天色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我无限悲伤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我伸出手去抚摸了它。它浑身冰凉。那时候开始起风了,风很大,山上树叶摇动时的声音像是海涛的声音,这声音使我恐惧,使我也像汽车一样浑身冰凉。

我打开车门钻了进去,座椅没被他们撬去,这让我心里稍稍有了安慰。我就在驾驶室里躺了下来。我闻到了一股漏出来的汽油味,那气味像是我身内流出的血液的气味。外面风越来越大,但我躺在座椅上开始感到暖和一点了。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

7.选文第4段的语序比较混乱,请将调整后的句子序号填在下面横线上。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9.“我”被司机抢去了背包,但在第5段却说“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对此如何理解?

10.结合全文内容,选出下面说法不够正确的两项()

A.小说主要叙述“我”于十八岁独自上路远行,路上的一切都对“我”充满了吸引力,然而年轻的“我”却遭受到了真实的考验,生活并不是和“我”一样的美好和善良。

B.小说通过“我”的经历和思考,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以及成长的艰辛。

C.司机不仅对发生的一切视若不见,还对着“我”快意地大笑不止。整个过程犹如发生在梦境里一般,充满了怪诞和不可思议,可见这里描述的一切都是不合逻辑的。

D.余华是用一种记述梦境的方式,生动地揭示了世界的荒诞无常和青年人在这种荒谬人生面前的深刻迷惘。

E.小说中青春初旅的明朗欢快与荒诞人生的阴暗丑陋构成鲜明的反差和剧烈的碰撞,使其具有了很强的审美张力。

参考答案::

1.AB项“绌”读chù;C项“勾”读gòu;D项“较”读jiào

2.D“贻然自得”应作“怡然自得”

3.B

4.D应为“蜂拥而来”

5.C

6.CA“我的愚见”语意重复;“很”不能修饰“受了”。另外,“许多”修饰的是“诗作”还是“句子”,也不清楚。B.“看到”跟“感受和状态”搭配不当。D.“明显不如对手”有歧义

7.②⑥⑤⑦④①⑨③⑧

8.“我”虽然遭受了司机的抢劫,感受到了独自在外的恐惧,但“我”依然对这次旅行充满信心

9.这句话表现了“我”的善良和美好,说明虽然遭受了一些挫折,但“我”对外面的世界依然充满美丽的期待。

10.C、D小说是合乎逻辑的;采用的是“仿梦”的方式,不是记述梦境

查看更多
【十八岁出门远行阅读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45248/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
热门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